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强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比值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Lp(a)]和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比值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方法分别检测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4例健康人的Lp(a)和D-D、FDP水平,并计算出D-D/FDP比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D-D/FDP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Lp(a)和D-D/FDP比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3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D-D/FDP比值明显升高,但Lp(a)与D-D/FDP比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 吴为强顾向明范晓黄阶胜丘利玲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1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前检查的干扰因素与解决方法,及时为AIHA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AIH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对出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和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患者进行吸收放散等方法处理。结果:17例AIHA患者中7例出现ABO血型正反不符,经吸收放散等方法处理后恢复一致;10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其中9例患者成功找到相合血液,1例失败。结论:运用吸收放散等方法能有效降低自身抗体对AIHA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干扰,提高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准确性。
- 林淼雄彭明吴为强杜国有李莹莹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 2006年
-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对6例确诊为TTP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观察其临床状态、外周血碎裂红细胞数量、肾功能和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值.结果经过3~10次PE治疗后,其中5例患者症状很快缓解,外周血红细胞碎片消失,尿素氮(BUN)、肌酐(Cr)、IBIL及LDH恢复正常.结论PE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
- 吴为强
-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alkaway 4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815株尿路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815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630株(77.3%),革兰阳性球菌138株(16.9%),真菌47株(5.8%)。在所有分离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418株(51.3%),其余依次为粪肠球菌66株(8.1%),肺炎克雷伯菌65株(8.1%),奇异变形杆菌60株(7.4%)。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低于12.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69.6%~95.7%。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但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达93.8%;粪肠球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76.4%~92.8%。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在尿路感染中仍占绝对优势;不同菌种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别较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有效控制尿路感染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尤为关键。
- 吴为强陆丹倩顾向明邓冲
-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中山市首批“SARS”患者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 2004年
- 目的 了解中山市首批SARS患者实验室各项检查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分别进行血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 ,心酶谱、电解质检测及血气分析 ,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2 0例患者 ,4例为重型SARS ,发病早期多数患者 ( 90 %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 ;8例患者淋巴细胞下降 ,7例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 ,病程中共 13例患者出现单核细胞增多 ,有 4例白细胞总数升高 ,4例重型患者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升高并伴有淋巴细胞减少持续一周以上。其发病早期、中期和恢复期白细胞总数分别为 ( 4 .2 1± 1.5 1)× 10 9/L、( 3 .61± 1.2 3 )× 10 9/L、( 5 .73±1.94)× 10 9/L ,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 ( 3 .15± 1.3 7)× 10 9/L、( 2 .0 5± 0 .84)× 10 9/L、( 3 .2 9± 1.18)× 10 9/L ,淋巴细胞数分别为 ( 0 .76± 0 .2 6)× 10 9/L、( 1.0 6± 0 .49)× 10 9/L、( 1.5 8± 0 .5 9)× 10 9/L ,单核细胞数分别为 ( 0 .2 4± 0 .0 8)× 10 9/L、( 0 .3 9± 0 .18)× 10 9/L、( 0 .5 9± 0 .2 7)× 10 9/L ,血小板数 (PLA) ( 99.8± 3 0 .8)× 10 9/L ,( 14 4.0± 49.7)× 10 9/L ,( 2 44 .0± 61.7)× 10 9/L。有 40 %患者( 8例 )
- 顾向明李亮吴为强黄阶胜彭明
- 关键词: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血液化学分析传染病
- 通腑化瘀导痰汤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通腑化瘀导痰汤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使用中药通腑化瘀导痰汤内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病死率、清醒时间、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GO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13.33%和26.67%,治疗组清醒时间、并发症及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使用中药通腑化瘀导痰汤内服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疗效、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清醒时间。
- 黄建龙李云辉林中平伍伟超赖海标吴为强顾向明赖伟业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
- 多项检测指标在判断血尿来源上的差异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足医院检验机构经常遇到的标本。通过实验室多项检测指标来鉴别血尿米源,从而区分肾小球与非肾小球血尿,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 丘利玲顾向明杜国有吴为强李燕林
- 关键词:血尿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指数
- 骨髓检查在诊断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骨髓检查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06例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者的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在106例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者中29例骨髓象有特异性改变,占27.4%。感染性疾病54例(50.9%)其骨髓象多表现为粒系比例上升,粒细胞胞浆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升高,其中有17例有骨髓特异性改变。结缔组织病20例(18.9%),其骨髓象多无特异性改变或为溶血性贫血骨髓象表现。肿瘤性疾病14例(13.2%),其中12例骨髓象可发现白血病或肿瘤细胞。在10例(9.4%)其它疾病和8例(7.5%)仍未诊断明确的疾病中无特异性表现。结论骨髓形态学改变在长期发热患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者应及时做骨髓检查。
- 吴为强
- 关键词:骨髓检查
- 大黄蛭丹汤对脑出血术后灶周液TNF-α、IL-6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中药制剂大黄蛭丹汤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灶周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中药大黄蛭丹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清除颅内血肿及术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蛭丹汤内服,于术中、术后24h、48h、72h和120h留取脑出血病灶周液,检测TNF-α和IL-6的浓度;治疗30天、90天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清醒率、重残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并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治疗组术后48h、72h和120h脑出血灶周TNF-α、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天、14天和30天的清醒率分别为38.33%、63.33%和88.33%,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0天和90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90天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大黄蛭丹汤可提高脑出血术后病人的生存率和清醒率,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重残率和病死率,其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实现的。
- 黄建龙李云辉赖海标林中平金丹王雪涛吴为强伍伟超
- 关键词:脑出血TNF-ΑIL-6
- 广东省某三甲级医院2010~2015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某院临床输血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了解临床用血情况,为提高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中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2015年临床输血总量、成分用血情况、临床主要科室用血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院6年来住院人数大幅增加,临床用血总量和人均用血量逐年减少,输血例数基本持平,输血比率逐年减少。各血液成分中,红细胞和血浆用量最多,血小板次之,冷沉淀最少,分别占成分输血的43.21%、36.76%、17.46%、2.57%,无使用全血病例。结论由于本院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落实,临床用血逐渐趋向合理化,成分输血得到很好的开展,但仍需更合理地使用血浆。
- 林淼雄顾向明彭明吴为强杜国有
- 关键词:临床用血用血分析合理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