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梯次利用比例、使用周期及电池容量等因素,设定不同梯次利用场景,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退役动力电池在梯次利用及后续报废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并对不同梯次利用率情景下的碳减排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直接再生利用相比,储能、通信基站、低速电源三种梯次利用场景均表现为环境效益.其中,储能场景环境效益最大,其在气候变化、化石能源消耗、人体毒性-非致癌、陆地生态毒性指标等环境影响指标上均表现出相对优势.基于电池退役量和梯次利用去向,进一步计算出2023年全年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的碳减排量为1.05×10^(8) kg CO_(2)eq.当梯次利用率保持当前水平或以10%增长时,至2030年其全年碳减排量可达1.55×10^(9)kg CO_(2)eq.和5.98×10^(9)kg CO_(2)eq.,梯次利用具有良好的减污降碳环境表现.
随着电器电子产品的快速消费和流转,我国正面临电子废弃物国内产生量和国外非法进口量迅速增长的现实问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简称"基金"政策)推动了我国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通过解析电子废弃物生命周期过程及其关键的碳减排和碳排放环节,提出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效益评估方法,并以废弃电冰箱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制冷剂回收所致碳减排量占废弃电冰箱资源化过程全部碳减排量的92.5%;相对于制冷剂的回收,再生材料产出带来的碳减排效益并不显著;拆解处理所消耗电力的生产是资源化过程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所占比例达89.7%;综合来看,单台废弃电冰箱资源化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效益为1 573.17 kg CO2-eq,2013年我国废弃电冰箱在正规处理体系内资源化带来的碳减排总效益为94.86×104t CO2-eq,"基金"政策驱动效应已初步显现。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进入大规模退役期,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及其节能减排效应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系统的能耗和碳足迹。研究结果表明,1kWh容量的退役三元锂电池循环利用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足迹分别为160:19 MJ和12:11 kg CO_(2)eq。再生材料产出对能耗和碳足迹贡献最大,其对生命周期能耗和碳足迹的贡献分别为126.58%和135.20%;其次为电池梯次利用,其对生命周期能耗和碳足迹的贡献为26.59%和28.16%。通过开展情景分析发现,构建多方参与的联合回收模式、提高梯次利用比例和采用先进资源化技术可显著降低退役三元锂电池循环利用系统的生命周期能耗和碳足迹。
目的了解城市公园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来源,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人体健康。方法于2007年12月采集了上海浦东新区6个公园绿地(公园1~6)75个土壤样品,利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测汞仪,对样品中的 Cu、Pb、Zn、Cr、Cd、As、Ni 及 Hg 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上述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结果浦东新区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 Cu、Pb、Zn、Cr、Cd、As、Hg 及 Ni 含量范围分别为21.08~69.31,41.87~91.71,104.65~213.83,84.63~894.28,0.15~0.26,19.14~25.32,0.02~0.55,39.30~454.36mg/kg,与上海市土壤背景值相比,除 Cd 外的所有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仅公园1受到相对较严重的 Ni 和 Cr 污染;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公园1为重度污染,其余公园未受污染。结论本次调查的公园绿地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某些重金属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