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衍发

作品数:68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艺术
  • 12篇文化科学
  • 7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8篇艺术
  • 12篇晚明
  • 9篇美学
  • 8篇艺术观
  • 7篇艺术观念
  • 7篇艺术史
  • 7篇审美
  • 7篇文化
  • 6篇艺术学
  • 5篇中国艺术
  • 5篇托尔斯泰
  • 5篇文人
  • 5篇教学
  • 5篇高校
  • 4篇艺术功用
  • 4篇宗教
  • 4篇戏剧
  • 4篇列夫·托尔斯...
  • 3篇研究方法
  • 3篇艺术概论

机构

  • 35篇安徽财经大学
  • 25篇东南大学
  • 5篇常州艺术高等...
  • 3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外国语学...

作者

  • 67篇吴衍发
  • 2篇王明桢
  • 1篇徐子方
  • 1篇张经亮
  • 1篇陶瑀
  • 1篇张煜

传媒

  • 7篇美与时代(美...
  • 4篇民族艺术研究
  • 4篇西安文理学院...
  • 3篇渭南师范学院...
  • 3篇齐鲁艺苑(山...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艺术学界
  • 2篇美与时代(创...
  • 2篇唐都学刊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西伯利亚研究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学术界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沧州师范学院...
  • 1篇十堰职业技术...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年份

  • 1篇2024
  • 12篇2017
  • 14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戾家”与“行家”观念演进之考述——明代艺术观念关于艺术创作主体特征的辨识被引量:1
2015年
"戾家画"作为元代文人画的代名词,与技艺精熟的专门职业的"行家画"截然相对,这对对立范畴在元初已经形成。明代则从形式风格和气韵方面探讨文人画,由此衍生出"士气"与"作家"、"利家"或"隶家"与"行家"以及"逸家"与"作家"等相关提法。从其称呼变化及观念演进中,可以发现由元而明文人画发展之轨迹。但在明代艺术观念中,戏剧领域的"戾家"与"行家"观念之别不仅正好与绘画领域之意味相反,且与贬抑"行家"、推重"戾家"的绘画艺术观念也正好相反。这种观念之别源于绘画与戏剧艺术不同的风格好尚、不同的艺术性质和功用,也与文人追求自我和表现个性的审美观念和心理有关,彰显了艺术家向往自由、表现自我的时代个性。
吴衍发
关键词:元代文人画行家绘画艺术戏剧艺术艺术观念
晚明艺术慰藉和补偿功用观念考辨
2017年
晚明时期徐渭等诸多文人士子追求艺术创作,以求取艺术慰藉、获得心灵补偿的方式,成为此时期极为普遍的艺术现象。这种现象是晚明政治混乱、官场腐败、商品经济繁荣以及阳明心学哲学思潮等综合影响下的必然结果,而晚明大多数文人特有的人生际遇,使得这种现象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更为凸显。艺术创作成为徐渭等诸多晚明文人的"发愤之所作",成为他们情感生命的表现形式和重要寄托。晚明文人对艺术慰藉和补偿功能的探讨,加深了人们对于艺术内在功能的观念认知,丰富了我国古代艺术理论的内涵,对推动艺术繁荣发展有重要意义。
吴衍发
关键词:晚明文人
论晚明审美观念中的文人情怀被引量:10
2015年
在晚明政治腐朽、经济繁荣、思想解放的特定语境下,晚明文人的审美观念发生重大变异,其审美情感始终逡行于雅与俗之间,大众审美趣味渐成主流,社会审美转向感官享乐,文人们在关注当下社会和世俗生活的同时,亦保留了文人所特有高雅情致和趣味。特定时代语境下文人的审美情怀可概括为富有时代色彩的隐逸超脱之情,彰显时代特色的闲适逸趣之情,标举君子情怀的风雅高洁之情,饱含时代审美趣味的世俗之情等四个方面。与前代相比,晚明文人情怀呈现出世俗化、娱乐化和人性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让晚明文人情怀更具时代性、现实性和现代性,闪耀着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光辉。
吴衍发
关键词:文人情怀审美观念晚明
彰显艺术特色 构建美的殿堂——谈以美为核心的艺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被引量:3
2008年
高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艺术高职校必须坚持以美为核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是由艺术学校自身特征和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决定的。文章分析了艺术高职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审美原则,阐述了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并重点阐明了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的美育途径。
吴衍发
关键词:校园文化美育功能美育途径
民国海归学者与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构
本文拟以宗白华、马采、滕固、邓以蛰等一批有深厚留学背景或丰富海外经历的前辈学人为中心,把他们放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大背景中作整体和宏观的研究,考察他们在留学背景或海外经历的当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精神相互冲突与交融...
吴衍发
关键词:艺术学学科建构传统文化
文献传递
中国艺术批评史理论与方法的建构
2013年
凌继尧先生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系统地阐述了从先秦到近代我国艺术批评思想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和方法上为艺术批评和学科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式,构成了艺术批评研究的奠基文献,填补了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空白。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该书对促进我国艺术学的进一步繁荣,推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衍发
从音乐和戏剧来看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思想
2007年
著名文学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根据自己多年的文学创作实践和艺术探索,提出了著名的艺术情感说,并以此为标准去衡量音乐和戏剧,以甄别艺术的真伪。通过他对这些艺术的评论,我们可以清晰地领悟到托尔斯泰艺术思想的精髓,这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有一定的帮助。
吴衍发
关键词:音乐戏剧列夫·托尔斯泰
唐君毅文化哲学观综论被引量:2
2013年
唐君毅主张以道德自我为中心,从形而上出发,从哲学的高度探索考察中国历史文化,以重建和发展中国传统之人文精神。他将道德自我与文化相联系,强调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且为其分殊表现。道德自我构成种种文化意识的灵魂,成为唐君毅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和中心观念,贯穿于唐君毅的道德哲学、人文精神论、宗教观和人生论等整个文化活动之中,从而使得他的文化哲学体系涵摄了更为深广的内容。唐君毅的文化哲学观是一种超越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具有统摄中、西、印三系思想中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西方近现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性质,从而把中国儒家传统的心性之学发展到现代阶段。
吴衍发
关键词:文化哲学道德自我道德哲学宗教观人生论
宛小平与朱光潜美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宛小平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嫡孙,同时也是朱光潜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对“朱学”的主要命题和方法论原则、理论体系和当代价值以及美学文本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取得了学界公认的优秀成果,对推动“朱学”研究意义深远。宛小平的“朱学”研究十分平实,并无偏私浮夸的毛病。他不轻易追随学界当前流行的见解,而总是把朱光潜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时代语境和个人信仰等联系起来综合考察,把“朱学”放在中西美学的脉络下作出客观的论述与反省,既有对前人陈说的修正,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观点。
吴衍发
关键词:美学研究方法论原则著名学者心路历程学术研究
“寄意于时俗”:晚明艺术观念对世俗情感的观照
2017年
世俗审美趣味对晚明艺术影响极深,对世俗大众和世俗情感的审美观照成为晚明艺术的鲜明特征。文人艺术家从艺术观念、艺术理论与实践等层面高度观照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世俗情感,高度肯定戏曲小说等通俗艺术以及其他门类艺术的世俗审美价值,从而完成了中国审美文化和艺术观念上的重大转型,推动了审美新思潮和文艺启蒙思潮的发展,带来了通俗艺术的极大繁荣和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发展,在中国艺术史上意义重大。
吴衍发
关键词:世俗生活审美趣味艺术观念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