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栋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旋氨氯地平与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1、2组分别口服左旋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治疗组联用左旋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测定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58/80)、75.0%(60/80)和91.2%(73/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8);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患者出现心率波动,治疗组心率较为稳定。各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金栋
- 关键词:左旋氨氯地平美托洛尔高血压
- 自拟救心汤在终末期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自拟救心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终末期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I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终末期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加用自拟救心汤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水肿程度、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积分、B型钠尿肽、血管紧张素Ⅱ、血钾、血钠、血氯含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积分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t=10.527、15.358,均P〈0.01;对照组:f=7.504、12.417,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2、4.446,均P〈0.01)。治疗后,两组B型利尿肽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5.628,对照组:t=11.423,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和肾素水平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t=4.355、6.418,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1、4.275,均P〈O.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X2=5.192,P=O.023)。结论自拟救心汤能够显著改善终末期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屠思佳於华敏孙金栋袁红
- 关键词:心力衰竭
- 伊贝沙坦对心房颤动复发率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评价伊贝沙坦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复律)后的维持作用。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经正规抗凝治疗3周后均给予胺碘酮200mg,q8h,用1周后继以200mg,q12h,1周后改为200mg·d1,治疗组同时给予伊贝沙坦150mg·d1。分别观察两组中成功复律者中的复发率。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律19例中有2例复发,17例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复律17例中有8例复发,9例维持窦性心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贝沙坦能降低房颤复发率,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 袁红冯天元徐建孙金栋史明娟於华敏
- 关键词:伊贝沙坦胺碘酮心房颤动
- 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Bayes判别分析研究
- 2019年
- 背景 主动脉夹层(AD)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既往缺少对AD患者院内结局预测的有效模型,随着近几年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加,临床上迫切需要有效可靠的患者院内结局预测模型.目的 建立Bayes判别方程,预测AD患者院内死亡可能性,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统一标准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228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25例)就诊的553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基础体征、检查指标).根据患者院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470)和死亡组(n=83),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差异变量.再由计算机软件随机挑选患者作为样本集,通过Bayes判别分析建立Bayes判别方程.最后,利用剩余患者作为检验集,将其资料代入已建立的Bayes判别方程验证其准确性.结果 AD患者平均年龄(51.5±12.3)岁;男女比例为3.89:1;院内病死率为15.0%(83/553).最终纳入Bayes判别方程的变量为:发病时间(a1)、DeBakey分型(a2)、尿素氮(a3)、随机血糖(a4)、糖化血清蛋白(a5)、间接胆红素(a6)、国际标准化比率(INR)(a7)、纤维蛋白原(a8),得到Bayes判别方程:Q1=1.174×a1+6.813×a2+0.323×a3+0.213×a4+10.522×a5+0.171×a6+25.656×a7+1.014×a8-39.843;Q2=-13.336×a1+27.131×a2-1.928×a3-5.030×a4+35.574×a5-0.658×a6+287.333×a7-3.509×a8-1707.601.即将患者上述参数(a1~a8)分别带入Bayes判别方程中,当Q1>Q2时,认为该患者应归为存活组;当Q1
- 张炜宗马翔袁红孙金栋胡海强史明娟於华敏何海英叶利
-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预后
- 血管紧张素Ⅱ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KDR mRNA表达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AngⅡ(10-5mol/L,10-7mol/L,10-9mol/L)干预一定时间(6h,12h,24h和48h)。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收集贴壁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以RT-PCR法对EPCs的KDR 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测定,并观察缬沙坦(valsartan)对此的影响。结果AngⅡ呈浓度依赖方式诱导KDR mRNA的表达增加;10-5mol/L的AngⅡ作用6h,EPCs的KDR mRNA表达即有显著增加(P<0.01),随着时间延长,KDR mRNA表达逐渐增加,至48h达最高峰。而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KDR mRNA的表达增加,使之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AngⅡ可显著增加EPCs的KDR mRNA表达,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此作用可被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所阻断,提示AngⅡ通过AT1受体介导上调EPCs的KDR mRNA的表达。
- 袁红孙金栋於华敏谢旭东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血管紧张素受体血管生成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替格瑞洛12个月与18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8个月治疗组,n=100)和对照组(12个月治疗组,n=100),对照组先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治疗12个月,进而暂停使用替格瑞洛;观察组采用DAPT长达18个月。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8,P=0.862);两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3,P=0.375)。结论DAPT治疗12个月或以上并未下调MACCE的出现率,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用进行为期18个月的治疗未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阿司匹林+替瑞洛DAPT治疗周期宜控制在12个月以内。
- 沈超峰史明娟孙金栋袁红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病例讨论:重症心肌炎合并筛状房缺
- 本文介绍了一例无明显诱因下腹胀,伴恶心、呕吐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入院体检、辅助检查及诊疗,最终确诊为重症心肌炎,房缺,交接性心律,左中肺炎。患者心电图提示交界性心律,且心率偏慢,可发生各种缺血症状,严重时甚至可猝死。患者...
- 袁红於华敏孙金栋
- 关键词:重症心肌炎血流动力学病例分析
- 文献传递
-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4年3月于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根据其给药情况分别为厄贝沙坦组、氨氯地平组、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组。治疗10周后对3组患者的血压、24h尿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和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A、B两组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C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A组(χ^2=6.65,P〈0.05),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χ^2=7.81,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压均下降至正常水平,但是联用组的血压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尿液检查相关指标亦显著降低,但是联用组的24h尿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和尿β2-微球蛋白等均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相比较单独用药疗效显著。
- 胡海强於华敏孙金栋袁红
- 关键词:厄贝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压糖尿病肾病
- 血浆内皮脂酶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脂酶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按照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通过测定其血浆内皮脂酶水平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内皮脂酶水平为(1185.96±503.69)ng/mL,对照组的血浆内皮脂酶水平为(971.99±299.70)ng/mL,两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t=6.265,P<0.01)。血浆内皮脂酶水平高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于水平低者,[χ2=33.69,P<0.01,RR=1.666(1.403~1.980)]。血浆内皮脂酶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呈负相关(r=-0.152,P<0.01)。结论血浆内皮脂酶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 冯天元黄成林徐建史明娟孙红疆倪国贞孙金栋袁红
- 关键词:冠心病内皮脂酶高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
- 心脏超声预判慢性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 本研究评判超声诊断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否能够作为心衰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方法 入院心衰患者根据心脏超声测定肺动脉压力,分为两组:Ⅰ组(61例):肺动脉收缩压50-70 mm Hg;Ⅱ组(49例):肺动脉收缩压〉70 mm Hg。两组患者均进行优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同时比较住院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包括6 min步行距离、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左室射血分数、瓣膜反流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并通过门诊与电话随访,比较1年内再入院人数及病死人数。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2%±8%、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Ⅰ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421±107)m比(379±118)m]、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5±10)mm Hg比(42±16)mm Hg],优于Ⅱ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住院平均天数Ⅱ组为(8.7±3.6)d,高于I组患者(10.3±3.9)d(P=0.04)。(2)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入院人数、病死人数,Ⅰ组患者为21.3%、4.9%,Ⅱ组患者为42.9%、18.4%,Ⅰ组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超声诊断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对慢性心衰患者预后有独立的评判价值。
- 张妙林章慧慧袁红孙金栋
- 关键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