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一丁

作品数:20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颈部
  • 7篇头颈
  • 7篇头颈部
  • 6篇术后
  • 6篇缺损
  • 5篇软组织
  • 5篇甲状腺
  • 4篇头颈部肿瘤
  • 4篇皮瓣
  • 4篇颈部肿瘤
  • 3篇原发性
  • 3篇术后软组织缺...
  • 3篇淋巴
  • 3篇甲状旁腺
  • 2篇血管
  • 2篇炎性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甲状旁...
  • 2篇诊治

机构

  • 18篇甘肃省肿瘤医...

作者

  • 18篇宋一丁
  • 16篇王军
  • 10篇范向达
  • 9篇安宁
  • 6篇张建伟
  • 5篇满国栋
  • 4篇王娟
  • 4篇张宏
  • 3篇罗雁
  • 3篇马世红
  • 2篇王小龙
  • 1篇段颖
  • 1篇武元元

传媒

  • 5篇甘肃医药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第六次全国口...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垂直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介绍应用垂直斜方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2月,采用垂直斜方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54岁。眼眶区基底细胞癌2例,腮腺鳞状细胞癌侵及皮肤2例,颌下腺恶性混合瘤2例,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舌鳞状细胞癌1例,枕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例。患者肿瘤TNM分期均为T3或T4病变。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范围13 cm×6 cm~25 cm×13 cm,采用大小为14 cm×7 cm~26 cm×14 cm的垂直斜方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1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10 d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2例术后7 d拔除引流后1周内背部供区出现少量皮下积血、积液,经抽吸加压包扎后皮瓣愈合。11例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9例患者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肌皮瓣外形满意,双肩外展功能良好;术后3个月1例眼眶区基底细胞癌复发;1例鼻咽癌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于脑转移。结论垂直斜方肌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组织瓣有足够长度,血供丰富,可满足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王军马世红宋一丁范向达安宁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软组织缺损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误诊5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LT)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5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例均因无痛性颈部肿块入院。其中4例女性,平均年龄63.6岁(52岁~75岁),均通过手术后病理确诊。结论:PLT确诊最终取决于组织病理学证据,应加强B超、穿刺细胞学诊断和术中冷冻快速切片诊断的准确性,同时重视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才能进一步提高PLT的诊断准确率。
范向达安宁宋一丁王军罗雁
关键词:淋巴瘤甲状腺预后
HPV感染与头颈部鳞癌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重视,吸烟和饮酒得到了相应的控制,但这并没有使头颈部鳞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反而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随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人类中多途径的广泛传播,在人体头颈部尤其是口腔黏膜病变中已检测出多种不同型别的HPV,相关研究表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头颈部鳞癌尤其是口咽部鳞状细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本文对HPV的感染与头颈部鳞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王军张宏宋一丁安宁
关键词:HPV感染头颈部鳞癌口咽鳞癌预后
垂直斜方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中应用
王军马世红宋一丁范向达安宁
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后乳糜漏的预防及处理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后乳糜漏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12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每日引流小于500ml者,均经保守治疗,于术后4周内愈合。大于500ml者4例中,1例保守治疗成功,3例再次手术结扎漏口,首次术后3~4周内治愈。结论:甲状腺癌术后乳糜漏诊断成立后,应视每日引流量采取不同治疗策略。对于每日引流量小于500ml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大于500ml者,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1周内再次手术结扎漏口较为合理。
张建伟宋一丁王军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清扫乳糜漏手术后并发症
双源CT联合磁共振成像在咽喉部位血管瘤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咽喉部位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甘肃省肿瘤医院自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2例咽喉部位血管瘤患者纳入B组。另将同期于我院治疗的102例鼻咽癌患者纳入A组。比较两组患者双源CT、MRI定量检测结果及征象。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源CT联合MRI对咽喉部位血管瘤的诊断效能。结果B组患者标准碘基值、肿块强化程度、能谱曲线斜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对比剂容积转运常数、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血管内体积分数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双源CT联合MRI对咽喉部位血管瘤的诊断效能高于二者单独诊断。结论双源CT联合MRI在咽喉部位血管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其早期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满国栋王健力王娟张宏宋一丁武元元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鼻咽癌
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价值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头颈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术前运用CTA进行穿支血管定位,B组术前运用手持多普勒彩超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根据定位穿支点对患者皮瓣进行术前设计及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穿支血管吻合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A组患者有24例穿支完全吻合,吻合率为96%(24/25),且皮瓣穿支定位准确率高,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可明显缩短手术所用的时间。B组患者有22例探测到穿支,其中有3例患者术前探测到的穿支位置与术中切开后发现的穿支位置不一致,1例是来自股直肌表面发出的穿支,1例发现穿支来源于横支,并非降支,切取横支穿支皮瓣,1例术中发现穿支血管较细,穿支搏动无力,向上仔细寻找发现穿支来源于升支,并非降支;3例患者未探测到穿支,吻合率为76%(19/25)。A组穿支血管吻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术后,A组未发生血管危象,B组有1例发生动脉危象,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急诊手术抢救后,2例皮瓣均成活,其余皮瓣未出现坏死。A组手术时间(100±20)min短于B组的(150±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CTA检查可精准定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可提高穿支定位的准确率,为术前设计和术中切取皮瓣提供指导,明显缩短取瓣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张宏邵蓉王军范向达王娟张建伟宋一丁
关键词:CT血管造影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筛查与诊治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疾病特点,建立早期筛查与诊治体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通过体检筛查诊断为无症状型PHPT患者5例,术前均行超声+MIBI核素显像定位检查,行手术治疗,术中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观察结果。结果:5例患者术中无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至2年6月均无复发。结论: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易出现误诊、漏诊,建立多学科联合模式下的早期筛查及诊治体系,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宋一丁康维权张建伟王娟王军
关键词: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诊治
斜方肌-菱形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中应用
目的 介绍应用斜方肌-菱形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 年6 月-2013 年6 月,我科采用斜方肌-菱形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20 例,其中眼眶区皮肤基底细胞癌4...
王军宋一丁范向达安宁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因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术后造成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范围制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32.0 cm×12.0 cm,最小切取面积为3.5 cm×7.0 cm,大腿部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受区及供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8例患者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静脉危像,1例患者术后出现动脉危像,经急诊抢救取出血栓后皮瓣存活,大腿部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且均一期愈合,术后每3~6个月复查1次,大腿部供区均恢复良好,其中1例口颊癌因病期较晚术后1年肿瘤复发,予以免疫化疗(信迪利单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及二次手术治疗。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因其血管与颈部血管粗细一致,术后皮瓣成活率高,且对供区影响小,可有效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宏王军范向达王娟张建伟宋一丁
关键词:头颈部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