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萌

作品数:3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9篇细胞
  • 27篇造血
  • 26篇干细胞
  • 25篇造血干
  • 25篇造血干细胞
  • 20篇基因
  • 19篇异基因
  • 19篇造血干细胞移...
  • 19篇干细胞移植
  • 18篇异基因造血干...
  • 13篇血液
  • 13篇异基因造血干...
  • 9篇血液病
  • 9篇病患
  • 7篇血液病患者
  • 6篇移植物抗宿主
  • 6篇移植物抗宿主...
  • 6篇预后
  • 6篇植物抗宿主病
  • 6篇淋巴

机构

  • 37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37篇吕萌
  • 28篇黄晓军
  • 22篇许兰平
  • 20篇张晓辉
  • 18篇王昱
  • 17篇孙于谦
  • 13篇莫晓冬
  • 13篇刘开彦
  • 13篇闫晨华
  • 11篇赵晓甦
  • 11篇陈育红
  • 11篇陈欢
  • 10篇韩伟
  • 10篇常英军
  • 9篇韩婷婷
  • 8篇赵翔宇
  • 8篇王峰蓉
  • 8篇张圆圆
  • 6篇王亚哲
  • 5篇王志东

传媒

  • 14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第二届中国免...

年份

  • 10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和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回顾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移植前微小残留病(Pre-MRD)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否较全相合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MSDT)具有生存优势,以及该作用是否受Pre-MRD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998例移植前处于完全缓解(CR)的B-A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haplo-HSCT组788例、MSDT组210例,移植前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检测MRD水平。结果①全部998例B-ALL患者中,997例获得持续的完全供者嵌合状态,移植后100 d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9.9%(997/998)、95.3%(951/998),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26.6%(95%CI 23.8%~29.4%),3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49.1%(95%CI 45.7%~52.4%),移植后3年白血病累积复发率(CIR)为17.3%(95%CI 15.0%~19.7%),非复发死亡率(NRM)为13.8%(95%CI 11.6%~16.0%),移植后3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总生存(OS)率分别为69.1%(95%CI 66.1%~72.1%)、73.0%(95%CI 70.2%~75.8%)。②Pre-MRD阳性组(282例)患者移植后3年CIR高于Pre-MRD阴性组(716例)[31.6%(95%CI 25.8%~37.5%)对14.3%(95%CI 11.4%~17.2%),P<0.001]。③在Pre-MRD阳性组中,haplo-HSCT患者(219例)移植后3年CIR低于MSDT患者(63例)[27.2%(95%CI 21.0%~33.4%)对47.0%(95%CI 33.8%~60.2%),P=0.002]。④全部998例患者按照Pre-MRD结果分为阴性组(716例)、<0.01%组(46例)、0.01%~<0.1%组(117组)、0.1%~<1%组(87例)、≥1%组(32例);5组患者中,<0.01%组haplo-HSCT患者(40例)移植后3年CIR低于MSDT患者(6例)[10.0%(95%CI 0.4%~19.6%)对32.3%(95%CI 0%~69.9%),P=0.017],0.01%~<0.1%组haplo-HSCT患者(81例)移植后3年CIR也低于MSDT患者(36例)[20.4%(95%CI 10.4%~30.4%)对47.0%(95%CI 29.2%~64.8%),P=0.004];其他三组中,haplo-HSCT和MSDT患者移植后3年C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在Pre-MRD<0.1%组(163例)中,haplo-HSCT患者(121例)移植后3年CIR低于MSDT患者(42例)[16.0%(95%CI 9.4%~22.7%)对40.5%(95%CI 25.2%~55.8%),P<
王志东孙于谦闫晨华王峰蓉莫晓冬吕萌赵晓甦韩伟陈欢陈育红王昱许兰平王亚哲刘艳荣程翼飞张晓辉刘开彦黄晓军常英军
关键词:微小残留病复发
多指标危险积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预测中的意义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指标危险积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预测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22例接受allo-HSCT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前、移植时和移植后因素对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复发及移植相关死亡(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TRM)的影响,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联合各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多指标预后危险积分系统,分析该系统对预后的预测意义。结果表明,移植后30 d单核细胞绝对值(AMC-30)(≥536 cells/μl)(HR=0.313,95%CI=0.156-0.63)、Wilm肿瘤相关基因1(WT1)(≥1.0%)(HR=3.268,95%CI=1.644-6.499)、移植前危险分组(HR=1.999,95%CI=0.993-4.023)是影响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三项指标建立危险积分系统,根据患者危险因素的个数进行积分,分为A组(无危险因素;0分)、B组(有1个危险因素;1分)、C组(有2-3个危险因素;2-3分),各组5年OS分别是95.1%±3.4%、62.9%±6.6%、36.1%±9.6%(P<0.0001),5年DFS分别是92.6%±4.9%、60.4%±6.8%、15.4%±7.1%(P<0.0001),累积复发率分别是4.9%、20.0%、65.4%(P<0.0001)。新积分系统预测OS赤池信息量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为331,小于AMC-30、WT1、危险分组预测OS的AIC(346、343、346),预测DFS的AIC为378,小于AMC-30、WT1、危险分组预测DFS的AIC(417、397、411),预测复发的AIC为231,小于AMC-30、WT1、危险分组(268、238、257)。结论:联合AMC-30、WT1、移植前危险分组三项指标所建立的危险积分系统能够很好的预测移植患者OS、DFS和复发,并优于任何一项单指标。
刘竞许兰平刘代红刘开彦王昱陈育红韩伟陈欢王峰蓉张晓辉赵翔宇赵晓甦吕萌常英军黄晓军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预测
从引进到输出——我国血液学指南、共识的发展创新之路
2018年
2018年3月,JCR 2区期刊《J Hematol Oncol》在线发表了中华血液学会制定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预处理及供者选择共识^[1],这是中国血液学领域首个登上国际舞台的指南、共识,《J Hematol Oncol》特邀国际著名血液学家、《Leukemia》主编Robert Gale专文点评^[2]。
吕萌黄晓军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JCR适应证预处理
供受者血型相合母亲供者和血型不合父亲供者对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供受者血型相合母亲供者和血型不合父亲供者对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hap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60例,其中供受者血型相合母亲供者(母亲血型相合组)40例,供受者血型不合父亲供者(父亲血型不合组)120例(按1∶3配对纳入)。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性粒细胞及PLT植入情况、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及分度情况、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和EB病毒(EBV)血症发生情况、1年总生存(OS)率、无白血病生存(LFS)率、累积复发率(CIR)和非复发死亡率(NRM)并进行比较。结果母亲血型相合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长于父亲血型不合组,PLT植入患者比例及1年cGVHD累计发生率均低于父亲血型不合组(P<0.05)。两组患者CMV血症发生中位时间和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率、1年OS率和1年LFS率、1年CIR和1年NRM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血型不合父亲供者的恶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速度快,但cGVHD发生率高,在病毒血症、生存率、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赵晨吕萌许兰平张晓辉刘开彦孙于谦莫晓冬程翼飞黄晓军王昱
关键词:ABO血型不合
微小残留病影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前≥完全缓解2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李思琦王志东孙于谦闫晨华王峰蓉莫晓冬吕萌赵晓甦韩伟陈欢陈育红王亚哲刘艳荣王昱许兰平张晓辉刘开彦黄晓军常英军
新的突变导致ACTN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家系研究
2022年
目的:对1个ACTN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研究,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抽取全部家系成员外周血,检测血常规、血涂片、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41和CD61的表达。先证者及其父亲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扩增血小板型出血障碍相关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评估突变位点保守性、危害性;采用分子结构模拟图分析预测突变氨基酸对α-肌动蛋白-1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血小板数88×10^(9)/L,血涂片可见哑铃状血小板、蛇形血小板及血小板大小不等;骨髓细胞形态学:巨核细胞形态正常,计数270个。先证者的父亲血小板数74×10^(9)/L,血涂片可见大血小板,血小板大小不等;骨髓细胞形态学:巨核细胞计数239个。先证者的祖父血小板数83×10^(9)/L,血涂片可见蛇形血小板、血小板大小不等。其余家系成员各项检测指标均正常。先证者ACTN1基因第20外显子c.2396G>A错义突变导致所编码蛋白质799位氨基酸Arg突变为His。先证者的父亲、祖父在该位点的测序结果均与先证者相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位点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该位点的变异可能导致蛋白功能损害;通过蛋白模型分析显示α-肌动蛋白-1 799位Arg与811位Glu形成临界盐桥,稳定钙调蛋白样基序内Ca;结合环的构象。R799H突变失去了这个关键的盐桥,使该结构域失稳态。结论:新发现的ACTN1基因第20外显子c.2396G>A错义突变是导致本研究家系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刘建新王春键戴菊华张梅香吕萌孙于谦江滨
关键词:遗传性血小板减少
Th17及IL-21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讨Th17及IL-21在G-CSF动员的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技术,首先检测7例发生cGVHD患者发病时、治疗缓解后,外周Th1...
赵翔宇徐玲玲吕萌黄晓军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文献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HV-6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100 d内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激活的临床表现,研究HHV-6病毒载量对临床表现的影响及抗病毒治疗对HHV-6激活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后100 d内HHV-6阳性的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移植类型等基本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同时对移植后合并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纳入305例HHV-6感染患者,HHV-6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0 d。有15例患者无症状,其余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发热、皮疹、腹泻、出血性膀胱炎、血小板延迟植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腹痛、肺炎和口周麻木。189例患者合并急性GVHD(其中45例HHV-6感染发生在急性GVHD之前,120例HHV-6感染发生在急性GVHD之后)。45例患者有HHV-6定量检测结果,病毒滴度高低在临床表现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例(35.41%)患者存在与其他病毒共激活情况,合并感染的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BK病毒、EB病毒等,其中合并EB病毒激活是影响总生存(OS)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组患者HHV-6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10)d对8(4~14)d,P=0.199],5年OS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82.7±2.6)%对(91.3±3.1)%,χ^(2)=3.304,P=0.069]。结论allo-HSCT后HHV-6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和腹泻多见,与病毒滴度高低无明显相关性,且是否抗病毒治疗在HHV-6转阴时间与移植后5年OS率中未见显著性差异。
黄莉黄莉韩婷婷赵晓甦赵晓甦孙于谦莫晓冬吕萌程翼飞许兰平张晓辉黄晓军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接轨国际舞台 中国声音唱响血液学领域——2013年北京国际造血干细胞移植会议暨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概览被引量:2
2013年
2013年北京国际造血干细胞移植会议暨中华医学会第八属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于9月6—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渡太血液联盟主席黄晓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大会主题围绕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式、移植后合并症和复发等多个方面,涉及临床和基础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探讨等。
吕萌许兰平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学学术声音
微小残留病阳性提示异基因移植前疾病状态处于完全缓解2及以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欠佳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对移植前疾病状态≥完全缓解2(≥CR2)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SCT、移植前疾病状态≥CR2的ALL患者201例;植前1个月、移植后1、2、3、4、6、9、12个月,移植1年后每3个月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MRD;研究移植前MRD、移植后MRD和移植前后MRD动态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01例患者中位年龄18(10.5,29.5)岁,其中男性126例、女性75例;3年累计复发率(CIR)、非复发相关死亡率(NRM)、无病生存(LFS)和总体生存(OS)分别为34%、16%、50%和56%。移植前MRD(pre-SCT MRD)阳性组患者的3年CIR高于阴性组(47%比26%,P=0.003),3年LFS(40%比55%,P=0.047)和OS(42%比60%,P=0.065)低于阴性组;移植后MRD(post-SCT MRD)阳性组患者的3年CIR高于阴性组(73%比22%,P<0.001),3年LFS(28%比56%,P=0.005)和OS(32%比60%,P=0.040)低于阴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pre-SCT MRD阳性和post-SCT MRD阳性是移植后高CIR(HR=1.823,P=0.018;HR=3.474,P<0.001)、低LFS(HR=1.779,P=0.007;HR=2.185,P=0.001)和OS(HR=1.609,P=0.034;HR=1.970,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移植前后MRD均阴性组、移植后MRD无上升组和移植后MRD上升组患者的3年CIR分别是17%、42%和82%(P<0.001),3年LFS为61%、44%和18%(P<0.001)和OS为63%、47%和27%(P<0.001);移植前后MRD动态变化是CIR、L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01)。移植前后MRD动态变化、post-SCT MRD和pre-SCT MRD预测移植后复发的C指数分别为0.669、0.629和0.587。结论对于Allo-SCT前疾病状态≥CR2的ALL患者而言,pre-SCT MRD阳性、post-SCT MRD阳性以及移植前后MRD动态变化都负面影响移植预后。
王志东李思琦孙于谦闫晨华王峰蓉莫晓东吕萌赵晓甦韩伟陈欢陈育红王亚哲刘艳荣王昱许兰平张晓辉刘开彦黄晓军常英军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