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齐
- 作品数:20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丙型肝炎职业暴露与防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了解本院医护人员对乙、丙型肝炎职业危害的危险性评估和防护。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发生乙、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追踪监测。结果发生乙、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232例,以针刺伤为主,追踪半年,无相关疾病感染的发生。结论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应采取合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防护的宣教。
- 姜宏齐陈焕永刘世杰张新
- 关键词:医护人员锐器伤
- 非典时期发热门诊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陈焕永姜宏齐王菲李庆刚
- 关键词:发热门诊上呼吸道感染胸部X线检查血液检验
- CD_(28)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张新陈焕永王菲姜宏齐关秀茹邵凤娟李庆刚于丹萍
- 关键词:CD28肾综合征出血热外周血免疫表型HFRS
- 肾综合征出血热10年病情变化比较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病学规律、临床表现和病原学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感染科1995年和2005年HFR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年份的病例在性别,发病年龄、职业分布、发病区域、发病季节、临床分型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1995年和2005年.HFRS流行方式仍然是散发,高发人群以男性青壮年为主。1995年HFRS发病高峰为冬季,11、12月份发病例数为全年病例的65.33%(49/75);2005年HFRS发病时间发生了变化,冬季发病仅占31.48%(34/108),春夏季病例增加,3—6月份发病病例数为全年病例的43.52%(47/108),比较两年各月发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0.88,P〈0.01);2005年发病人群中农民所占的比例下降,由1995年的81.33%下降勾2005年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3.13,P〈0.01);同1995年相比,2005年病例重型和危重型减少.轻型和不典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8.24,P〈0.01);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HFRS病例出现了春夏季发病增多.农民发病比例下降,轻型和不典型病例增多。
- 李庆刚陈焕永姜宏齐邵凤娟张新刘世杰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家鼠型
- 2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阴性与阳性临床特点比较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通过大样本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两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237例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这两组患者肝功能、诊断构成、HBV DNA定量以及免疫学检查等指标的差异。结果HBeAg阴性组年龄较大,HBV DNA含量较低,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构成比高。结论HBeAg阴性慢性肝炎近年来患病率增高,患者年龄大,预后差,是今后防治的重点。
- 马宁陈焕永邵凤娟姜宏齐李庆刚
-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肝炎E抗原乙型HBEAG阴性
- 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十年间病情变化比较分析
- 目的通过对1995年和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特点的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我院感染科1995年和2005年两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住院病历,对各...
- 李庆刚陈焕永姜宏齐邵凤娟张新刘世杰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野鼠型家鼠型
- 文献传递
- 黑龙江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病毒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进一步了解黑龙江地区HFRS患者中汉坦病毒的基因类别,同时对该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31份肾综合征出血热(mRS)患者早期血清中的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并根据患者发病季节分成两个感染时段,即冬季(2003年11月—2004年2月),春夏季(2004年4月-2004年9月),再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结果31份血清中,共有22份血清检测阳性,其中冬季感染时段14份血清,有8例检出阳性(Ⅰ型5例,Ⅱ型3例);春夏季感染时段17份血清,有14例检出阳性(Ⅰ型5例,Ⅱ型9例)。结论黑龙江地区不仅存在汉坦病毒基因Ⅰ型,且同时存在Ⅱ型;冬季以Ⅰ型为主,春夏季以Ⅱ型为主。
- 陈焕永曾令兰张新姜宏齐邵风娟李庆刚卢宝玲李琳
- 关键词: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基因分型
- 肝血管瘤误诊为肝囊肿1例被引量:1
- 2005年
- 陈焕永姜宏齐孙海英杜秀珍
- 关键词:肝血管瘤肝囊肿肿瘤肝脏
- 白细胞介素-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作用及体外对转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HepG2.2.15)细胞HBV DNA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25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在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不同浓度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试验办法检测其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收集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与已培养了24 h的HepG2.2.15细胞共孵育,经过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培养96h后,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的含量。结果 PBMC在HBcAg联合0.2、1.0、5.0ng/ml的IL—18刺激下,慢性肝炎组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0.2ng/ml组:t 11.7,P<0.01;1.0ng/ml组:t-16.19,P<0.01;5.0ng/ml组:t-20.12,P<0.01);在HBcAg联合IL-18和IL-12刺激下,慢性肝炎IFN-γ的水平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1313.20±187.76)pg/ml和(390.75±43.23)pg/ml,t—23.94,P<0.01;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中,单独HBcAg刺激组与HBcAg联合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组相比,联合刺激组的IFN-γ的水平均较单独刺激组增高;HBcAg联合IL-18刺激组与联合IL-12和同一浓度的IL-18刺激组相比。
- 孙颖陈焕永王菲张新姜宏齐邵凤娟朱思和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TTV在黑龙江省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的比例及其致病性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一种肝炎病毒 (输血传播病毒 ,TTV)在黑龙江省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的比例、疾病的发展过程及健康人的携带情况 ,以探讨输血传播病毒的致病性。方法 采用半套式 聚合酶链反应 (semi nestedPCR)方法对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 ,包括 4 5例急性肝炎、2 7例慢性肝炎、8例重型肝炎 ,11例健康志愿献血员进行TTV的定性检测。对 9例经过第一步检测TTV DNA阳性的急性恢复期患者行再次检测。结果 80份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血清中 15份TTV阳性 ,占 18.75 %。其中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 9份TTV阳性 ,占 2 0 %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 5份TTV阳性 ,占 18.5 2 % ;8份重型肝炎中检出 1份TTV阳性 ,占 12 .5 %。其中 9份TTV阳性的急性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在恢复期采集的第 2份血清TT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1份健康志愿献血员的血清中没有检出TTV DNA。结论 输血传播病毒具有致病性。可以引起急性、慢性、重型肝炎 ,临床表现与甲 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区别。急性TTV病毒性肝炎可以痊愈。
- 姜宏齐陈焕永蔡华枫朱思和马英骥安国华
- 关键词:肝炎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