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 作品数:5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盐碱荒地开垦年限对表层土壤盐分的影响被引量:39
- 2013年
- 以典型荒漠区原生盐碱荒地及开垦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以阐明原生盐碱荒地开垦后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可溶盐总量的变化规律,开垦后土壤剖面中可溶盐总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垦显著降低了0~50 cm土壤的可溶性盐含量,开垦达100 a以上老耕地的可溶性盐含量(2.31 g/kg)仅为原生盐碱荒地(26.62 g/kg)的11%;长期的耕作改变了土壤可溶性盐分在土层中的分布,原生荒漠土壤盐分具有鲜明的表聚特征,0~30 cm土层的盐分含量占整个土壤剖面的79%,开垦50 a后,土壤中的盐分分布趋于均匀,各离子浓度的垂直分布不再明显;开垦使土壤中的盐分离子组成也发生了变化,Cl-、K+、Na+离子浓度降低,而SO42-、Mg2+、Ca2+离子浓度增加,耕作层土壤由SO4-2-Cl-1盐土转变为Cl-1-SO4-2盐土;盐碱荒地土壤可溶盐浓度伴随着降水变化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而季节对开垦耕地没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盐碱荒地经过多年开垦利用后,土壤可溶性盐分和pH值均显著降低。
- 周丽王玉刚李彦黄刚
- 关键词:开垦盐分分布
- 荒漠区地表凋落物分解对季节性降水增加的响应被引量:22
- 2012年
- 为探讨季节性降水增加对荒漠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选择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叶、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叶、尖喙牻牛儿苗茎、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茎4种凋落物样品,在2009-2011年研究了模拟季节降水增加(冬春增雪、夏季增水)和自然降水处理下凋落物的分解。持续2年的分解实验表明:(1)各组分凋落物的质量损失过程可以用负指数衰减方程较好地拟合(R2>0.90);经过637天的分解,各组分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在自然降水、冬春增雪、夏季增水处理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柄独尾草叶、尖喙牻牛儿苗叶、尖喙牻牛儿苗茎、沙漠绢蒿茎在自然降水处理下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40.59%、35.50%、36.00%和63.96%;(2)各组分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与N残留率显著正相关,凋落物N的损失快于其质量损失,且初始N含量与分解速率显著正相关(r=0.60,p=0.038),C/N解释了71%的地面凋落物分解速率。研究表明,季节性的短暂降水增加对荒漠区地表凋落物分解没有显著影响,凋落物初始化学组成是预测荒漠区地表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
- 赵红梅黄刚马健李彦周丽
- 关键词:干旱区养分输入
- 光降解在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被引量:12
- 2011年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光降解可能在凋落物分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光降解的作用机制,光降解在碳循环、养分循环中的作用,光降解与微生物分解的关系,以及影响光降解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光降解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同时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指光降解通过氧化有机质,或是改变凋落物自身理化性质使其更易淋溶和分解,负效应指高光辐射对分解者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抑制微生物分解。在光降解过程中光化学矿化产生CO2是生态系统碳流失的主要机制。除紫外光外,可见光中的蓝、绿光波段也对凋落物的降解产生影响。光降解作用的大小受到水分状况、凋落物化学性质和凋落物的暴露面积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该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指出今后应当重点对光降解研究方法,光降解与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光降解作用的空间差异,光降解与微生物分解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强度进行研究。
- 周丽李彦唐立松黄刚
- 关键词:微生物分解碳循环养分循环
- 荒漠植物凋落物光降解特征随降水梯度的变化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估算光降解在中亚干旱区地表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梭梭叶、芦苇叶和麦秆为研究对象,沿自然降水梯度,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沙漠边缘和吐鲁番进行遮除紫外辐射和自然光照处理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1)紫外遮除处理降低了3个分解点的凋落物分解速率,但光降解对分解贡献率变化和分解点干燥程度的变化并不一致;2)紫外遮除处理降低了各分解点的凋落物氮素释放。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氮释放动态因凋落物类型而异,芦苇和梭梭叶分解中的氮素变化在各分解点均表现为释放-累积-释放的变化过程,而麦秆则表现为"释放-累积"的过程;3)紫外遮除处理降低了半纤维素损失,对纤维素没有显著影响,木质素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对处理没有响应。本研究表明,光降解在温带荒漠区凋落物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强度受分解点环境和凋落物质量的影响。
- 黄刚周丽唐立松李彦赵红梅
-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紫外辐射
- 典型荒漠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研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采用分解网袋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oxyrrhynchum)和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3种荒漠植物叶、茎和根的分解、养分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茎、根系的质量损失过程均符合指数衰减模型。经过364 d的分解,粗柄独尾草叶、粗柄独尾草根、尖喙牻牛儿苗叶、尖喙牻牛儿苗茎、尖喙牻牛儿苗根、沙漠绢蒿茎、沙漠绢蒿根的失重率分别为41.96%、81.94%、42.18%、29.32%、47.02%、20.66%和20.71%;3种植物根、茎、叶的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分解速率依次为:粗柄独尾草根>叶;尖喙牻牛儿苗根>叶>茎;沙漠绢蒿根>茎。在整个分解过程中,N和P含量总的趋势表现为释放,叶、根凋落物质量损失与初始N、P含量显著负相关,非生物因素对其分解有重要影响。
- 赵红梅黄刚马健李彦范连连周丽
-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短命植物凋落物养分动态古尔班通古特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