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陶芳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4篇籽粒
  • 3篇氮素
  • 3篇氮素形态
  • 2篇氮效率
  • 2篇蛋白质
  • 2篇籽粒蛋白
  • 2篇小麦品种
  • 2篇根系
  • 2篇根系特性
  • 2篇FACE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效率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蛋白质组分
  • 1篇生理机制
  • 1篇籽粒产量
  • 1篇籽粒充实
  • 1篇籽粒充实度
  • 1篇籽粒蛋白质

机构

  • 6篇扬州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孙陶芳
  • 6篇朱新开
  • 6篇郭文善
  • 3篇彭永欣
  • 3篇刘晓成
  • 3篇封超年
  • 3篇孙敏
  • 2篇朱建国
  • 1篇冯兆忠
  • 1篇张如标
  • 1篇胡海娟
  • 1篇高春艳
  • 1篇赵正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第十五次中国...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开放式O_3浓度增高对小麦籽粒蛋白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于2006—2009年应用FACE研究平台,设计O3浓度增高50%(E)和自然浓度(CK)两个处理,采用烟农19、扬麦16、扬麦15和扬辐麦2号4个品种,研究了O3浓度增高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及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3浓度增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上升,3个年度上升幅度分别为7.55%~16.37%(2006—2007年度)、4.93%~22.63%(2007—2008年度)和2.29%~17.65%(2008—2009年度),处理间、品种和年度间差异显著;但籽粒蛋白质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3个年度降幅分别为1.83%~11.64%(2006—2007年度),-0.41%~24.22%(2007—2008年度)和-1.90%~15.81%(2008—2009年度).籽粒蛋白质4种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表现为O3浓度增高处理高于自然浓度处理,品种间和年度间差异显著,且处理间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差异显著,而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
朱新开刘晓成孙陶芳郭文善朱建国Kazhuhiko Kobayashi
关键词:小麦FACE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
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2个氮素吸收效率不同的小麦品种根系特性的差异及不同形态氮素对其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氮素吸收效率不同,而且受氮素形态影响不同,秦麦11号的氮素吸收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扬农9817依次为酰胺态氮、硝态氮、铵态氮。秦麦11号的根体积、根重、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大于扬农9817。氮素形态对2个小麦品种根系特性的影响不同,整个生育期内秦麦11号的根体积、根重以及拔节期至开花期的根系活力、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受氮素形态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扬农9817依次为酰胺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可见,从拔节期到开花期,氮素形态对小麦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与对根系特性的影响规律较为一致。
孙敏郭文善孙陶芳朱新开封超年彭永欣
关键词:小麦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形态根系特性
氮素形态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为探索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途径,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差异及不同形态氮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吸收型小麦品种秦麦11灌浆期籽粒GS、GPT活性、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大于低氮吸收型小麦品种扬9817。不同氮素形态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蛋白组分含量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不同。高氮吸收型小麦品种秦麦11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表现为酰胺态氮处理>铵态氮处理>硝态氮处理,处理间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氮吸收型小麦品种扬9817籽粒蛋白质含量、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均表现为酰胺态氮处理>硝态氮处理>铵态氮处理,谷蛋白含量在酰胺态氮处理下最高,硝态氮处理下最低,处理间清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孙敏郭文善孙陶芳朱新开封超年彭永欣
关键词:小麦氮素形态氮效率
大气O3浓度升高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
从20世纪中叶开始,近地层O浓度升高对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产生危害,并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且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近地层臭氧浓度今后还将进一步升高,预计2...
郭文善朱新开赵正高春艳张如标胡海娟刘晓成孙陶芳朱建国Kazuhiko Kobayashi
文献传递
FACE条件下O_3浓度增高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充实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近地层大气O3浓度增高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方法】2007—2009年度应用FACE研究平台,以O3自然浓度(A-O3)为对照,设计O3浓度增高50%(E-O3)进行对比试验,采用烟农19、扬麦16、嘉兴002、扬麦15和扬辐麦2号等5个品种为对象,研究大气O3浓度增高50%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O3浓度增高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产量,降幅为10.10%—34.51%,平均为19.74%,品种、年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O3浓度增高条件下千粒重降低17.88%(10.16%—29.47%);每穗粒数下降3.47%(-1.53%—11.90%),但穗数平均较对照增加0.95%(-14.58%—23.74%),处理、品种和年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O3浓度增高50%使籽粒长、宽、厚和籽粒体积分别减小0—4.16%、7.95%—20.24%、2.66%—11.00%和8.5%—31.5%;皱缩指数增大0.23%—36.66%,籽粒灌浆速率降低,籽粒充实度变化为-21.40%—3.76%,最终导致粒重降低。【结论】FACE条件下O3浓度增高使籽粒灌浆物质来源不足,籽粒库容变小,充实度降低,粒重变小,最终导致小麦籽粒产量下降。
朱新开刘晓成孙陶芳郭文善朱建国冯兆忠Kazhuhiko Kobayashi
关键词:小麦FACE籽粒产量籽粒充实度
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特性的影响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根系特性的差异及不同形态氮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小麦品种氮素吸收效率不同,而且受氮素形态影响不同,秦麦11的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酰胺态氮处理>铵态氮处理>硝态氮处理,扬9817...
孙敏郭文善孙陶芳朱新开封超年彭永欣
关键词:氮素形态根系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