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在肾实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声在肾占位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24例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分析,总结其超声特征,分析漏误诊原因,旨在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
- 何志容殷军周丽盛明洪吴鹏郭廷华
- 关键词:肾占位性病变超声特征病变诊断实性误诊原因
- 散寒除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超声造影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散寒除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实验室指标、超声造影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5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锝[99 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散寒除湿方治疗。2组均治疗12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C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超声造影参数滑膜面积、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平均通过时间、内洗斜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4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33/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AS2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SR、RF、ACCP、CRP、IL-1、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超声造影参数滑膜面积、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平均通过时间、内洗斜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寒除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控制患者病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改善病变关节超声造影表现。
- 刘茂刘洪琼吴鹏周丽
- 关键词:寒湿
- 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类风湿因子(RF)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分)、超声造影结果[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RF水平低于对照组,VAS和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PI和M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T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病情,减轻疼痛程度。
- 刘茂周丽刘洪琼
- 关键词:来氟米特
- 门静脉异常回声的超声造影研究
- 何志容殷军宋鑫吴小利周丽肖海燕
- 关键词:门静脉栓塞门静脉血栓肝癌
- 云克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超声造影评价
- 2021年
- 探索云克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超声造影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云克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各项预后恢复指标,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用Pearson法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治疗前后各项预后恢复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ESR、CRP、DAS28、VAS评分、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法分析,PI、TTP、AUC、MTT等超声造影参数均与治疗前CRP、ESR、DAS28、肿胀关节数、VAS评分、压痛关节数呈正相关性;TTP与治疗后ESR、VAS评分呈正相关,与治疗后CRP、DAS28、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呈负相关性;PI、AUC、MTT与治疗后CRP、ESR、DAS28、肿胀关节数、VAS评分、压痛关节数呈正相关性。结论:云克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减少肿胀关节数,缓解疼痛感,配合超声造影检查,可对预后起到一定评估、预测作用。
- 刘茂周丽刘洪琼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超声造影
- 门静脉异常回声的超声造影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提高门静脉异常回声的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对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30例门静脉异常回声进行超声微泡造影。6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24例结合临床资料及增强CT或MR检查证实。结果 27例癌栓动脉相21例癌栓呈整体性高增强,6例癌栓部分高增强,部分充盈缺损;门脉相呈等或低增强,延迟相呈低增强。3例血栓造影过程中,2例无增强,1例门脉相节段性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鉴别癌栓与血栓,为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检出、性质、分期、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 何志容殷军宋鑫吴小利周丽肖海燕
-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门静脉血栓肝癌
- 超声造影在糖尿病肾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CEUS)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以及肾皮质灌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不同阶段DN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择5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临床DN组(n=30)及早期DN组(n=26),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行肾CEUS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并采集血生化数据。临床DN组、早期DN组在前列地尔治疗前后用时间-强度曲线(TIC)图像分析软件绘制肾血流灌注造影曲线,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肾段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以及三组的峰值强度(DPI)、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用药后,早期DN组、临床DN组DPI,以及肾段动脉、叶间动脉的RI均明显增高,两组TTP、MTT、AUC以及肾段动脉、叶间动脉的PSV、EDV均降低,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US能够发现并鉴别早期DN及临床DN患者肾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后,根据血生化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可以评估不同阶段DN患者肾功能状况。
- 吴鹏肖海燕张璇吴光秀龙艳周丽罗润兰文凤梅
- 关键词:超声造影前列地尔糖尿病肾病
- 30例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的超声随访回顾性分析
- 2012年
- 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是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与儿童,临床治疗通常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然而,这可能会引起盆腔粘连,从而影响生育[1],因此,保守随访显得尤为重要。超声检查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检查手段,诊断该病的准确率80%~90%。我们总结了资料保存完备的30例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以探求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的生长变化规律,以旨提高超声诊断卵巢畸胎瘤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 何志容殷军续云芳周丽
- 关键词:超声检查
- 超声造影在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94例(108个膝关节)RA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CEUS检查,检测治疗前CDFI、CEUS分级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的关系,观察治疗前后滑膜增厚及髌上囊积液、CEUS参数及滑膜面积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CDFI、CEUS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膝关节DAS28评分分级显示:0级13个,Ⅰ级26个,Ⅱ级23个,Ⅲ级46个。CDFI、CEUS分级结果与DAS28评分分级具有关联性,CEUS的Kappa值大于CDFI(P<0.05)。治疗后经CEUS复查发现,RA患者髌骨上、内外侧髁滑膜较治疗前变薄,髌上囊积液减少(P<0.01)。治疗后,CDFI结果显示,滑膜内血流信号较治疗前明显减少,CEUS示增厚滑膜增强强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滑膜面积较治疗前缩小,峰值强度较治疗前降低,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缩短,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缩小,达峰时间较治疗前延长(P<0.05,P<0.01)。结论CEUS早期可准确评估RA关节滑膜炎活动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周丽何志容刘茂邹密密吴鹏
- 关键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滑膜
- 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超声造影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提高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6例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患者(直径≤3.0cm)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和增强CT(15例)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显示,低回声29例,等回声4例,高回声12例,周围有声晕6例,漏诊肝细胞性肝癌1例。46例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2%、95.6%及73.3%。肝脏局灶性小病变大部分病灶具有典型的增强模式。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提供肝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可作为定性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一种可靠的新手段。
- 何志容殷军宋鑫吴小利周丽肖海燕彭亚琼
- 关键词:造影剂肝局灶性病变小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