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玮芳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院药剂科部门组长绩效考核建立与评价的探讨
- 2018年
- 目的:探讨在新医改背景下,药剂科能否够尽快完成职能转变,药剂科部门组长能否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于医院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实施、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等会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章结合药剂科工作职能的转变,探讨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药剂科部门组长绩效考核的建立与评价问题,在旧的部门组长绩效考核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构建、设计适合当前药剂科部门组长绩效考核所需求的绩效考评体系。结论:医院药剂科部门组长绩效考核的实施,对促进药剂科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激发部门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个科室的工作绩效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 金莉娜吴三桂吴玮芳
- 关键词:绩效考核药剂科
- 雷公藤的毒副作用和减毒增效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雷公藤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确切,且目前几乎没有其他类似的中药可以完全替代,因此雷公藤已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最常用药物之一。但由于其治疗窗狭小,中毒案例时有发生,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中毒事件最多的中草药之一。针对雷公藤及其制剂的减毒增效方法的研究成为时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旨在对雷公藤毒性的物质基础、临床表现及减毒增效方法进行综述。
- 陈宝军吴玮芳冯凌娇
- 关键词:雷公藤减毒毒副作用
-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4年
-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日趋活跃,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近20多年来,中医药基于长期的肝病临床治疗经验及其优势,从复方、单味药、有效组分等层面,积极开展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 吴玮芳毛泽玲黄枚
-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药治疗
- 奥硝唑与莫西沙星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考察奥硝唑注射液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奥硝唑和莫西沙星在配伍6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结果在室温避光条件下,0~6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无明显变化;两者相对百分含量在配伍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奥硝唑注射液和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6h内性质稳定,临床上可配伍使用。
- 陈赛贞徐珊珊陈斌何仁吴玮芳
- 关键词:奥硝唑配伍
- 肉桂穴位贴敷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肉桂穴位贴敷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肉桂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14 d。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及肿胀评分及血沉(ESR)、血尿酸(B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R、BUA、hs-CRP、IL-1β、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ESR、BUA、hs-CRP、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桂穴位贴敷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 陈宝军吴玮芳杨笑颖
-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肉桂穴位贴敷塞来昔布胶囊中医证候积分
- 固定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固定单片复方制剂利用不同降压机制的协同作用,达到快速高效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是临床高血压用药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检索近年来固定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目前临床常用的单片复方制剂,主要有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成的复方制剂、钙通道阻滞药(CCB)和ARB或ACEI组成的复方制剂、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组成的复方制剂等5类。
- 吴玮芳陈宝军王丹丹
- 关键词:高血压复方制剂
- 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内科门诊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口服别嘌呤醇片300 mg/次,3次/d。观察组予口服非布司他片4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用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血清ET-1水平显著下降,NO水平显著上升(P<0.01或P<0.05),且观察组变化值与对照组相比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χ^2 =4.0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4%(2/45)和8.89%(4/45),症状均较轻,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疗效较别嘌呤醇更确切,安全性较好,不仅可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控制炎症反应;而且可降低血清ET-1水平,升高NO水平,纠正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 吴玮芳陈宝军金莉娜
-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非布司他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