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明启

作品数:26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骨折
  • 4篇复位
  • 3篇入路
  • 3篇切开
  • 3篇切开复位
  • 3篇细胞
  • 3篇内固定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学法
  • 2篇手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中医
  • 2篇肱骨
  • 2篇胫骨
  • 2篇颅颈
  • 2篇间充质
  • 2篇教学

机构

  • 20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20篇孙明启
  • 5篇王建忠
  • 4篇包国玉
  • 4篇刘广辉
  • 3篇郝廷
  • 3篇杨俊丽
  • 2篇吴昊
  • 2篇刘斌
  • 2篇韩霞
  • 1篇冀云涛
  • 1篇刘彬
  • 1篇袁向珍
  • 1篇李云霞
  • 1篇张强
  • 1篇王艳芳
  • 1篇潘琳琳
  • 1篇王兴国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双足与保健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内蒙古教育(...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个性化医...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齿状突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2011年
齿状突原为寰椎椎体,发育过程中脱离寰椎而与枢椎体融合,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发生率约占颈椎骨折的10%~14%。由于上颈椎位于枕颈连接部位,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风险高,同时由于局部解剖学上的特殊性,其不愈合率较高,若未经及时治疗,可导致脊髓高位受压而危及生命。这样导致在治疗齿状突骨折上,存在很多治疗方法,随着解剖学不断研究及新型材料学的进展,
孙明启刘彬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被引量:1
2014年
2008年7月~2010年7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3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1—69岁。为闭合骨折,其中上段骨折10例,中段骨折18例,下段骨折4例。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1—2周。
孙明启刘广辉包国玉王建忠吴昊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实验成果与转化应用被引量:11
2014年
背景: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特性,直接在骨折骨不连部位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这一新技术受到广大骨科临床医师的关注。目的:总结分析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1998至2014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及CNKI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CT),nonunions,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骨不连"。排除内容重复和缺乏原创性文献,保留36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骨不连断端骨组织,可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来修复骨不连、骨缺损,为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众多研究表明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是安全、有效的。
杨俊丽韩霞孙明启
关键词:干细胞骨不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术骨组织工程
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物力学指标及日常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为(97.56±7.09)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6.49±10.09)分,高于对照组的(92.18±6.24)分、(69.34±10.1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各项生物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社会关系、环境、心理、生理与总体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物力学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孙明启邢鑫马超刘广辉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
骨科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与情景体验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究骨科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与情景体验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间骨科临床相关专业的50名学生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教学,同时选取同时段骨科相关专业的50名学生为观察组开展PBL与情景体验,然后对照两组教学质量与学生成绩。结果 :教学质量对比中各项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成绩对比中观察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两项,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与情景体验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张葆鑫孙明启
关键词:情景体验
经口咽手术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解剖成人尸体,进行相关测量,为经口咽手术提供准确安全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对5例新鲜冷冻尸体和5例经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其解剖层次,测量颅颈交界区软组织暴露范围,寰枢椎部分解剖结构,骨窗宽度,C1、C2水平椎动脉内缘与中线的距离的具体数据。结果经口咽前路手术入路能够充分暴露软组织,能直接显露从斜坡中下段至C3椎体上缘的范围,斜坡下缘到C3椎体上缘纵向距离为(51.41±4.32)mm,左右边界暴露的横向距离为(39.75±3.45)mm,寰椎前弓骨窗宽为(18.28±3.20)mm,枢椎骨窗宽为(15.95±1.67)mm,斜坡下部骨窗宽为(17.00±1.54)mm,双侧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C1水平左侧为(24.69±2.57)mm、右侧为(24.66±2.54)mm,C2水平左侧为(17.96±2.71)mm、右侧为(18.00±2.67)mm。结论经口咽手术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是可行的,测量的相关数据可为临床手术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参考。
孙明启包国玉刘斌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解剖学
老年患者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预后评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估老年患者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和功能预后情况。方法 2002至2007年收治的年龄大于65岁的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20例,均接受急性肱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功能评估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SAH)评分,整体健康状况评估采用肌肉骨骼功能评定量表(MFA)评分。结果 20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平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4分。肘关节屈伸范围21~121°。平均DSAH评分37.7分,平均骨骼肌肉功能评分33.5分,手的评分为34.8分,自理能力评分为31.9分。1例患者因屈曲挛缩需要进一步治疗。结论尽管老年患者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致残率较成人高,但大部分老年患者骨折愈合效果良好。老年患者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孙明启郝廷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调查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纳入179例NONFH患者作为病例组,309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一般情况及中医体质类型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NONFH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是NONFH患者的最常见体质类型。病例组的年龄、体质指数大于对照组,且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年龄>40岁、体质指数>22 kg/m^2,以及中医体质为气虚、湿热、血瘀,均是NONFH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是NONFH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这3种体质的人群发生NONFH的风险更高。
程杰赵军郝廷孙明启冀云涛潘琳琳
关键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医体质
2021年呼和浩特市社区人群血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血脂异常是人体血液成分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包含脂蛋白水平的异常。血脂水平异常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脑卒中[1]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依照目前国内外的疾病发展趋势,防止血脂水平上升是我国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工作中应予重视的问题[3]。
杨俊丽袁向珍孙明启张强李宇星王艳芳
关键词:健康体检血脂异常健康管理
间充质干细胞与骨折愈合
2024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s)起源于胚胎的中胚层,具有在体内外分化为骨骼、软骨等多种组织的能力。这些干细胞在修复和再生医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心脏、肝脏和皮肤损伤的修复。在骨科领域,MSCs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但其机制仍不完全明确。近年的研究表明,MSCs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免疫系统和血管新生,以及促进成骨分化,对骨折愈合的各个阶段产生影响。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外泌体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细胞激活多条信号通路,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并显示出在骨组织修复中的重要性。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originate from the mesoderm of the embryo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into various tissues such as bone and cartilage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se stem cells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restorative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especially in the repair of heart, liver, and skin damage. In orthopedics, MSCs can promote fracture healing, but the mechanism is still not fully understood.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SCs have an impact on all stages of fracture healing by modulat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mmune system and angiogenesis, and promoting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By secreting growth factors, exosomes, and other bioactive substances, these cells activate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accelerate the healing process of fractures, and show importance in bone tissue repair.
陈晓峰孙明启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折愈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