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静

作品数:20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6篇细胞
  • 5篇疗效
  • 5篇化疗
  • 4篇淋巴
  • 4篇急性
  • 4篇骨髓
  • 4篇儿童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血管
  • 3篇慢性
  • 3篇难治
  • 3篇骨髓瘤
  • 3篇复发
  • 3篇干细胞
  • 3篇病例
  • 2篇血管内皮

机构

  • 17篇郑州市第三人...
  • 5篇青海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孙静
  • 6篇董秀娟
  • 5篇李占全
  • 5篇陈蕾
  • 5篇焦雪丽
  • 4篇朱趁红
  • 4篇冀林华
  • 4篇崔森
  • 4篇朱红文
  • 3篇马红霞
  • 3篇王娴静
  • 3篇赵晓武
  • 3篇杨静
  • 2篇朱玉楠
  • 2篇王红心
  • 2篇张慧娟
  • 2篇柴克霞
  • 2篇苏丽
  • 2篇马洪霞
  • 2篇赵尊兰

传媒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广东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高原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青海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医学信息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白血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孙静李占全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血病新生血管形成血管生长因子发病转归过程
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化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负性情绪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改善其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张琼朱趁红孙静高苗苗
关键词:人文关怀理念个体化护理白血病化疗并发症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
2009年
冀林华孙静王红心崔森李占全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密度梯度离心造血细胞骨髓标本
西宁地区淋巴瘤临床病例对比研究
2011年
目的对比研究西宁地区与北京地区淋巴瘤患者的特点。方法按照《血液病诊断标准》[1](第三版张之南编纂)筛选病例,选取2004年8月~2008年7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淋巴瘤住院病例11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女性43例,男性75例,年龄在12岁~82岁,其中47.1~53.6岁为高发年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地区淋巴瘤大于60岁患者、有发热症状患者以及LDH升高患者明显高于北京地区[2],分别为(P〈0.001、P=0.017、P〈0.001),缓解率提示北京地区达完全缓解患者明显高于西宁地区(P=0.001),西宁及北京两地淋巴瘤在性别比例及分期上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0.302、P=0.293)。结论西宁淋巴瘤老年患者及肿瘤负荷明显高于北京地区考虑与民族及居住环境有关。
孙静崔森冀林华柴克霞李占全朱红文
关键词:淋巴瘤病例特点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临床病例分析
2011年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属于全身弥漫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TP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而凶险,病死率极高[1]。近年来的研究对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的逐渐阐明,目前治疗效果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孙静朱红文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病例分析微血管病变病情进展发病机制TTP
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38例疗效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远期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FLAG方案(氟达拉滨30mg/m2,第1-5天;阿糖胞苷1.0g/m2,第1-5天;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ug/k...
董秀娟杨静焦雪丽苗真马洪霞陈蕾苏丽孙静赵晓武
关键词:FLAG疗效
文献传递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鉴定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生物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对15例CMS患者(CMS组)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骨髓MSCs进行分离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形态,用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检测MSCs生长情况,测定生长曲线。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后培养,骨髓MSC均分离培养成功,贴壁细胞呈梭形;两组骨髓MSCs均表达CD29、CD105和CD13,不表达CD45、CD4、CD8、CD14、CD3、CD34、HLA-DR和CD20。CMS组MSCs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但传代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P3代细胞生长曲线进行观察发现CMS骨髓MSCs生长较对照组活跃。结论CMS患者骨髓MSCs在体外可有效分离培养,所培养扩增的细胞成分单一,CMS患者骨髓MSCs具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冀林华孙静王红心崔森李占全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细胞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比较
目的 对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s Leukemia Group)– 2008(CCLG –2008)方案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ALL-2006)疗效进行比较...
王娴静董秀娟陈蕾马红霞焦雪丽孙静赵尊兰苗真
关键词:儿童化疗方案
赋能理论指导的自我管理模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患者中采取赋能理论指导的自我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AML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0.53±2.36)岁,病程(13.59±3.54)个月;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0.59±2.42)岁,病程(13.62±3.61)个月;接受赋能理论指导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中的积极情感层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情感层面评分低于对照组[(28.87±2.14)分比(19.82±2.01)分、(13.51±1.37)分比(18.82±1.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36、15.691,均P<0.05);健康促进策略量表中的自我减压、正面态度、自我决策评分分别为(28.98±1.62)分、(41.18±2.37)分、(11.24±1.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4.72±1.51)分、(34.84±2.26)分、(8.91±1.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80、11.453、8.550,均P<0.05);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中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评分分别为(26.73±1.51)分、(15.95±1.27)分、(26.64±1.42)分、(16.84±1.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98±1.46)分、(10.31±1.14)分、(21.41±1.37)分、(13.93±1.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012、19.552、15.681、8.168,均P<0.05);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的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生理健康、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68、6.488、9.396、9.306,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1%(2/35)比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结论赋能理论指导的自我管理模式可减轻AML化疗患者的消极心理�
杜露露朱趁红刘瑞莹孙静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自我管理模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
PDCA模式护理在白血病PICC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PDCA模式护理在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98例白血病PICC化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DCA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舒适度[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的18.3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精神、环境和社会文化等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模式护理应用于白血病PICC化疗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GCQ评分、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张琼朱趁红孙静高苗苗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生命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