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志锋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石笋
  • 4篇季风
  • 3篇东亚季风
  • 2篇石笋记录
  • 2篇降水
  • 2篇格陵兰
  • 2篇格陵兰冰芯
  • 2篇冰期
  • 2篇冰芯
  • 1篇洞石
  • 1篇洞穴
  • 1篇止点
  • 1篇盛冰期
  • 1篇时段
  • 1篇年龄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末次冰期
  • 1篇末次盛冰期
  • 1篇季风降水

机构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夏志锋
  • 4篇汪永进
  • 3篇姜修洋
  • 3篇孔兴功
  • 2篇吴江滢
  • 1篇邵晓华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亚季风95~56ka BP期间D/O事件年代的精确测定:以中国神农架山宝洞石笋为例被引量:13
2006年
据中国湖北神农架山宝洞内两根石笋的23个U/Th年龄和532个万δ^18O测试数据,建立了末次冰期95~56ka 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80a的石笋δ^18O时间序列.该记录可与南京葫芦洞万δ^18O记录作良好拼接,从而完整地揭示95kaBP以来东亚夏季风环流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特征,其变化趋势与65°N太阳辐射曲线类似.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的Dansgaard/Oeschger(D/O)1-22事件对比表明,东亚夏季风千年尺度气候振荡与高北纬地区海-气快速重组存在遥相关效应.石笋记录对D/O事件的精确标定有可能进一步校正格陵兰冰芯时标.研究时段石笋记录的D/O事件与格陵兰North GRIP和GISP2冰芯时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D/O19-20两个事件的年龄偏差远超出铀系定年误差(±0.6ka).D/O19-20晚于NorthGRIP时标1~2ka,而早于GISP2时标3~4ka.与南半球巴西石笋万δ^18O记录对比表明,南北半球降水的D/O事件存在反相位关系,支持千年尺度海-气耦合的跷跷板(“See-saw”)模式.
夏志锋孔兴功汪永进姜修洋程海
关键词:末次冰期石笋格陵兰冰芯
95~56kaBP时段东亚季风石笋δ<'18>O记录及其意义的探讨
末次冰期气候主要由突变事件(D/O事件,H事件)所主宰。探求末次冰期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如D/O事件的成因机制对预测未来在几十年尺度上迅速发生发展的气候突变事件至关重要。中纬度地区的葫芦洞记录揭示了末次冰期中晚期以来夏季风...
夏志锋
关键词:石笋格陵兰冰芯
文献传递
130kaBP左右东亚季风突变过程的洞穴石笋记录被引量:14
2005年
基于湖北神农架地区石笋(SB25)6个230Th年龄和472个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133~127 ka时期十年际分辨率的δ18O时间序列.该石笋δ18O时间序列记录了倒二冰期向末次间冰期转换时东亚夏季风降水强度变化的详细过程.通过对石笋的精确定年,确定终止点Ⅱ的年龄为129.5±1.0 ka,证实了北半球太阳辐射是东亚季风冰期/间冰期转换的主要驱动力.该石笋δ18O值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振荡幅度达4‰左右,这在亚洲季风区洞穴记录中具有普遍性.分辨率为十年际的δ18O曲线显示东亚季风在倒二冰期向末次间冰期转换时表现为4个阶梯式阶段,其中'终止点Ⅱ停滞'后的季风降水突增与全球CH4浓度突变同步.
姜修洋汪永进孔兴功吴江滢邵晓华夏志锋程海
末次盛冰期南京降水记录中ENSO的演化被引量:2
2006年
基于南京葫芦洞一支石笋TIMS-U系测年和纹层计数的交叉定年。获得丁末次盛冰期在24170~21222aBP时段石笋年纹层厚度的时间序列,主要反映了夏季风降水变率.小波分析揭示末次盛冰期连续3ka夏季风降水记录中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ENSO)周期和强度随时间的演化特征,该记录表明ENSO在末次盛冰期并非一直存在,有着高发期和平缓期。其爆发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减弱。支持ENSO演化的“冰期阻尼效应”假说.
夏志锋汪永进吴江滢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小波分析
神农架140~124 kaBP百年尺度东亚季风降水的石笋记录被引量:5
2006年
基于神农架山宝洞SB28石笋^230Th年龄和氧同住素数据,建立了140~124kaBP百年尺度的东亚季风降水序列,其长期演化趋势与北纬33°夏季日辐射能量曲线基本一致。山宝洞SB28石笋与董哥洞D4石笋δ^18O曲线呈现出整体一致的特征,证实了亚洲季风降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具有广泛的区域意义。束次间冰期129.5~124.3kaBP季风降水具有百年尺度高频振荡特征,功率谱分析周期有525、228和207a,类似于全新世大气△^14C残差百年尺度周期,表明末次间冰期亚洲季风强度的变化仍然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在倒数第二次冰期向末次间冰期转换时,北半球太阳辐射可能触发了全球末次间冰期全盛期的开始。
姜修洋汪永进孔兴功夏志锋
关键词:石笋季风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