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岚

作品数:25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小说
  • 8篇文学
  • 4篇路遥小说
  • 3篇权力
  • 3篇文化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叙事
  • 2篇眼光
  • 2篇语文
  • 2篇平凡
  • 2篇文学评价
  • 2篇乡村
  • 2篇描写
  • 2篇纪实文学
  • 2篇《平凡的世界...
  • 2篇爱情
  • 2篇悲剧
  • 1篇当代小说
  • 1篇道德

机构

  • 2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2篇姜岚
  • 5篇毕光明

传媒

  • 4篇海南师范学院...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3篇南方文坛
  • 3篇小说评论
  • 2篇文艺争鸣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琼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组织的乡村与乡村组织者--评冯本雄的长篇小说《我的黎村我的苗寨》
2012年
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乡村的出路并不明朗,而乡村发展的问题却十分突出,因此,新世纪的乡村写作更多地带有现实批判性,呈现出现实主义的文学品格。有时,甚至是问题催生了创作,这种乡村写作,跟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所谓"新现实主义写作"颇为类似。长篇小说《我的黎村我的苗寨》就是这样一部可以听得见乡村呼吸的写实之作。小说以乡镇党委书记为主人公,展现他在乡村治理上的一个个政绩和屡屡受挫的仕进之途,让人看到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顽强推进,更多的是一个国家干部政治抱负施展、行政能力发挥和人格情怀体现的客观对象,乡村的命运因素由此得到了清晰的显现。小说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透露出这样的政治社会学信息:当代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对公权力有很强的依赖性。貌似松散的乡村,其实仍然高度组织化,中国社会每一方面的转型波及到农村,都是在严密的组织下进行的,它是执政党的执政为民理念通过体制化力量自上而下的垂直式传导。
毕光明姜岚
关键词:乡村叙事公权力组织化
阳光下的剥夺——《两位富阳姑娘》的深层意蕴
2006年
《两个富阳姑娘》是新世纪文学,也是当代文学中最有悲剧艺术力量的小说之一。其悲剧力量来自于好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并且是在亲人的误会中遭到毁灭。但悲剧的真正制造者是革命时代的道德与权力意志。在最先进最纯洁的革命队伍里所奉行的新道德,包含着极其落后腐朽的因素。革命追求纯粹化,却是在戕害生命,它的泛道德化的本质是反人道。追求人民解放的权力意志对人实行了普遍的剥夺。这就是小说貌似平淡的故事讲述中隐含的革命的悖论。《两位富阳姑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以独特的方式检讨了20世纪的革命历史。
姜岚
关键词:悲剧道德权力意志剥夺
禁语:权力对人生的败坏——《说话》读解
2007年
《说话》讲述的是一个知识女性因为说话的欲望遭到压抑,满肚子的语言找不到出口,而感到憋闷、难受,以致身体出轨,家庭生活遭到严重败坏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了强烈的感性色彩的普通人的生活故事。作为小说的中心事件的禁语,裸裎了高度体制化社会里人的悲剧性存在,也暴露出体制力量粗暴干涉私人生活的反人文性质。小说通过生动描述感性存在的艰难困顿,揭示了权力处处败坏人生的社会真相。
姜岚
关键词:说话权力
现代诗的虚拟性与真实性例说
2002年
现代诗通常是一种“伪陈述” ,即它所描述的不一定是现实中所发生的真实的生活事件或客观存在过的事象 ,而多半是诗人凭空从心灵里构造出来的事件 ,是诗人的内心呈现出来的事象 ,诗歌陈述这些心造的事象与事件不是它的目的 ,目的是用这些去对应另一种被忽略的真正的且是严重的事实以引起对它的正视。现代诗创造的是心灵的幻象 ,本质上是虚拟的 ,但它揭示的却是现代人生存或存在的本质 。
姜岚
关键词:现代诗虚拟性
叙述与描写:中语纪实文学的美学表现被引量:2
2014年
无论是前人所称的叙事笔法,还是今人所说的叙述的技巧,在中学纪实文学中都构成了审美表现中的因素,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概叙与细叙、分叙与合叙、直叙与借叙、衬笔、叙述角度、视点等。作为"呈象"的艺术,描写能够把作家头脑中的意象描绘、浮雕为可感的语言意象,起到再现社会的、自然的环境与风貌,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或背景,形象地给人物图形写貌并表露其内心世界的作用。根据这一表现功能和目的,描写按不同的标准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细描和白描,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姜岚
关键词:中学语文纪实文学美学表现描写
文学评价与批评眼光——来自小说排行榜的启示被引量:1
2015年
当代文学进入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持续繁荣,不包括网络小说在内,正式出版的长篇每年都有几千部之多,各种期刊上发表的中短篇更是以数万计,然而新世纪也是个小说的生产与消费极不平衡的时代。全媒体覆盖带来的信息爆炸和娱乐文化的兴盛,严重冲淡了小说艺术对大众的吸引力,纯文学小说在大众文化勃兴时代更是变成了小众艺术,只在专业范围内受到关注。
姜岚毕光明
关键词:审美效应当代文学娱乐文化
建省后的海南文学述略被引量:1
2009年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南的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飞跃。建省后的海南文学,因为以韩少功、蒋子丹为代表的移民作家成为海南文坛的中坚力量,而改变了当代中国的文学地图。在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里,海南省作家协会有效地整合了本土与移民作家队伍,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创作和文化建设的文学活动,营造出较为自南的创作空间。写作风气本来就颇为炽盛的海南岛,
姜岚
关键词:文学地图移民作家文化环境经济特区
革命文艺的服务对象与形式选择的关系问题再认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依据被引量:1
2016年
革命文艺是由政党直接领导和支配的文学,它的真正主体是政党意志,而非各别的作家和自然形成的作家群体。革命文艺观念的形成及其实践的开始,是以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为标志的。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文艺和文艺工作者被纳入革命斗争战线,这意味着革命政党及其领袖取得了对革命文艺的绝对领导权和话语权。《讲话》通过论断性和指令性的表述,在根据地建立起了政党和文艺工作者的新型的权力关系。革命文艺的服务对象与形式选择的关系也在这个座谈会上得到明确的界定,它既是前此关于文学形式问题争议的总结,也是此后中国革命文学如何看待形式问题的指南。革命文艺的形式选择是革命文艺的本质功能的逻辑展开,它意味着认识形式问题需要摆脱传统文学观念中的艺术本体论,而应着眼于文学的政治功利作用。
姜岚
关键词:革命文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走出审美迷思:路遥小说的可阐释性与路遥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姜岚
关键词:路遥小说阐释性《平凡的世界》迷思审美国家干部
元小说:《卖女孩的小火柴》
2005年
鬼子的短篇小说《卖女孩的小火柴》叙述了一个如何虚构一个故事的故事,叙述中又不断地对构思的情节加以评论,具有“元小说”体态。但它不是一篇真正的元小说,而是以元小说为题材的小说,是关于元小说的小说,是对元小说进行戏仿的小说。其主观意图是要解构元小说,以达到对流行的文学和社会成规的反省。小说通过双重叙述的争辩,试图启示我们:叙述行为并非不能产生意义,但是现实世界逼得至少应有一部分文学保持及物的叙述;对于文学写作来说,“语言”固然具有本体意义,“经验”也不必废弃。
姜岚
关键词:鬼子元小说文本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