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甲
-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湖北省棉花黄萎病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采用无土育苗和裸苗接种后移栽的方法,对2007-2008年间采自湖北不同地区的32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和4个对照菌株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强致病力菌株有12个,占鉴定菌株总数的33.3%,中等致病力菌株有19个,占52.8%;弱致病力菌株有5个,占13.9%。该结果表明,湖北存在强致病力的黄萎病菌,而且强致病力菌在该省的三大植棉区均有分布。对不同鉴别寄主对各菌株的反应分析显示,采用无土育苗和裸苗接种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是一项不错的鉴定方法。
- 金利容万鹏孔令甲喻大昭黄薇黄民松汪莉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
- 湖北省棉花枯、黄萎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及控制对策被引量:3
- 2007年
- 对天门、潜江、仙桃3市的棉花枯、黄萎病的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湖北省棉花枯、黄萎病为大发生年,病株率达16.7%~80.4%,病情指数达15.5~55.0,病害混合发生普遍且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连年种植带菌棉种,使棉田积累了大量菌源,缺乏抗耐病品种以及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根据病害暴发流行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 黄民松向子钧金利容孔令甲
-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
- 棉花黄萎病菌生理型鉴定的主要方法综述被引量:1
- 2008年
- 棉花黄萎病是世界棉区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着棉花生产。棉花黄萎病菌是一种变异性较强的病菌,快速有效地鉴定黄萎病菌是研究黄萎病的重要工作。综述了病原菌生理型鉴定的几种主要方法。
- 金利容万鹏孔令甲黄民松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
- 棉花黄萎病菌的休眠结构及变异体的初步研究
- 关于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生理型及致病力分化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的工作,均认为在不同生态和培养条件下,病菌的形态、性状和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有人认为,在同一块棉田生态系统...
- 万鹏孔令甲金利容喻大昭黄民松黄薇
- 文献传递
- 黄萎病的发病规律及该病菌在不同发病阶段的分离培养性状
- 本研究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的棉花黄萎病圃内,定株调查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情况,并记录气象资料。同时采摘典型的黄萎病叶,进行病菌的分离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发病规律调查表明,6月中旬为黄萎病的始发期,7月上旬至8月中旬,黄...
- 黄薇万鹏喻大昭金利容孔令甲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发病规律
- 无土育苗栽培技术对棉花黄萎病的控制作用及机理
- 2014年
-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也一直是一个难题。4年的大田试验表明,无土育苗对棉花黄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特别在由于气候原因引起的重病年份,对早期的发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后期发病的抑制效果并不明显。结果表明,无土育苗或无病土育苗技术控病的机理在于一方面因苗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没有接触到病菌,苗期的发病率低;另一方面,无土育苗推迟了棉花生育期从而避开发病高峰期,即通过推迟生育期达到避病的效果。
- 金利容万鹏黄民松余隆新黄薇孔令甲
- 关键词:无土育苗黄萎病
- 湖北省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为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 1996年
- 湖北省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为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430064)孔令甲湖北省植保总站(43Q070)顾卫东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棉花,为全国主产棉和商品棉生产省之一。但是自80年代以来,棉花枯...
- 孔令甲顾卫东
-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
- 棉花营养钵苗移栽施药防治黄萎病的初步研究
- 1989年
- 棉花黄萎病在我省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日益加重。该病除采用水旱轮作防治有效外,尚无抗病品种等其它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该病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菌量逐年积累,一旦遇上适宜气候条件,就会流行成灾。根据国内外研究,内吸性杀菌剂在实验室、温室条件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大田应用上。
- 孔令甲熊映清黄明松韦成明李明福曾凡仲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营养钵苗施药
- 棉花种质资源和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鉴定被引量:3
- 2001年
- 经过多年对棉花新种质和新品系的抗黄萎病性鉴定 ,结果初步表明 :BD18、D1、攻 4 9、川 2 3 9和陕3 3 3 7表现为高抗 ,病指为 11 3~ 19 4 ,而中植 3 72、川 2 80 2和D6为中抗 (抗和耐 ) ,其余材料均为感病。针对长江中游棉区黄萎病发生为害常受夏季 ( 7~ 8月 )高温 (旬温超过 2 8℃ )的影响而出现隐症现象 ,采用了纸营养钵撕底伤根 ,并用定量菌液 ( 2× 10 7个孢子 /ml)蘸根的抗黄萎病性人工病圃鉴定方法 ,使黄萎病发病提前至苗期 ,并保证夏季高温来临之前达到发病高峰 ,获得各品种 (系 )
- 谢标洪孔令甲邱新平蓝家样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种质资源抗性育种
- 不同温度下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及致病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从湖北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得到6个黄萎病菌代表菌株和3个对照菌株。分别在22、25、28、30和33℃5种温度下将这9种菌株置于PDA平皿上培养,得到了不同培养性状的菌落。大多数菌系在25℃生长较快,22℃和28℃其次,30℃生长较慢。33℃下不生长或生长很缓慢。在30℃下各菌株产生的黑色素比例均比25℃下产生的低,其中以对照菌系T9降低最多。但将30℃下培养的T9转入PDA固体培养基后置于25℃下培养时,其仍能恢复产生大量的微菌核,黑色素比例回升。高温期所分离得到的HBV12、HBV25和HBV29白色-棕褐色菌系,在22℃和25℃下培养后不能产生微菌核,而是形成念珠状休眠菌丝体。对上述9个菌株的致病力分析表明,与25℃下相比,30℃下培养的菌株大多数致病力降低,由此可初步判断湖北省存在耐高温的较强致病力菌系。
- 金利容万鹏喻大昭黄民松黄薇孔令甲
- 关键词:温度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