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艺峰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由彩超证实甲状腺及乳腺占位。在完善穿刺、钼靶等相关检查后,经手术及其他辅助治疗,术后常规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及乳腺的恶性肿瘤并行ER免疫组化检测。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9例,导管内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伴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1例;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中,ER共同阳性11例,ER共同阴性8例,ER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超是发现第二种癌的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甲状腺癌患者应常规排除乳腺癌可能,乳腺癌患者也应同时检查甲状腺,若发现肿瘤应予以重视。尤其对于ER阳性的患者应注意检查另一腺体。
- 殷德涛唐艺峰王勇飞李红强张艳江金花王庆端
- 关键词:甲状腺癌乳腺癌多原发癌
- T1-2N0M0期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性探讨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T1-2N0M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治疗术式的肿瘤复发再手术率,探讨全甲状腺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28例术前评估为T1-2N0M0期,行全甲状腺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临床资料。参考2015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评估如果选择行腺叶切除术或全甲状腺切除术,而不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能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并统计复发再手术率。结果如果选择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不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肿瘤复发再手术率35.2%(19/54);如果选择行腺叶切除术不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肿瘤复发再手术率32.7%(54/165);两者总体肿瘤复发再手术率为33.3%(73/219)。结论选择T1-2N0M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时,参考ATA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可能会缩小手术范围,增加肿瘤复发再手术率。选择手术方式时应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根据肿瘤大小、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保证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安全前提下选择更加合理的治疗术式。
- 李红强马润声唐艺峰苌群刚王龙龙殷德涛
- 关键词:全甲状腺切除术腺叶切除术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规律(中央区淋巴结无转移而颈侧区淋巴结有转移)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侧区淋巴结转移的275例P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发生率为13.1%(36/275),肿瘤位于上极(OR 2.780,95%CI 1.270~6.083;P=0.011),年龄(OR 1.077,95%CI 1.039~1.116;P<0.001),单侧癌(OR 2.459,95%CI 1.094~5.529;P<0.001)是PTC病人出现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预测跳跃性转移的最佳年龄界值为48.5岁(敏感度=0.556,特异度=0.753,曲线下面积=0.680,P=0.001)。跳跃性转移病人检出的中央区淋巴结个数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非跳跃性转移病人相比均较少。结论PTC病人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并不少见,对肿瘤位于腺体上极,年龄≥48.5岁,单侧癌的病人应仔细评估,必要时可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 席镤李红强柳桢王勇飞唐艺峰苌群刚殷德涛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首次收治的748例PTMC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存在LLNM将其分为转移组(n=126例)和非转移组(n=622例)。使用R软件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个数(PCLNN)及中央区阳性淋巴结对数(LOD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能更好反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程度的自变量纳入模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MC病人发生LLNM的高危因素。构建预测LLNM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ODDS预测LLN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高于PCLNN的AUC值(0.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最大癌灶直径、双侧、突破包膜、浸润性生长以及LODDS是PTMC发生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AUC值为0.898(95%CI:0.869~0.927),Calibration曲线证明其一致性较好。结论年龄、最大癌灶直径、双侧、突破包膜、浸润性生长以及LODDS是PTMC病人发生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LLNM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 王冠王勇飞李红强唐艺峰殷德涛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列线图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基因和TERT启动子基因突变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阐明BRAFV600E基因和TERT启动子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7年2月-9月期间,手术治疗的4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BRAFV600E及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应用x2检验分析BRAFV600E及TER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BRAFV600E和TERT启动子的突变率分别为77.8% (336/432)和5.3% (23/432).BRAFV600E发生突变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未突变的患者显著增加(P<0.05).TERT启动子发生突变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未突变的患者显著增加(P<0.05).BRAFV600E和TERT启动子同时突变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比单独BRAFV600E突变的患者显著增加(P<0.05).结论 BRAFV600E突变和(或)TERT启动子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通过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术后常规病理分子诊断对二者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策略,并对患者的复发风险作出更准确的评估.
- 邓飞红李红强马润声王勇飞柳桢苌群刚唐艺峰殷德涛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
- 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指标研究
- 2024年
- 目的 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预后指标。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9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DTC骨转移病人作为转移组,采用简单随机的方式抽取了同时期治疗的1457例未发生骨转移的DTC病人资料为非骨转移组,收集并分析病人的一般资料、术后病理学类型、肿瘤最大径等9种因素。使用SPSS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分析各个危险因素与骨转移的相关性。(2)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DTC术后骨转移病人资料,收集病人的一般信息、病理学类型、首发症状、治疗方式等因素,应用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各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等。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找出疾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骨转移组病人年龄≥55岁,病理学类型为滤泡状癌、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合并其他远处转移、存在肿瘤甲状腺外侵犯的占比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P<0.05),未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P=0.07)为边缘相关,是影响DTC病人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预后分析中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病理学类型、是否合并其他远处转移、首发症状、转移灶是否摄碘、不同治疗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滤泡状癌、未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骨转移之外的其他远处转移、存在肿瘤甲状腺外侵犯是影响DTC病人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病理学类型、有骨转移之外的其他远处转移、首发症状、转移灶是否摄碘、不同治疗方式是影响DTC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 冯贵铖李红强柳桢唐艺峰刘益豪郭跃殷德涛
- 关键词:骨转移预后
- 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总结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且探索影响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50例青少年PTC患者为研究对象(青少年组),并选择100例同期就诊的成人PTC患者为成人组。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青少年PT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青少年PTC患者更易发生腺体外侵犯[30.0%(45/150)比17.0%(17/100),P=0.020]、颈部淋巴结转移[79.3%(119/150)比48.0%(48/100),P<0.00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78.7%(118/150)比48.0%(48/100),P<0.001]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44.0%(66/150)比12.0%(12/100),P<0.001];并且青少年PTC患者的最大肿瘤直径更大(1.75 cm比0.75 cm,P<0.001),最大肿瘤直径>2 cm的比例更高[45.3%(68/150)比8.0%(8/100),P<0.001]。在青少年PTC患者中,腺体外侵犯(OR=2.654,P=0.022)、多病灶(OR=4.860,P<0.001)和最大肿瘤直径>2 cm(OR=3.845,P=0.001)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RR=10.105,P=0.040)和远处转移(RR=7.058,P=0.003)是青少年PT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 与成人PTC患者相比,青少年PTC患者的肿瘤侵袭性较强;存在腺体外侵犯、多病灶和最大肿瘤直径>2 cm的青少年PTC需考虑是否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存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青少年PTC患者需密切关注其复发状况。
- 孙玉霄刘维豪张逸菲李红强唐艺峰殷德涛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青少年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探查策略被引量:3
- 2018年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简称原发甲旁亢,系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致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包括高钙血症、肾钙重吸收和尿磷排泄增加、肾结石、肾钙质沉着症和以皮质骨为主骨吸收增加等。病理以单个甲状旁腺腺瘤最常见,少数为甲状旁腺增生或甲状旁腺癌。
- 殷德涛唐艺峰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手术
- 局部进展期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预后因素评价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响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1071例早期DTC和228例局部进展期DTC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筛选其中影响局部进展期DTC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筛选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局部进展期DTC与早期DTC病人在年龄≥55岁、合并桥本甲状腺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早期DTC相比,局部进展期DTC病人男性、肿瘤长径>2 cm、多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肿瘤长径>2 cm,侵犯周围器官是局部进展期DT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绘制1年、3年、5年无病生存概率的受试者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 0.623-0.911)、0.717(95%CI 0.582-0.852)、0.744(95%CI 0.617-0.872),提示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 男性、肿瘤长径>2 cm、多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DTC病人更有可能出现局部进展;年龄≥55岁、肿瘤长径>2 cm,侵犯周围器官的局部进展期DTC更易复发,建议制定更积极的治疗和随访方案。
- 李红强王龙龙马润声唐艺峰苌群刚殷德涛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列线图
- 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的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1-201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均由彩超证实甲状腺及乳腺占位。在完善穿刺、铝靶等相关检查...
- 殷德涛王勇飞唐艺峰李红强卢秀波
- 关键词:甲状腺癌乳腺癌多原发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