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立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电图
  • 1篇毒性
  • 1篇婴儿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异物
  • 1篇体内分泌物
  • 1篇气管
  • 1篇气管异物
  • 1篇下呼吸道
  • 1篇下呼吸道感染
  • 1篇脑电
  • 1篇脑电图
  • 1篇脑电图分析
  • 1篇脑炎
  • 1篇内分泌
  • 1篇内分泌物
  • 1篇呼吸道感染
  • 1篇极低出生体质...

机构

  • 3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3篇周立
  • 1篇姜彦
  • 1篇吴月鹏
  • 1篇侯晓
  • 1篇牛敬忠
  • 1篇张颜波
  • 1篇李公利
  • 1篇王振虹
  • 1篇曲政海
  • 1篇刘晓萌
  • 1篇高敏

传媒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喂养效果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VLBWI患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采用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比较两组的奶量增加速度、体质量增长速度、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累计光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奶量增加速度明显加快[(8.02±1.12)、(10.4±1.16)ml/(kg·d),t=6.785、P〈0.01];体质量增长速度快[(15.5±1.7)、(20.6±1.6)g/d,t=10.015、P〈0.01];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11.4±2.5)、(10.5±2.8)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4、P〉0.05);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累计光疗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5.2±1.0)、(18.0±1.5)d,(5.10±1.1)、(3.45±1.2)d,(34.2±1.5)、(28.7±2.4)d,t值分另Ⅱ为18.452、4.523、8.990,P均〈0.01];喂养不耐受、吸人性肺炎和呼吸暂停发生率减少[分别为12例与4例、4例与0例、8例与2例,x。值分别为6.096、4.562、3.945,P均〈0.05]。结论VLBWI患儿宜提倡早吸吮,早期微量喂养能提高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
李公利侯晓周立
关键词:婴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儿童病毒性脑炎121例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常规脑电图特征,为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各项指标特征,更准确的诊断病毒性脑炎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121例住院患儿的脑电图资料,同时收集同年龄正常脑电图做为对照。按照脑电图发育特点分为3岁组、4岁组、5~6岁组、7~9岁组、10~14岁组,对病毒性脑炎组和正常组进行统计对比,获取病毒性脑炎常规脑电图特征。结果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病毒性脑炎患儿和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的脑电图特征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各年龄段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均表现为调节调幅差、慢波增多、慢波呈阵发性出现、脑电图结论异常。多数年龄段慢波波幅表现为高波幅和极高波幅。部分年龄段出现基本节律慢化。结论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除脑电图结论异常外,调节调幅差、慢波增多并呈阵发性出现同样具有辅助诊断的意义。
吴月鹏张颜波高敏何喜英牛敬忠周立
关键词:脑电图病毒性脑炎儿科
支气管异物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多重PCR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异物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感染特点,以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获取78例支气管异物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多重PCR检测患儿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78例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成团泛菌3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4.3%;多重PCR检测结果为流感嗜血杆菌39株,肺炎链球菌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其中3例同时检出3种病原菌,2例同时检出2种病原菌,病原菌检出率为96.2%;两种方法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218,P<0.05)。结论支气管异物患儿并下呼吸道感染时,流感嗜血杆菌与肺炎链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且存在混合感染的现象;支气管异物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检测时,多重PCR检测优于分离培养。
刘晓萌周立王振虹姜彦曲政海
关键词:支气管呼吸道感染体内分泌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