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英
- 作品数:35 被引量:24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北京市朝阳区区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朝阳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2014年3月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HSS)对朝阳区5447例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医务人员处于中度情绪衰竭、轻度情感淡漠和中度低成就感状态。(2)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轻中重度职业倦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情绪衰竭得分构成比与其他岗位医务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共卫生人员低成就感得分构成比与其他岗位医务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女性情绪衰竭得分构成比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者(51.76%)要多于男性(47.4%)。(4)不同工龄医务人员轻中重度职业倦怠三个维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20年以上医务人员的情绪衰竭、情感淡漠、低成就感得分构成比与其他各工龄段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朝阳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亟待关注。
- 陈开红丁璐周连红刘政华麦青青张曼华徐唯徐会利孔垂柳程淑艳宋珺田慧妮刘懿叶崔树峰孟海英马妮娜朱洁罗凤基
- 关键词:职业倦怠医务人员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心理健康
- 北京市朝阳区大气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居民每日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9月的北京市朝阳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每日死亡人数数据源于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收集北京市日均SO2、NO2、PM10浓度和日均气温、相对湿度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分析SO2、NO2以及PM10与每日死亡的关系,并且控制日均气温、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大气SO2、NO2、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分别导致朝阳区居民上述疾病每日死亡增加0.47%(95%CI:0.03%~0.91%),0.55%(95%CI:-0.02%~1.12%)和0.25%(95%CI:0.08%~0.42%)。结论北京市朝阳区大气SO2、PM10浓度可以对该区居民上述疾病每日死亡造成影响,NO2浓度对居民影响不明显。
- 张金艳郭玉明孟海英贾予平罗凤基潘小川
- 关键词:空气污染广义相加模型
-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2006年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42
- 2009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06年朝阳区报告死亡总数为9 744例,死亡率559.13/10万(标化死亡率436.37/10万),男性高于女性;期望寿命为77.84岁,前五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和损伤和中毒,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高7.02岁和2.99岁;以YPLL率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五位死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并减少损伤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 石鹏孟海英韩晓燕王翔军
- 关键词:死因分析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 多中心临床试验重复测量设计与Bayes分析
- 多中心临床试验常常要对不同中心同一受试者在受试过程的不同时点进行观察和检测,这样同一受试者在试验结束时便可获得多个不同时点的重复测量数据,即多中心重复测量资料.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同一中心内存在某些共同特征,中心内个体间有一...
- 孟海英
- 关键词:多中心临床试验贝叶斯分析混合效应模型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朝阳区大气污染与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I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至2008年期间的北京市朝阳区每日死亡数据源于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收集北京市朝阳区日均SO2、NO2、PMl0浓度和日均气温、相对湿度数据。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model,GAM)分析PMIO、SO2以及NO2与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的关系,并且控制日均气温、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大气PMIO、SO2、N02每增加10μg/m^3,分别导致朝阳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增加0.37%(95%CI:-0.02%-0.76%),1.02%(95%6I:0.02%~2.02%)和1.61%(95%CI:0.30%-2.92%)。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同时引入模型时,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北京市朝阳区大气SO2、NO2浓度可以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造成影响,PMl0浓度对居民健康影响不明显。
- 张金艳孟海英张桂斌张政赵伟潘小川
-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广义相加模型
- 201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对201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适合朝阳区居民的恶性肿瘤防控措施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利用北京市卫生防病监测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平台中的201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死亡登记资料,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采用Excel2013和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居死因顺位首位,恶性肿瘤死亡23063人,死亡率为188.63/10万,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1.40%,P<0.05),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23,P<0.01)。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10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道癌、乳腺癌、白血病、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8.77%。居民0~4和5~14岁组恶性肿瘤死因主要以白血病和脑及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为主,居民15~44岁组死因顺位首位为肝癌,45~64和65岁及以上组死因顺位首位均为肺癌。2012—2017年居民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基本保持一致。2012—2017年居民结直肠肛门癌、胰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5.34%、4.21%,P<0.01)。结论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仍呈现上升趋势。应重视肺癌、女性乳腺癌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结直肠肛门癌的防控。
- 宋娟孟海英姜晓红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死因顺位
- 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与大气污染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与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30)、SO2、NO2浓度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户籍居民死亡数据源于朝阳区CDC,SO2、NO2、PM10的13均浓度来源于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日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来源于北京市气象局。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PM10、SO2以及NO2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累计19241例,SO2、NO2、PM10日均浓度分别为48.7、63.9、146.1ug/m3。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大气PM10、SO2、NO2每增加10ug/m3,分别导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增加0.20%(95%CI:0.01%-0.39%)、0.36%(95% CI:-0.13%-0.85%)和0.30%(95%CI:-0.34%-0.94%)。多污染物模型显示,PM10和SO2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NO2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户籍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与大气PM10、SO2浓度呈正相关,与NO2浓度无相关性。
- 张金艳张政孟海英张桂斌赵伟潘小川
- 关键词:空气污染物广义相加模型
- 北京市朝阳区近地面臭氧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的急性效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近地面O_(3)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采用对数线性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效应模型研究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市朝阳区O_(3)日最大1 h平均(O_(3,1h-max))和O_(3)日最大8 h平均(O_(3,8h-max))短期暴露与每日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以及滞后效应,并采用亚组分析探讨敏感人群。结果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O_(3,8h-max)每升高10μLg/m^(3)所致总人群和>75岁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分别增加0.43%(95%CI:0.04%~0.82%)和0.67%(95%CI:0.16%~1.18%);对应的O_(3,1h-max)所致非意外死亡人数增加效应与O_(3,8h-max)相似。O_(3,1h-max)和O_(3,8h-max)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14%和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52%和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_(3,1h-max)和O_(3,8h-max)浓度每升高10μg/m^(3),年龄>75岁人群当日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0.90%(95%CI:0.15%~1.65%)和0.92%(95%CI:0.08%~1.76%)。结论研究区域内近地面O_(3)暴露可能增加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风险,尤其是年龄>75岁人群。O_(3)浓度变化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未观察到相关性。O_(3)浓度增加可能明显增加年龄>75岁人群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风险。
- 张海霞李文静孙灵利孟海英李奕奉张美云
- 关键词:近地面臭氧心血管系统死亡率时间序列分析
- 入院糖化血红蛋白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30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HbA1c等生化指标、随访期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根据患者的HbA1c值分为3组,组1(HbA1C≤5.6%,85例)、组2(5.7%≤HbA1c≤6.4%,117例)、组3(HbA1c≥6.5%,103例)。结果临床随访平均(1075±414)d,随访中死亡23例(7.5%),发生MACE37例(12%)。1年内MACE发生率比较,组3(8.7%,9/103)明显高于组2(2.6%,3/117)和组1(1.2%,1/85;P=0.018);1年内死亡率比较,组3(5.8%,6/103)明显高于组2(0.9%,1/117)和组1(0%,0/85;P:0.010)。HbA1C和长期(1年以上)MACE发生相关(P=0.0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后,HbA1C是长期(1年以上)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40,95%CI:1.099-1.633,P=0.004)。结论在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HbA1c是1年及以上MACE发生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 贾宁冯艳王明生孟海英洪衡谭丽玲赵霞李明昌王河刘群
- 关键词:心肌梗死糖化血红蛋白预后
- WinBUGS软件应用被引量:13
- 2006年
- 孟海英刘桂芬罗天娥
- 关键词:WINBUGSGIBBS抽样GRAPHICAL线性混合模型马尔可夫链核密度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