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荣龙

作品数:38 被引量:256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肝炎
  • 20篇乙型
  • 20篇乙型肝炎
  • 18篇慢性
  • 14篇细胞
  • 14篇慢性乙型
  • 14篇慢性乙型肝炎
  • 12篇病毒
  • 10篇肝炎病毒
  • 9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外周
  • 8篇外周血
  • 6篇肝炎患者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乙型肝炎患者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基因

机构

  • 2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第三人...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6...
  • 1篇解放军第一五...

作者

  • 37篇姜荣龙
  • 21篇骆抗先
  • 18篇侯金林
  • 15篇郭亚兵
  • 14篇富宁
  • 12篇冯筱榕
  • 11篇章廉
  • 11篇卢桥生
  • 6篇文维群
  • 5篇刘定立
  • 5篇朱幼芙
  • 4篇陈永鹏
  • 3篇邢同京
  • 3篇彭劼
  • 3篇彭劼
  • 3篇陈永鹏
  • 3篇陈金军
  • 3篇张明霞
  • 2篇胡章勇
  • 2篇杨云芬

传媒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肝脏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Chines...
  • 1篇解放军检验医...
  • 1篇家庭药师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第二届广东青...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7篇2001
  • 6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_4^+自然杀伤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了解CD+ 4、CD+ 8自然杀伤 (NK)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的分布情况 ,并对其细胞毒性进行分析 ,阐明其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2 / 2 (rhIL 12 /IL 2 )诱导 14d ,以鼠抗人CD4 单克隆抗体 (mAb)或抗人CD8mAb与抗人CD56mAb分别标记细胞样品 ,流式细胞术 (FCM)分析 ,CD+ 4CD+ 56同时阳性的细胞 ,即为CD+ 4NK T细胞 ;CD+ 8CD+ 56同时阳性的细胞为CD+ 8NK T细胞 ,因此获得CD+ 4、CD+ 8NK T细胞的百分比。并对细胞样品同时进行细胞毒性试验 ;分别以鼠抗人CD4 mAb、抗人CD8mAb及抗人CD56mAb和新鲜兔血清处理细胞 ,以鉴定CD+ 3 CD+ 4NK T、CD+ 3 CD+ 8NK 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rhIL 12 /IL 2诱导后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 4NK T细胞的含量远低于正常对照组。CD+ 4NK T细胞的比例(% )在正常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 (CH)组和慢性无症状携带者 (AsC)组分别为 18 10± 4 2 0 ,6 95±2 85和 1 5 0± 1 30 ,经方差分析证实 3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CD+ 8NK T细胞的比例 (% )在正常对照组、CH组及AsC组分别为 2 70± 1 10 ,2 2 0± 1 40和 3 10± 0 70 ,经方差分析显示 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姜荣龙卢桥生侯金林郭亚兵骆抗先富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CD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血清中HBV DNA及其变异比较被引量:7
1999年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存在HBVDNA[1]的生物学意义远未阐明。我们用动态观测PBMC中HBVDNA方法,研究PBMC中HBVDNA消长规律及其对干扰素的应答与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6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系1994年3月...
郭亚兵张继锁侯金林姜荣龙姜荣龙章廉杨云芬骆抗先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血清HBVDNA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17例CSH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者CD4+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CD4+Th1、 Th2细胞在CSH组分别为7.2%—26.3%(平均15%)和0、l%—10.9%(平均2.0%),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9%(平均5.9%)和0.4%—3.9%(平均2.2%);CD4+Th1细胞百分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H组中13例HBV DNA阳性,其HBV DNA的含量与IFN-γ表达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Th1细胞与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相关,IFN-γ的表达对HBV复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戴炜余卫业姜荣龙舒丹刘粤李晓良张培泽
关键词:重型肝炎慢性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的早期临床特点比较
2003年
目的 探讨当前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亦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与普通细菌性肺炎早期临床特点的异同,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收集并比较研究我院收治的54例确诊的SARS病人和42例普通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SARS均与SARS患者有确切的近距离接触史,年龄在14~78岁,平均39,4±14.7岁,男23例,女3l例;普通肺炎病例42例的年龄在16~76岁,平均4l.2±ll.3岁,男28例,女14例。SARS与普通细菌性肺炎早期临床特点的共同点有:二者均有发热、咳嗽、乏力、X线胸片改变。不同点:SARS的潜伏期为2~16天,平均为7.4±3.8天;大多没有其它原发病或基础病(83.3%);发热相对较轻,体温多在38℃~39℃之间(68.5%);全身酸痛多见;咳嗽轻,为阵发性干咳,少数咳少量白粘痰及痰中带血;血常规示白细胞、粒细胞正常或降低(分别为85.2%、87.0%),部分病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9.6%);肺部X-线摄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炎症渗出(85.9%),少数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改变(14.l%);两个肺叶以上病变多见,炎症多位于双侧下肺/中下肺(51.8%),其次为单侧下肺/中下肺(38.9%).单侧上肺(5.6%)、双侧上肺(3.7%);痰、咽拭子标本常规细菌培养均阴性。普通细胞性肺炎大多存在原发病或基础病(86.4%);发热较重,多超过39℃;全身酸痛少见;咳嗽较重,常伴咳黄痰;血常规示白细胞、粒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多正常;肺部X-线摄片以炎症渗出为主,以单肺叶病变为多见。结论 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相比,SARS患者基本没有基础疾病,且发热、咳嗽相对较轻,少痰,白细胞和粒细胞记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胸片主要为双侧片状阴影,以双下肺野常见。
刘定立侯金林冯筱榕郭亚兵彭劼陈金军朱幼芙姜荣龙陈永鹏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症状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h1/ThZ细胞内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表达
1999年
姜荣龙骆抗先富宁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慢性HBV感染THL细胞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表达水平的测定被引量:4
2001年
文维群章廉张明霞姜荣龙胡章勇骆抗先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IL-18基因表达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复发相关肝衰竭预后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复发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复发相关肝衰竭住院患者根据12周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信息和指标:初始抗HBV治疗的药物及疗程、停药至发病时间、感染、肝性脑病、肝硬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白细胞、血小板、HBVDNA、HBeAg、甲胎蛋白等,根据临床指标计算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Na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肝衰竭12周死亡相关眭,确定预测值。结果初治前和复发后HBeAg状态、抗病毒疗程、停药至复发时间及停药前后核苷(酸)类似物种类均与预后无关。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肝性脑病及合并感染与患者12周死亡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及肝性脑病是患者12周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入院时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值预测12周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6,最佳临界值为32,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88.5%,阳性预测值为91.9%,阴性预测值为76.7%。结论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及肝性脑病与核苷(酸)类似物停药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区淑华陈永鹏姜荣龙彭劼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功能衰竭核苷(酸)类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照组6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只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比较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和病死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PTA高于治疗前,但2组升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Bil、ALT和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2组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6例(9.2%),对照组死亡6例(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PTA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Bil、ALT和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8例(12.3%),对照组死亡17例(2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个月后,可以明显降低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
周福元姜荣龙冯筱榕郭亚兵侯金林
关键词: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
辅助性T细胞极化群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28
2000年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 (Th)内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4(IL 4)、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表达情况 ,以测定Th1/Th2 /Th3细胞的百分率 ,探明Th细胞各极化群体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 36例慢性HBV感染者分 2组 ,慢性HBV感染组和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 ,每组 18例患者。正常对照组 12名。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佛波二脂 (PMA)、钙离子导入剂伊屋诺霉素 (ionomycin)、细胞内转运阻断剂莫能星(Monensin)的刺激下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 (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Th细胞内IL 4、IFN γ和TGF β的表达进行分析。 结果 正常对照组 ,2 .3%~ 18.6 %的CD4+T细胞为Th1细胞 ,0 .9%~9.2 %为Th2细胞 ;0 .7%~ 7.1%的细胞仅表达TGF β,为Th3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T细胞中 ,以Th0细胞居多 ;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 ,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 ,其Th1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 ;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 (P >0 .0 5 ) ,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Th3细胞的百分率则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的加剧 ,其比例也明显减少 (P <0 .0 5 ) ,在无症状?
姜荣龙卢桥生侯金林骆抗先章廉富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辅助性T细胞TGF-ΒIFN
HBV相关肝细胞癌组织中CDC37基因启动子微卫星多态性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相关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CDC37基因启动子区微卫星的多态性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HBV相关HCC患者,分别提取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基因组DNA,PCR扩增CDC37基因启动子区含微卫星区段序列,并克隆至PMD-18T载体,每份标本至少挑选3个克隆进行测序,然后对HCC组织和癌旁组织、CDC37过表达的HCC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CDC37过表达和无过表达的HCC组织的启动子GT微卫星多态性组成形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C37基因启动子区存在(GT)n1-GC-(GT)n2多种类型的微卫星形式,位于CDC37启动子区1368~1415位,以(GT)10-GC-(GT)9最为常见。 HCC组织与癌旁组织的CDC37启动子微卫星多态性形式的总体分布相比,P>0.05;CDC37过表达HCC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的微卫星的总体分布相比,P>0.05;而CDC37过表达和无过表达HCC组织的微卫星的总体分布相比,P<0.05,其中(GT)10-GC-(GT)9形式在CDC37过表达患者中所占比例高于无过表达患者,两者相比,P<0.05,(GT)10-GC-(GT)12形式在CDC37无过表达患者中所占比例高于过表达患者,两者相比,P<0.05。结论 HBV相关HCC患者癌组织中CDC37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微卫星多态性,CDC37过表达和无过表达HCC组织的微卫星形式有不同。
陈朝武刘宇徐莹杨贵奉王战会姜荣龙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