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岩秀

作品数:24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晶状体
  • 5篇内障
  • 5篇白内障
  • 4篇眼科
  • 4篇眼科学
  • 4篇人工晶状体
  • 4篇角膜
  • 3篇术后
  • 3篇教学
  • 2篇多焦
  • 2篇多焦点
  • 2篇多焦点人工晶...
  • 2篇医师
  • 2篇植入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手术
  • 2篇糖原
  • 2篇专科
  • 2篇专科医师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爱博诺德(北...

作者

  • 20篇孙岩秀
  • 7篇郝燕生
  • 4篇王薇
  • 3篇孙慧敏
  • 3篇陈跃国
  • 3篇袁佳琴
  • 3篇敖明昕
  • 2篇刘子源
  • 2篇布娟
  • 2篇李炳震
  • 2篇冬雪川
  • 2篇梁晨
  • 2篇张晓红
  • 2篇刘敬
  • 1篇鲍永珍
  • 1篇刘瑜玲
  • 1篇李朝辉
  • 1篇陈晓勇
  • 1篇齐虹
  • 1篇洪晶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眼科
  • 2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5
  • 2篇2001
  • 1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眼科学的应用被引量:4
2001年
孙岩秀孙慧敏袁佳琴
关键词:眼科学MRNA差异显示技术
基于眼科学的医工交叉专业临床认知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2023年
医工交叉专业的人才培养突出工程学与生物医学的融合,针对该专业学生开设的“临床认知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不同于医学生,且课程时间短,因此传统的临床实践课程设置不适合这些学生,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近期该课程基于眼科学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估,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优化教学方案的探索。针对医工交叉专业的临床认知实践课程,应明确“从临床到工程”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学生奠定学科基础;选择有代表性的交叉学科专题和临床案例进行深入教学与讨论,寻找临床问题与工程设计之间的思想碰撞;同时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将工程学与生物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凸显医工交叉的特色,探索出医工交叉背景下临床认知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王旻舒孙岩秀汲婧陈跃国布娟
关键词:眼科学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比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基因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探讨白内障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术中撕取晶状体前囊36眼,其中单纯核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0眼,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9眼,角膜移植供体眼及外伤性晶状体脱位7眼(正常对照)。3组晶状体囊膜分别提取总RNA,将合格的各组RNA样品做差异显示(DD-RT-PCR),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再将其分离、扩增、测序,最后选取与白内障形成密切相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5)及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各组RNA纯度达到要求,总RNA完整,经差异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比正常人组低表达的条带有5条,高表达条带15条。对6条明亮条带测序后,其中3个片段分别与IGFBP-5、LAMP-2及小核糖体蛋白10(rps10)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他3个片段均为新近克隆未知功能的基因或基因组序列。验证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IGFBP-5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P<0.01),而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LAMP-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结论IGFBP-5和LAMP-2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关基因,差异显示技术在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有重要意义。
张晓红孙慧敏孙岩秀袁佳琴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MRNA差异显示技术基因
改进Trizol一步法提取人晶状体囊膜组织及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总RNA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改进传统一步法,尝试从人晶状体囊膜和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提取质量满意的总RNA。方法将人晶状体前囊膜和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一步法和改进法提取总RNA,通过测OD值、做变性胶电泳和RTPCR反应检测改进法是否可提高微量组织或细胞的RNA产量,并验证其纯度和完整性。结果相同标本量条件下,改进组RNA产量均高于标准组数倍;变性胶电泳28S∶18S=2∶1,各组RNA产物经RTPCR反应均可扩增出220bp的目的基因,而阴性对照反应均得到阴性结果,可认为是完整的未降解的无污染的RNA。结论改进一步法可成功地提取毫克级组织和104个细胞的总RNA,产物完整无降解并可用于下一步反应。
孙岩秀孙慧敏郭若琳张晓红袁佳琴
关键词:TRIZOL糖原晶状体上皮细胞
EyeSi模拟手术训练系统对专科医师白内障手术操作培训有效性的研究
2022年
目的评价虚拟现实模型EyeSi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训练系统(EyeSi系统)在眼科专科医师白内障手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设计自身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专科培训医师10人。方法使用EyeSi系统进行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并记录撕囊步骤的评分;由5名白内障专业高级职称手术医师对研究对象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手术录像按照国际眼科理事会眼科手术能力评估标准(ICO-OSCAR)进行盲法打分,比较培训前、后撕囊步骤成绩;学员填写自我评价量表。主要指标EyeSi系统评分、专家评分、自我评价量表分值。结果EyeSi系统成绩显示培训后撕囊半径均一性由(24.51±30.58)%提高为(95.90±7.00)%(t=-7.600,P=0.000),提示撕囊更圆;撕囊偏离中心的距离由(0.38±0.14)mm减小为(0.11±0.06)mm(t=4.726,P=0.001),提示撕囊更居中;操作用时由(138.12±34.92)s缩短为(84.15±27.34)s(t=3.813,P=0.004),提示操作更熟练;考核总分由(44.10±31.08)分提高为(95.30±4.40)分(t=-5.523,P=0.000)。专家评分显示:撕囊起始操作的成绩由培训前(3.70±0.59)分提高至培训后(4.44±0.31)分(t=-3.922,P=0.004);撕囊口形状的评分由(3.74±0.71)提高为(4.14±0.30)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9,P=0.163)。学员自我评价除在撕囊起瓣和撕囊形状操作上有明显进步外,其他手术技巧和步骤,如:人工晶状体植入、器械稳定性、减少组织牵拉、保护后囊以及手术速度均有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EyeSi系统可有效培训以撕囊为代表的白内障显微手术操作步骤。(眼科,2022,31:390-393)
刘子源曾司彦敖明昕王薇孙岩秀
关键词:白内障
数字微脉冲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观察应用微脉冲技术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方法  2 0 0 2年 10月~ 12月老年性白内障 46例 (5 3眼 )进行微脉冲超声乳化手术 ,于术前及术后 3月测量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比率 ,计算内皮丢失率。结果 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 (2 .474± 2 .74) /mm2 和 (2 2. 18± 2 .66) /mm2 (P <0 . 0 1) ,平均细胞丢失率为9. 7%,六边形细胞比率术前术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采用微脉冲技术进行超乳手术 ,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较轻 ,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
孙岩秀杨志钢王薇
关键词:超声乳化角膜内皮
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在复杂眼前节外伤Ⅱ期修复重建的临床应用
陈晓勇郝燕生孙岩秀王薇齐虹刘敬
虹膜钳夹型虹膜后表面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
孙岩秀郝燕生
白内障患者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
目的:白内障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除了遗传因素这外,其发病和发展还与年龄、性别、放射(可见光,紫外线,X线等)、氧化、物理损伤、饮食和用药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以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而影响晶状体的透明度,最终形成白内障.该研究...
孙岩秀
关键词:RNA糖原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
文献传递
国产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5年以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2023年
目的评价国产散光矫正型(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9家医院通过中央动态随机系统分组并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单眼入组)进行延续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爱尔康公司的Toric IOL。记录术前、术后1 d、6个月、1年、5年的视力、IOL旋转度数、术后并发症、眼压、主观评价等情况。主要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Mann-Whitney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45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19例)患者完成5年延续观察,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72.07±10.67)岁;术后随访(5.39±0.47)年。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裸眼远视力(0.20±0.26、0.16±0.13,t=0.17,P=0.752)、最佳矫正远视力[0.00(0.00,0.20)、0.05±0.10,U=188.00,P=0.880]、裸眼近视力[0.50(0.20,0.60)、0.42±0.20,U=158.00,P=0.559]、最佳矫正近视力(0.13±0.16、0.17±0.23,t=0.14,P=0.645)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对基线均有提高(均P<0.05)。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验光柱镜度数[(-0.67±0.85)、(-0.73±1.08)D;t=-1.50,P=0.149;t=-1.68,P=0.118]、主觉验光柱镜度数[-0.50(-1.00,0.00)、(0.69±0.87)D;U=36.50,P<0.001;t=6.91,P<0.001]相对于术前角膜散光[试验组(1.27±0.49)D,对照组(1.34±0.82)D]均有显著降低。术后5年,眼压、视觉不良症状主观评价、视远脱镜情况和总体满意度评价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旋转稳定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的IOL旋转度数分别为3.0°(1.0°,6.0°)、4.0°(2.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5.50,P=0.574)。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例和4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试验组未见IOL闪辉,对照组则有5例(5/19)。结论国产Toric IOL植入术后5年矫正白内障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远�
宋旭东郝燕生鲍永珍李朝辉张红俞阿勇赵梅生黄钰森方军刘洋孙岩秀王宁利
关键词:散光视敏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