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多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氧化碳
  • 3篇小麦
  • 3篇谷蠹
  • 3篇二氧化碳
  • 2篇粮堆
  • 2篇二氧化碳浓度
  • 1篇电源
  • 1篇熏蒸
  • 1篇乙酯
  • 1篇散热
  • 1篇散热装置
  • 1篇杀虫
  • 1篇杀虫效果
  • 1篇水分
  • 1篇死亡率
  • 1篇气体
  • 1篇气体分布
  • 1篇气体检测
  • 1篇气体检测仪
  • 1篇千粒重

机构

  • 7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央储备粮郑...

作者

  • 7篇王殿轩
  • 7篇唐多
  • 1篇李兆东
  • 1篇彭娟
  • 1篇洪玉程
  • 1篇袁林
  • 1篇朱广有
  • 1篇陆群

传媒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检疫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谷蠹致小麦千粒重和虫蚀粒变化及其与产生CO_2对应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探讨储藏过程中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与其产生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测定了小麦感染谷蠹后不同时间千粒重和虫蚀粒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分析了其间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通过气体监测粮情提供参考.主要结果为:25℃下,小麦感染10头/kg谷蠹成虫后的6个月内,其千粒重从42.91 g下降到了33.20 g,小麦虫蚀粒则从0.3%增加到18.3%,相应地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起初的0.048%逐步增加到20.894%.随着时间延长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小麦的千粒重下降趋势平缓,二氧化碳浓度与千粒重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而小麦的虫蚀粒率上升受害虫发生状态影响明显,二氧化碳与虫蚀粒率变化呈同步增长关系.虫蚀粒率增长幅度在害虫发展至有大量后代个体时增加显著.结果显示,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过程中,环境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千粒重和虫蚀粒变化关系密切,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质量变化情况.
王殿轩彭娟唐多陆群王彩霞赵忠华焦爱琴
关键词:储藏小麦谷蠹千粒重二氧化碳
实仓熏蒸磷化氢高抗性赤拟谷盗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在高大平房仓储藏小麦中采用熏蒸试验比较了磷化氢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2.5、64和206倍的赤拟谷盗品系杀虫效果.主要结果为:在施药后第2天磷化氢浓度达到210 mL/m^3以上,且在经过210520 mL/m^3上升和520350 mL/m^3的变化情况下,抗性2.5倍的品系在3d内全部死亡,抗性64倍的害虫完全死亡时间为6 d,抗性206倍的成虫则在第9天完全死亡.无抗性的害虫经培养也没有出现子代成虫,抗性品系即时死亡率达96%的样品经后期培养其中出现少量子代成虫,但其繁殖力明显小于未进行熏蒸的同品系害虫.结果表明,密闭性较好的高大平房仓中很小的剂量即可保持较高的磷化氢浓度,也可在较短时间内杀死高抗性赤拟谷盗.
朱建民王殿轩孙颖宋涛刘建岭杨堃张龙唐多李兆东
关键词:抗性赤拟谷盗磷化氢熏蒸
不同温度和水分小麦中不同谷蠹发生状态时二氧化碳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储藏温度、粮食含水量条件下,粮食、微生物、储粮害虫谷蠹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通过检测气体监测害虫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5、30℃下检测含水量分别为12%、13%和14%的小麦样品感染谷蠹后不同时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并与自然带菌无虫和灭菌无虫小麦进行比较。[结果]在前期30 d中,感染害虫(10头/kg)的小麦中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大于自然带菌和灭菌无虫样品,其中12%含水量,25℃感染害虫小麦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达2.676%,自然带菌样品中为0.214%,灭菌样品中为0.148%。二氧化碳浓度随温度升高及粮食水分增大而显著升高。[结论]二氧化碳浓度与粮食中害虫发生状况显著相关,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了解储粮粮情和害虫发生状态。
唐多王殿轩姚剑锋
关键词:谷蠹小麦温度水分二氧化碳
循环式二氧化碳气体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循环式二氧化碳气体检测仪,适用于密闭粮堆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测试。该装置包括通过导电线依次与线性电源相连接的控制开关、用于气体循环的微型气体泵、二氧化碳传感器、带有数显的传感器模块,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及数显...
王殿轩唐多
文献传递
谷蠹感染的小麦储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在25℃和密闭条件下测定了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密度分别为0、2、5、10和20头/kg的小麦储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主要结果为:含水量为12%的小麦,未感染谷蠹成虫时,在180d内二氧化碳浓度从0.048%增加到1.157%;以2头/kg密度感染后,同样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从0.048%上升到9.910%。害虫密度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都相应地增高,但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害虫密度不是相应地成比例升高。感染不同害虫密度的粮食,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呈"S"型曲线增长。这些结果表明,小麦感染谷蠹后在很短时间后即可检测到储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与虫口密度相关。同样害虫密度时,储存时间延长,二氧化碳浓度呈"S"型曲线增加。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反映粮情和虫情变化。
王殿轩唐多朱广有
关键词:谷蠹小麦二氧化碳
甲酸乙酯的施药高度对仓内空间杀虫效果的影响
2011年
在储粮容量7000t的高大平房仓空仓内,设置一个高7.50 m、直径300mm的熏蒸室,分别在7.50m、5.61m、3.74m、1.87m和0.1m的高度放置试虫,先后从0.10m、3.74m和7.50m的高度施药,测定了甲酸乙酯对处于不同高度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成虫的杀虫效果。结果为:在0.10m高度施药,甲酸乙酯对于靠近施药点的试虫可完全致死,而在1.87m及其以上高度处的害虫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施药点的死亡率。在高度3.74m处施药,施药点及其以下两种害虫的死亡率均显著大于施药点以上的害虫死亡率,3.74m及其以下的谷蠹均完全死亡,赤拟谷盗的死亡率则出现了0.1m处100%,1.87m和3.74m处则分别只有96.7%和81%。经7.50m高度施药,0.10m高度处的害虫死亡率达100%,且害虫死亡率出现自下而上递减的结果。本实验表明,作为熏蒸剂的甲酸乙酯在空间被施用后,静态条件下向上扩散且有效杀虫的高度小于2m;在高空施药后主要扩散趋势为向下运动(下沉),对施药点以下的害虫效果较好,建议空间施药时采取促进药剂均匀分布的措施。
王斌王殿轩唐多于志刚连桂荣洪玉程袁林
关键词:甲酸乙酯死亡率
柱状粮堆温度梯度产生装置
一种柱状粮堆温度梯度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加工有取样孔的PVC管,放置在PVC管体内底部的散热装置,位于散热装置上方的测温电缆,与测温电缆电连接的测温仪;所述散热装置的进、出水循环管与由恒温水浴装...
王殿轩唐多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