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疆

作品数:36 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1篇关节
  • 16篇关节镜
  • 13篇韧带
  • 10篇前交叉韧带
  • 10篇交叉韧带
  • 9篇胫骨
  • 8篇半月板
  • 7篇截骨
  • 7篇关节炎
  • 6篇膝关节
  • 6篇内侧半月板
  • 6篇镜检
  • 6篇关节镜检
  • 6篇关节镜检查
  • 5篇膝内
  • 5篇膝内翻
  • 5篇疗效
  • 5篇内翻
  • 5篇骨关节
  • 5篇骨关节炎

机构

  • 34篇天津医院
  • 7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中医药...

作者

  • 36篇吴疆
  • 30篇黄竞敏
  • 14篇陈啸
  • 11篇赵谦
  • 6篇赵斌
  • 4篇曹建刚
  • 4篇王海蛟
  • 4篇李冬超
  • 3篇赵栋
  • 3篇金鸿宾
  • 2篇李德达
  • 2篇白人骁
  • 2篇朱波
  • 2篇刘欣
  • 2篇陈新
  • 2篇张政
  • 2篇胡文晋
  • 2篇王蕊
  • 1篇赵金岩
  • 1篇王志斌

传媒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届全国中...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拨号试验——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未识别的预测因素
2024年
目的:通过拨号试验评价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对胫骨外旋的影响;评估MMPRT隧道拉出法修复对恢复胫骨病理性旋转的作用。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40例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内侧半月板后根隧道拉出(pull-out)法修复术的患者。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患侧及健侧膝关节屈曲30°/90°拨号试验的检查,评估胫骨外旋的变化。结果:40例MMPRT患者年龄56.4±7.5岁,体重指数24.1±3.0 kg/m^(2),其中男性6例(34%),女性34例(85%),从损伤到接受手术的中位时间为3.8±2.9月。患侧术前30°和90°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分别为31.34°±5.38°、36.75°±6.62°;患侧术后30°和90°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分别为24.24°±5.88°、24.76°±5.47°,与术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患侧手术前后30°和90°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差异分别为7.10°、95%CI[6.01°,8.19°]和11.99°、95%CI[10.68°,13.29°],均有显著性差异。患侧与健侧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差值比较,术前30°和90°分别为8.33°、95%CI[7.32°,9.33°]和13.03°、95%CI[11.82°,14.23°],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和90°分别为0.48°、95%CI[-0.25°,0.98°]和0.34°、95%CI[-0.02°,0.70°],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拨号试验提示胫骨外旋增加,pull-out法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能够恢复这种病理性胫骨外旋。30°和90°拨号试验所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增加可以提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因此,在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时,应谨慎解释拨号试验的结果。
任富继吴疆赵栋王蕊黄竞敏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与胫骨旋转病理机制和临床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目的 总结目前关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生物力学变化、病理机制及其与胫骨旋转关系的临床关联性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MPRT及其与胫骨旋转关系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MMPRT是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的一种特殊且常见类型,患者在低能量损伤后出现的膝关节后内侧爆裂疼痛事件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提示。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MMPRT产生的生物力学效应类似于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且该损伤通常与胫骨旋转有关,MMPRT诱发了胫骨的病理性外旋,及时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能够恢复这种病理性外旋。同时,胫骨旋转的变化与内侧半月板后根修复后的愈合状态相关。结论 MMPRT与胫骨旋转密切相关,了解二者间的生物力学、病理机制和临床关联性,对于改善MMPRT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任富继吴疆黄竞敏
关键词:病理机制
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评估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期间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的26例急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手术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首先引流关节内血肿,探查并修复关节内软骨损伤;观察髌骨与股骨外髁的对应关系,再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带线锚钉修复内侧髌股韧带,观察治疗后髌骨复位情况及与股骨滑车的对应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显示均存在髌骨内侧面骨软骨损伤及股骨外髁骨挫伤,同时合并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及髌外侧支持带紧张。随访10~18个月,未发现再次脱位,恐惧试验均转为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分:91.38±1.65 vs 60.04±3.93)、Kujala评分(分:90.62±2.08 vs 55.27±3.00)、髌骨外倾角(11.96°±1.43° vs 25.15°±2.13°)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均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防止髌骨再次脱位,缓解症状,恢复伸膝功能,效果良好。
吴疆黄竞敏曹建刚金鸿宾陈啸王海蛟
关键词:关节镜髌骨脱位带线锚钉
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20例进行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的膝内翻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
吴疆黄竞敏
关键词:膝内翻
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研究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0例(20膝)老年KOA患者作为...
吴疆黄竞敏曹建刚陈啸
关键词:骨关节炎本体感觉老年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诊治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措施,避免普遍存在的诊断延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4月~2008年8月收治的5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病例。结果 5例患者均符合1963年罗马会议强...
白人骁刘欣李德达朱波吴疆
文献传递
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管理现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通过总结目前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管理现状,以期为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的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的管理现状。结果 目前,每年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患者数量在逐步增加。其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康复治疗和骨骺保留重建、全骺板内重建、部分经骺板重建和穿骺板重建等手术技术。结论 应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膝关节的动态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年龄、骨龄、Tanner分期及生理状况如月经、身体增长速度等特点,选择针对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治疗的最佳方法。
吴疆骆巍郑慧锋任富继赵谦黄竞敏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骺板手术技术
氨甲环酸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局部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以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6-63岁,平均...
赵谦黄竞敏吴疆陈啸
关键词:胫骨高位截骨氨甲环酸隐性失血
经关节镜前内入口建立股骨斜隧道限制旋转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
目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经关节镜前内入口建立股骨斜隧道,总结评估重建术后膝关节前向及旋转稳定性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2月至2007年2月,34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
黄竞敏王增亮吴疆赵金岩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特点,避免诊断延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5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病例,男4例,女1例;年龄26~72岁,平均44.8岁。分析内容包括:病史、骨性融合椎体数、骨折特点、风湿活动状态等。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病史平均22.6年。骨性融合椎体数平均18.2节。1例为自驾车交通事故,1例有扭伤史,3例无外伤史为应力骨折。2例合并椎体骨折:骨折线分别经T6、T7或L1椎体;3例合并椎间隙骨折:2例骨折线经L1,2椎间隙,1例骨折线经L2,3椎间隙。未见压缩骨折及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4例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急性炎症指标与疼痛程度不相称。非甾体抗炎药均无明显止痛效果。在外院均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复发",平均延误1.51个月。结论:①骨折好发于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胸腰椎广泛骨性融合者;②好发于下部胸椎和上部腰椎,且多为应力骨折;③可以为合并椎体骨折或椎间隙骨折;④易误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复发"而发生误诊、漏诊;⑤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背痛突然加剧,疼痛程度与急性炎症指标不相称,非甾体抗炎药甚至皮质类固醇疗效欠佳,应考虑到胸腰椎骨折可能。
刘欣白人骁李德达朱波吴疆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