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军 作品数:41 被引量:85 H指数:5 供职机构: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湘潭市科技计划项目 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分析 2002年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重新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随访全部病例。结果:本组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组织病理学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形成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坏死灶内可见大量核碎片及极小量的中性、嗜酸性白细胞。其周围除有大量胞质较丰富,且无或仅具轻度异型性的组织细胞呈灶片状增生外,还可见吞噬核碎片、淋巴细胞或红细胞的组织细胞,坏死明显的病例甚至有泡沫细胞聚集。同时,还可出现浆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等增生。病变主要累及淋马结的皮质和副皮质区,其次为髓质。病变区与残存淋巴组织交错混合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增生的组织细胞、吞噬细胞Max-387、Lysozyme阳性,大多数浆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UCHL-1和Ber-H2阳性,L26阳性细胞在病灶内几乎见不到。随访4个月至6年,全部存活。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和独特病理形态特点的淋巴结炎性病变,愈后良好。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有助于与其他病变相鉴别。 刘逢吉 吴勇军关键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PKCα-AnnexinA2-S100A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获取胃癌诊断相关的蛋白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estern blot分析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芯片中三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高(P<0.0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KCα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3/34)和76.54%(62/81);Annexin A2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2/34)和79.01%(64/81);S100A10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1/34)、59.26%(48/81);(3)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胃黏膜组织高(P<0.01).结论: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高,其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分化程度有关. 赵强 张志伟 刘重元 肖娟 李增波 伍石华 吴勇军 杨代水 权里平 雷明生关键词:胃癌 DNA甲基化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4年 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类型,大多数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就已为晚期,预后相当差。虽然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已经进入临床作为肺癌筛查的工具,但是其假阳性率超过90%。作为研究热点的表观修饰之一,DNA甲基化在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和原癌基因的低甲基化是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因此,DNA甲基化分析可以为肺癌的早筛、诊断、治疗和预后中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尽管组织活检等侵入性方法仍然是肿瘤诊断和监测的金标准,但也存在取样不便等局限性。近年来,液体活检发展迅速,它可以检测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并能反映肿瘤的异质性。此外,它可以微创或无创的形式进行样本收集,年老体弱患者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探讨了一些用于DNA甲基化分析的新兴技术并概述了DNA甲基化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张鑫雯 彭诗璇 杨清 周佳婷 张玄 谢子兰 龙梦乐 文清央 贺忆 李智 吴勇军关键词:DNA甲基化 肺肿瘤 HIF-1α、VEGF-C及D2-4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HIF-1α、VEGF-C、D2-40表达及其相关性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PTC组织中HIF-1α、VEGF-C、D2-40的表达,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TC组织内存在HIF-1α、VEGF-C的表达,与癌旁组织及腺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期组(Ⅲ期/Ⅳ期)瘤内HIF-1α、VEGF-C较低分期组(Ⅰ期/Ⅱ期)为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IF-1α表达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r=0.555,P<0.05)。PTC瘤周LVD较瘤内为高;瘤周LVD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高分期组(Ⅲ期/Ⅳ期)的瘤周LVD较低分期组(Ⅰ期/Ⅱ期)为高,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为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IF-1α、VEGF-C表达与LVD成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VEGF-C在PTC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与LVD也呈正相关,其异常表达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能为甲状腺癌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有力的临床指导。 吴勇军 唐仪 李振丰 张漾 伍镇江 李筝 赵毅 苏琦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HIF-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密度 胃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 吴勇军 唐仪 李振丰 贺宜伟 张志伟 凌晖 龙小兰 何琼华 曹爱良 李筝 赵毅 项目研究背景:在亚洲、北欧、南美等地区的许多国家,胃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居各类肿瘤之首。而中国不少地区的恶性肿瘤死亡统计中,胃癌居第一位或第二位。研究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寻找肿瘤标记物及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以成为生命科...关键词:关键词:胃癌 肿瘤侵袭转移 肿瘤生物学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11年 早期诊断膀胱肿瘤,提高患者的预后一直是泌尿外科医师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分子细胞遗传学快速发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FISH)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检验。其在膀胱肿瘤诊断中以快速、无创、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而引起广大研究者极大的兴趣。现在的研究证明,膀胱癌复发与染色体畸变及相应的基因变化有关,是由确定的分子事件促发的。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赖世伟 李振丰 吴勇军关键词:膀胱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LD)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胃癌病人的癌组织中D2-40的表达和微淋巴管的计数。[结果]胃癌组织中MLD值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是与组织学分型及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可能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可作为评估淋巴道转移的一个指标。 曹爱良 曹培国 吴勇军 李筝关键词:胃肿瘤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道转移 乙醛脱氢酶2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中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约占心力衰竭患者的50%,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目前最具挑战性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其生理病理机制复杂,目前没有统一的定论。乙醛脱氢酶2(ALDH2)是醛脱氢酶的一种,位于线粒体内,负责乙醇的代谢,能够抑制机体氧化应激,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通过调节心肌细胞肥厚、纤维化及炎症反应来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李萍 吴勇军关键词:乙醛脱氢酶2 心力衰竭 线粒体 发病机制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附5例报告) 2001年 刘逢吉 吴勇军 向玲 吴贻平关键词:膀胱肿瘤 乳头状瘤 病理诊断 嗜酸性膀胱炎保守治疗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嗜酸性膀胱炎2例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从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及疗效等方面总结。B超、CT及IVU等影像学检查2例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和膀胱壁增厚。2例均给予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并随访。结果2例病理诊断均为嗜酸性膀胱炎。随访6个月,排尿异常症状消失,B超、CT及IVU等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未见膀胱占位性病变。结论嗜酸性膀胱炎临床少见,易误诊为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步骤,治疗方法应具体分析病例的特点,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随访应视为治疗的一部分。 杨杰 郑鸣 吴勇军 李树人 石磊 赵伟华关键词:膀胱炎 嗜酸细胞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