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
- 作品数:19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 名词向形容词的功能转变问题被引量:4
- 2012年
- 汉语中不少单音节形容词是从名词转来的,比如"草、土、花、神"等。这种语言现象古已有之,在现代汉语中有扩大的趋势。本文全面考察现代汉语中的单音节名词向形容词转化的句法表现、语义变化及功能差异。这些单音节名词有的转为具有典型功能的形容词,有的转为非典型的形容词,有的甚至转为区别词。这恰好反映出它们功能转移的不平衡性,其内部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统。
- 吴颖王敏杰
- 关键词:名词形容词
- 基于语言强化学习的汉语强化教学模式探析
- <正>一、前言"汉语强化班"是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精心设计的特色汉语课程班之一。自2006年开始招生以来,每学期开设两个等级的汉语强化班,在此过程中,初步探索和总结了一些教学模式,尤其是课堂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操作。"语...
- 吴颖
- 文献传递
- “稍微”句法语义的多维考察
- “稍、稍微、稍为、稍许、略微、略、略略、略为、微微、些微”,在现代汉语中被看作是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的程度副词。但它们又和一般的程度副词具有不同的句法和语义功能,尤其是和典型的“很”类程度副词在句法分布和语义功能上...
- 吴颖王敏杰
- 关键词:句法分布现代汉语程度副词语义特征
- 文献传递
- 面向信息处理的形素语义结构分析及形式化
- 2015年
- 文章在传统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义学理论考察了现代汉语中形容性构词语素"明"在复合词不同分布中的语义关系。运用内涵逻辑理论,结合训诂学的方法,抽取"明"的内涵特征义,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写出其相应语义结构的逻辑表达式。为分析形容词性语素的语义结构和形式化提供语义信息和知识,从而为中文信息处理的词汇语义分析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 吴颖钱彬
- 关键词:信息处理语义结构形式化
- 条件式衔接连贯标记语“反正”
- <正>一、引言"反正"在现代汉语尤其是口语中十分常用。对外汉语教学中,"反正"被列为乙级词,是初级词汇。然而,"反正"的用法十分复杂。已有的研究中宗守云、高晓霞(1999)从语篇的宏观角度,认为"反正"是逻辑联系语,主要...
- 柏阳吴颖
- 文献传递
- 时间形容词的逻辑语义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本文在传统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义学理论在时间系统中考察"早"在不同分布中的逻辑语义关系,抽象出时间性形容词"早"的内涵语义要素:时间坐标、起始点、终结点和参照点。这可为构造时间认知语义范畴提供分析框架,为进一步形式化做准备,也为其他表时间的词逻辑语义分析提供参考。
- 吴颖
- 关键词:逻辑语义
- “打X牌”的形成机制及篇章功能
- 2010年
- 本文以当代汉语中一种新的短语结构"打……牌"(以下称"打X牌")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句法分布、语义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形成机制与篇章功能。就其形成机制而言,"打X牌"首先模拟了原型词"打牌"的语义和框架,伴随着"打"、"牌"以及这一结构的虚化,形成了"打X牌"短语结构。这其中既有语言自身演化的规律——隐喻机制的作用,也有语用需要的驱动;此外,"打X牌"在篇章结构中也有其特殊的功能。"打X牌"因其结构能产性强、表义简洁丰富而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 吴颖秦亮
- 关键词:篇章功能隐喻
- “也好”的多功能性及重新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也好"是近代汉语中新形成的一个语气助词。本文描写了现代汉语中三种形式的"也好"功能,总结了其句法意义,并从历时角度把语气助词"也好"的虚化分析为:由跨层结构到一个双音节词,句法环境的改变是其词汇化的动因;意义融合后重新分析为一个句末助词;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及对语境义的吸收促成了"也好"的功能扩展。"也好"语法化的过程也伴随着主观化。
- 陈杰一吴颖
- 关键词:词汇化主观化
- 形状形容词“直”的逻辑语义分析
- 2009年
- "直"是高频的形状形容词,在传统词汇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语义学理论以"直"为个案考察形状形容词"直"在不同分布中的语义结构关系,旨在初步建立汉语形状形容词的逻辑语义模型及理解模式,可以为进一步形式化提供语义信息和知识,从而为中文信息处理的词义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任倩倩吴颖
- 关键词:语义结构逻辑语义
-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形容词的差异及认知模式被引量:9
- 2009年
- 本文以量度类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如:"高一高大、矮一矮小、长一长久、宽一宽厚、深一深重"等为研究对象,在大型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揭示它们的功能差异。将训诂学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证明双音词汇化的动因是"明确表义"的需要,双音之后经语义融合而产生更多意义,词的多义性是通过一定的认知模式产生的。论证了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形容词之间的转变过程也是认知机制中的转域过程,是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模式来实现的,并初步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此应采取的不同策略。
- 吴颖
- 关键词:形容词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