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志毅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季风
  • 4篇南海季风
  • 3篇南海季风爆发
  • 3篇季风爆发
  • 1篇天气学
  • 1篇气溶胶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
  • 1篇热量交换
  • 1篇西沙海区
  • 1篇西沙海域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风
  • 1篇南海北部
  • 1篇海-气热量交...
  • 1篇海-气通量
  • 1篇海气
  • 1篇海气通量
  • 1篇海区
  • 1篇海洋气象

机构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作者

  • 6篇唐志毅
  • 5篇姚华栋
  • 5篇闫俊岳
  • 4篇李江龙
  • 2篇蒋国荣
  • 2篇陈弈德
  • 1篇张韧
  • 1篇柳艳菊
  • 1篇陈奕德
  • 1篇肖义国
  • 1篇李训强
  • 1篇毛节泰
  • 1篇许黎
  • 1篇石广玉
  • 1篇沙文钰
  • 1篇宋艳玲
  • 1篇张秀芝

传媒

  • 2篇气象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张秀芝柳艳菊李江龙
关键词:季风天气学
200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分析与比较被引量:19
2005年
基于2002年南海夏季风期间西沙海气通量观测试验,采用梯度廓线法计算了观测期间的动量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及其相关要素,并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及其相关要素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天气形势下也有较大变化;南海北部海域在全球海气相互作用中的影响可能不如西太平洋显著;平均而言,三次试验的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变化较小,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鲍恩比(Bowen Ratio)维持在大约0·05。
陈奕德蒋国荣张韧闫俊岳姚华栋唐志毅
关键词:夏季风海气通量
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海-气通量交换及其变化被引量:34
2005年
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三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采用涡相关法和TOGACOARE2.5b版本通量计算方案,计算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通量交换,讨论了辐射、动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太阳短波辐射、海面净辐射、潜热通量和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特别强烈;通量变化受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感热通量与海-气温差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潜热通量与风速、海-气温差及海面水温均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与风速的关系最密切.动量通量(τ)主要随风速变化,它与风速(V)的关系可以表示为τ=0.00185V2-0.00559V+0.01248.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李江龙肖义国陈弈德
关键词:西沙海区南海季风爆发
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热量交换特征被引量:12
2003年
利用2000年5月6日至6月17日在西沙海域进行的第二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辐射收支、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海洋热量净收支;发现季风爆发后海-气热量交换突然发生变化,其中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尤为显著。讨论了季风爆发前后各种天气过程影响下海-气热量、水汽交换特点和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说明季风爆发前海洋是一个能量积累过程,季风爆发期海洋是一个能量释放过程,季风中断期海洋是一个能量再积累过程;季风爆发后西南大风期持续时间和强度,强烈影响水汽蒸发量大小,进而影响我国大陆上夏季降水,通过南海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池等不同海域资料对比,分析了它们在海-气热量交换上的差别,指出这种差别是爆发后南海SST基本稳定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SST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闫俊岳姚华栋李江龙唐志毅沙文钰蒋国荣李训强肖义国
关键词:南海季风西沙海域海洋气象学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动量交换系数(CD)、感热交换系数(CH)和潜热(或水汽)交换系数(CE)是气候模式中参数化海-气通量必需的参数,不同地区、天气、海况的试验中计算结果各异。文章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3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使用涡旋相关法和TOGA COARE2.5b版本通量计算方案,计算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动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的湍流交换系数,讨论了各通量交换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季风爆发前后,随着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及海面状态等变化,通量交换系数也发生变化:中性条件动量交换系数(CDn)在季风爆发前数值略小,季风爆发后数值增大;中性条件感热交换系数和潜热交换系数(CHn,CEn)对天气变化的反应不够敏感。动量交换系数主要受风速影响,但在不同风速区间相关关系有异。(CH)与海-气温差呈现正相关关系,和气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CE与风速的关系密切,但当风速>12 m/s,CE随风速的变化趋向一个稳定值。另外当海-气温差大约<2℃时,CE随着海-气温差增大相应增大,反映了通量交换系数不仅与风影响下的下垫面特性有关,而且还与稳定度参数有关。各通量交换系数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可以拟合为多项式或者简单的线性关系式。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李江龙肖义国陈弈德
关键词:南海季风爆发
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
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气溶胶和云是两个最不确定的因子,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关于气溶胶辐射强迫的科学了解水平是低和很低。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科学家致力于气溶胶特性研究的原动力。本文从1997年地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测量结合当年
许黎唐志毅宋艳玲毛节泰张军华王喜红石广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