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吟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矫治
  • 2篇牙合
  • 2篇牙列
  • 2篇义齿
  • 2篇套筒冠
  • 2篇套筒冠义齿
  • 2篇残冠
  • 1篇导板
  • 1篇多数牙缺失
  • 1篇牙本质
  • 1篇牙本质过敏
  • 1篇牙本质敏感
  • 1篇牙本质敏感症
  • 1篇牙列缺损
  • 1篇牙列缺损修复
  • 1篇牙列重度磨耗
  • 1篇牙缺失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病
  • 1篇义齿修复

机构

  • 8篇中山市博爱医...
  • 3篇中山市人民医...
  • 2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8篇唐吟
  • 6篇游激
  • 1篇吴纪楠

传媒

  • 2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0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过短磨牙残冠的临床修复
2000年
游激唐吟
关键词:病例报告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1
2008年
游激唐吟
关键词: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牙列缺损修复牙周病套筒冠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松动牙
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深覆盖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深覆盖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下颌后缩,前牙深覆深覆盖的安氏Ⅱ类非高角型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固定斜面导板对其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Ⅰ类,下颌前移,侧面观面型明显改善。头影测量的相关项目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深覆盖,效果显著,疗程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唐吟游激
关键词:颌畸形固定斜面导板直丝弓矫治器
CopALITE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观察
1999年
唐吟游激
关键词:牙本质过敏脱敏疗法脱敏剂
应用套筒冠义齿对牙列缺损伴余留牙重度磨耗进行重建
2009年
目的对牙齿重度磨耗的老年人牙列缺损患者,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缺损并重建咬合,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患者先用临时性(牙合)垫义齿恢复其垂直距离,试戴3-6个月合适后改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结果31例患者100%感觉适应,固位力好,稳定舒适,咀嚼有力。结论对(牙合)重度磨耗的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套筒冠义齿可有效重建咬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面容。
游激唐吟吴纪楠
关键词:套筒冠义齿牙列重度磨耗
肌激动器在生长期Ⅱ类Ⅰ分类错矫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矫治生长期Ⅱ类Ⅰ分类错的作用机制,矫治器戴用时间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处于生长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Ⅱ类I分类错20例,使用肌激动器矫治。按患者合作程度分为两组,A组:全天(至少20h)戴用矫治器,B组:仅夜间(戴足12h)戴用矫治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矫治结束后,磨牙及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覆覆盖正常,下颌骨及下颌支长度增加,髁突生长改建,下颌位置前移,上下后牙牙槽高度增加,下颌向前上旋转,Ⅱ类骨面型得以改善。两组之间在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但12h组疗程明显比20h组长。结论:早期应用肌激动器矫治Ⅱ类Ⅰ分类错,无论全天戴还是仅夜间戴(戴足12h)都可有效地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唐吟游激
关键词:肌激动器头影测量
全新石英纤维桩修复残冠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全新石英纤维桩在残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残冠患者58例,72颗患牙,采用全新石英纤维桩核系统,联合烤瓷冠完成修复,于治疗完成后半年、1年、2年和3年时预约复诊,观察临床修复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两颗患牙发生桩核折断,半年、1年成功率100%,2年成功率98·6%,3年成功率97·2%。结论全新石英纤维桩核系统修复残冠,修复成功率高,但其远期疗效尚需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
游激唐吟
关键词:石英纤维残冠桩核
乳前牙反牙合矫治80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乳前牙反牙合的病因及影响其治疗结果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0例乳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垫附双曲舌簧矫治器进行矫治,并对其治疗结果行为期五年的追踪观察。结果:乳牙反牙合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早期矫治乳前牙反牙合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大多数患者术后疗效稳定,但仍有复发的可能。结论:遗传因素和口腔不良习惯既是导致乳牙反牙合的主要病因,又是影响其术后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
唐吟
关键词:乳前牙矫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