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
- 作品数:12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在布氏杆菌脊柱炎与化脓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化脓性脊柱炎的MR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6例布氏杆菌脊柱炎、12例化脓性脊柱炎的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发现56个患椎骨质破坏,12例化脓性脊柱炎共累及27节椎体。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中1例有前纵韧带钙化改变,化脓性脊柱炎没有韧带钙化改变。5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有脊柱小关节炎改变,化脓性脊柱炎没有此改变。12例化脓性脊柱炎椎间盘破坏,椎间盘明显变窄、消失;而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22个椎间盘有炎性改变,其中16例椎间盘轻度变窄。布氏杆菌脊柱炎22例椎旁可见异常信号影,可见冷脓肿15例;化脓性脊柱炎椎旁可见异常信号影7例,可见脓肿4例。结论根据布氏杆菌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椎体破坏的不同特点,以及椎间盘改变、韧带钙化、小关节炎及软组织肿块等特征,MR可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吴伟刘博赵明刘昭崔书军郭红兵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异位妊娠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 2012年
-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异位妊娠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10例异位妊娠患者均先行B超检查,再行磁共振扫描,之后经手术加以病理证实。结果MRI能明确显示孕囊、胚芽、游离性血性液体及孕期子宫表现,孕囊T1WI以等信号和等高信号多见,T2WI信号混杂,囊壁与T2SPIR像显示清楚,呈低信号,形态欠规则,新月形雏形胎盘影;增强呈树根状、半环状或环状强化影;囊内胚芽呈软组织影;异位妊娠破裂不同程度的积血;孕期子宫体积略增大,子宫内膜及结合带明显增宽。结论 MRI检查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诊断异位妊娠破裂具有优势与前景。
- 王慧燕吴伟
- 关键词:异位妊娠磁共振
- 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4年
- 背景: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而其影像学分型有利于该病的标准化治疗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8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依据X线、CT及MR影像学表现对患者进行分型。 结果: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Ⅰ-Ⅴ型。Ⅰ型:椎体炎型,Ⅱ型:椎间盘炎型,Ⅲ型:骨膜炎型,Ⅳ型: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型,Ⅴ型:脊髓神经型。两型以上为复合型。本组46例为复合型(51.69%),其中Ⅴ型伴有其他4种类型最多(45例);43例为单纯型(48.31%),其中Ⅰ型20例、Ⅱ型9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4例。31例通过非手术治愈,58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52例行病灶清除术、6例行经皮微创术治疗。本组89例均随访1年,痊愈83例,好转6例,愈后无复发。 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影像学分型对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 杨新明王耀一石蔚章鹏阎斌张培楠高永革吴伟崔书君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椎炎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影像学分型
- 简述分子影像学
- 2011年
- 传统医学影像学已发展到分子影像学时代.本文就分子影像学的概念、特点、成像技术及价值进行简述.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
- 吴伟温德惠崔书君
- 关键词:分子影像学分子探针分子影像学技术
- 血管征在肺内孤立性结节HRCT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血管征的出现及其分型以及血管直径测量,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作肺部CT常规容积扫描8mm重建,局部动态增强扫描0.2mm重建,观察病灶及周围血管形态并作分类和测量。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肺内孤立性结节186例,血管征的总出现率为80.9%(149/186),其中恶性孤立性为结节87.3%(89/102),良性孤立性结节为71.5%(60/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征可分为4种类型,在良、恶性孤立性结节中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孤立性结节的平均血管总直径为(4.9±1.3)mm,明显大于良性孤立性结节(2.3±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SPN的单根血管最粗为(3.61±1.21)mm,而良性为(1.70±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CT薄层扫描能很好显示孤立性结节的血管,血管征分型及血管的直径大小对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比较大的帮助。
- 高战强崔书君王君琛吴伟朱月香张志林朱晓龙邹殿俊李传贵杨飞刘昭
- 关键词:肺结节计算机体层扫描病理学
- HR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作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HR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平扫,并选择同一层面行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计算并分析结节强化的CT值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描绘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恶性SPN平均强化CT值为(32±4)Hu,良性SPN乏血供组平均强化值为(14±3)Hu,良性SPN血供丰富组平均强化值为(47±6)Hu,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3组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特征。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鉴别诊断。
- 崔书君吴伟朱月香张志林朱晓龙邹殿俊李传贵刘昭
- 关键词:结节病X线影像增强螺旋计算机
-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比较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MRI对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各征象的检出率,探讨各种征象的对应关系,提高对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结果:X线平片、CT与MRI对26例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小关节炎、韧带骨化、椎旁软组织改变,检出率不同。结论:X线平片、CT各有特点。MRI对组织内水、蛋白质含量的改变具有高敏感性,使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多种影像技术优势互补,是正确诊断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关键。
- 吴伟刘博刘昭崔书军郭红兵
-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脊柱炎X线平片CTMRI
- 布氏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其进行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CT及MR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影像学表现对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进行分型。结果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可见于脊柱的任何节段,但大多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_4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局限于椎体边缘骨质的多发破坏灶,范围较小,在破坏灶周围可见增生、硬化的新生骨组织,在其中又可见到新的破坏灶,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骨密度增高。结论根据影像学表现的不同,可将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分为椎体炎型、椎间盘炎型、骨膜炎型、椎旁软组织肿块及腰大肌脓肿型、其他型及混合型等6种类型。
- 张培楠杨新明孟宪勇阴彦林吴伟崔书军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影像学
- 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早期诊疗策略及临床评价体系的系列研究
- 杨新明胡长波张磊孟宪勇张瑛石蔚吴伟
- 课题主要在地方病学、临床影像学、临床治疗学、脊柱外科、传染病学等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BS)诊治相关专业范围推广应用。率先研究BS与脊柱结核临床表现本质性区别,归纳总结其独特的特征性表现为早期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
- 关键词:
- 颈椎病的比较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X线、CT、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不同影像检查手段等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31例怀疑颈椎病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影像学分析.结果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对颈椎病的检出结果各有不同.结论X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检查有一定优势,脊髓型颈椎病应首选CT或MRI检查,而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CTA、MRA更有诊断价值,食道压迫型颈椎病则以X线平片结合食道造影为主.结论用比较影像学指导各型颈椎病影像检查,有利于临床找出各型颈椎病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案.
- 吴伟涂恒业
- 关键词:比较影像学X线CTAM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