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咸洪震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即墨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胸水
  • 2篇胃癌
  • 2篇肝性
  • 2篇肝性胸水
  • 1篇单纯性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胸闷
  • 1篇胸膜
  • 1篇胸膜粘连
  • 1篇胸腔
  • 1篇胸腔内
  • 1篇胸腔内注射
  • 1篇抑素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凋亡
  • 1篇粘膜
  • 1篇植入

机构

  • 5篇南华大学
  • 2篇即墨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咸洪震
  • 4篇张明亮
  • 1篇刘可轩
  • 1篇严悦卿
  • 1篇卞刚
  • 1篇范光学
  • 1篇宋孝辉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美国中华临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胃粘膜中Survivin与cyclinD1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增殖凋亡的关...
咸洪震
关键词:生存素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增殖原位杂交
文献传递
肝性胸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5年
咸洪震张明亮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胸水病因肝疾病
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人胃癌发生演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和检测组织标本中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
刘可轩张明亮咸洪震严悦卿
关键词:胃癌发生生长抑素肠上皮化生生长因子受体
文献传递
胃癌形成中survivin与cyclin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survivin及cyclinD1基因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1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32例异型增生和5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与cyclinD1的表达。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0、21.9%、37.5%和54.0%,cyclinD1表达阳性率8.3%、15.6%、34.4%和48.0%,survivin与cyclinD1在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两者在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urvivin阳性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D1表达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中,survivin与cyclinD1表达正相关。结论:Survivin及cyclinD1基因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恶性度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咸洪震张明亮刘可轩
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URVIVINCYCLIND1
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效果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02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于2010年08月至2017年08月间收治,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并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植入支架。术后吞咽困难分级(3.6±0.6)级较术前(1.2±0.3)明显下降(P<0.05)。术后有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5例疼痛,4例支架移位脱落,3例出血,1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瘘口封堵不全。术后有96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其生存期为1个月-4年,平均生存期为(2.2±0.7)年。结论为食管恶性狭窄患者实施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宋孝辉姜路云范光学咸洪震卞刚
关键词:食管恶性狭窄
单纯性肝性胸水11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肝性胸水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5年至2004年收治的11例单纯性肝性胸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平均年龄45,3岁,男性7例(66%);胸水多位于右侧;以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5例大量反复胸水者胸腔内注射50%葡萄糖,胸水明显减少。结论 单纯性肝性胸水少见,发病机制同胸水合并有腹水者;治疗上以综合治疗为主,胸腔内注射50%葡萄糖有促进胸膜粘连、减少胸水的作用。
咸洪震张明亮
关键词:单纯性肝性胸水胸腔内注射胸膜粘连胸闷葡萄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