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莎

作品数:18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原发性
  • 4篇细胞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内皮
  • 3篇近视
  • 3篇角膜
  • 2篇学龄
  • 2篇学龄儿童
  • 2篇视网膜
  • 2篇术后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内障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网膜
  • 2篇脉络膜
  • 2篇角膜内皮
  • 2篇儿童

机构

  • 16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吕莎
  • 13篇宋胜仿
  • 12篇李华
  • 6篇刘世纯
  • 5篇徐霁
  • 4篇张永烨
  • 3篇张瑜
  • 3篇吴杨杨
  • 2篇苏杨
  • 2篇刘露
  • 2篇李春华
  • 2篇蔡春华
  • 2篇黄翠玲
  • 2篇周文君
  • 1篇廖娟
  • 1篇张灵丽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科学咨询
  • 2篇激光杂志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变异因素,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方法选择364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照与患方相关、与医务人员相关和与医院系统相关三方面的因素对临床路径变异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36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发生变异的例数124例,变异率为34.07%。变异因素中与患方相关的变异占77.44%,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为15.04%,与医院系统相关变异占7.52%。结论临床路径变异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收集并分析变异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才能更好的实施临床路径。
张瑜宋胜仿吕莎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
NEI-RQL-42量表中文版对LASIK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制定中文版屈光不正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并用于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效果。方法将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42-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Refractive Erro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NEI-RQL-42)翻译成中文,评价其信度及效度,对LASIK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常规视力和屈光检查的同时采用中文版量表评价其术前、术后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经过系统的翻译、回译及文化调试等步骤所得的NEI-RQL-42中文版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0.7,重测信度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3~0.87,且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判别效度。LASIK术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P<0.05),LASIK术后患者除眩光及自觉症状条目得分有所降低外,其余条目得分都有明显的提高,尤其以活动受限、视力波动、矫正依赖性、次佳矫正、外观以及满意度得分的提高最为显著(P<0.05)。患者术前总体得分为(62.27±30.76),术后1个月为(81.64±25.38),术后3个月为(82.14±23.27);术后1、3个月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较术前都有明显的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文版NEI-RQL-42量表信度及效度良好,对评价LASIK手术后生存质量的变化较为灵敏,LASIK手术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华吕莎张永烨宋胜仿
关键词:LASIK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外周血IL-2和IL-6水平与视神经损伤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对照组围手术期外周血IL-2和IL-6水平差异,探讨细胞因子水平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05/2014-10我院眼科住院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病例组,按视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同期住院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IL-2、IL-6浓度,分别比较病例组、对照组患者间以及不同视野损伤程度三组患者间细胞因子质量浓度的差异,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机体中细胞因子水平与视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中IL-2、IL-6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视神经损伤组IL-2、IL-6浓度显著低于轻度视神经损伤组(P<0.05)。视野损伤程度不同的三组IL-2、IL-6水平与视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L-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机体内IL-2、IL-6水平降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IL-2水平可能与视神经损伤有关。
黄翠玲李华吕莎刘露张永烨宋胜仿
关键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
眼眶巨大植物性异物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1病例 患者男,5岁。因左眼竹签击伤后眼痛伴出血2个多小时,于2012年02月101319时入院。入院前2h,患者被竹签刺伤左眼,当即感眼痛无法睁眼,少量出血,伴恶心并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意识丧失,无头痛。至当地医院包扎后转诊至我科。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吕莎宋胜仿李华
关键词:眼眶
血清IL-17、IL-21与Graves眼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Graves眼病患者外周血IL-17、IL-21表达水平,探讨IL-17、IL-21与Graves眼病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为50例初诊Graves眼病患者,对照组为50例健康人,检测二组外周血中IL-17、IL-21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IL-17浓度(1 546.52±806.87)pg/ml、IL-21浓度(884.30±444.37)pg/ml较对照组IL-17浓度(770.82±437.03)pg/ml、IL-21浓度(522.38±261.15)pg/ml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IL-17与TT3呈正相关(r=0.459,P=0.012);IL-21与TT3、FT4呈正相关(r=0.492,0.372,P=0.007,0.047)。结论 Graves眼病患者外周血IL-17、IL-21水平显著升高并与TT3呈正相关,IL-17、IL-21可能与Graves眼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徐霁李华蔡春华吕莎张灵丽刘世纯
关键词:GRAVES眼病IL-17IL-21甲状腺功能
6~11岁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分布及对屈光状态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曲率半径(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CR)等眼球参数分布情况,探讨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并评估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屈光发育的监测作用。方法纳入重庆市永川区6~11岁学龄儿童共1 768例,采用AL-Scan测量AL、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K),角膜白到白(white-to-white,WTW),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使用1%环喷托酯散瞳验光后,所有右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为远视、正视、近视3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组之间各参数的关系以及眼部参数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结果1 768名学生的AL、K、AL/CR、WTW、CCT、SE分别为(23. 17±0. 86) mm、(43. 22±1. 41) D、2. 97±0. 10、(11. 92±0. 42) mm、(558. 27±31. 86)μm、(0. 26±1. 26) D。与女生比较,男生的AL增长(0. 49 mm),AL/CR比值增大(0. 1),WTW增长(0. 18 mm),CCT增厚(6. 31μm),K值降低(0. 7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AL、CR、AL/CR在不同屈光状态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近视组AL、AL/CR最大,且AL/CR均值大于3;近视组CR最小。AL与CR呈正相关(r=0. 571,P <0. 001),SE与AL/CR、AL、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02、-0. 609和0. 106 (P <0. 001)。在不同年龄组中,SE与AL、AL/CR的相关性随年龄增加呈增强趋势。在不同屈光状态组中,SE与AL、AL/CR的相关性在近视组最强。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L/CR、AL以及性别均对SE有影响(P <0. 05)。结论重庆市永川区6~11岁学龄儿童眼球生长发育过程中AL变化较明显,不同性别儿童眼球发育存在差异; SE与AL、AL/CR、性别均存在相关性,其中AL/CR对屈光改变影响最大,对近视发生、发展的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廖梦霏宋胜仿刘世纯宋叶飞罗杰李凤蔡血芹周文君吕莎徐霁苏杨唐冲张瑶李华
关键词:学龄儿童屈光状态
光学离焦对脉络膜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4年
近视是屈光不正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进一步探索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至关重要。近年来,光学离焦理论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相关研究发现,眼球会对光学离焦刺激作出双向变化,并引起脉络膜结构和血流改变。现笔者将光学离焦对脉络膜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近视防控研究提供新的预测指标,为光学离焦镜片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杨孟帆吕莎李华
关键词:脉络膜光学离焦
IL-2、IL-6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外周血IL-2、IL-6水平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80例,按眼压正常(10~21 mm Hg)、轻度升高(22~30 mm Hg)、重度升高(31~60 mm Hg)分为A、B、C 3组,同期住院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IL-2、IL-6质量浓度,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视野计评价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伤。所得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病例组数据进行Dunnett-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RNFL(retial nerve fiber layer)厚度、IL-2、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RNFL厚度、MD、IL-2、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NFL厚度、IL-2、IL-6水平均低于A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眼压与IL-2、IL-6水平、MD及RNFL厚度呈负相关(r=-0.280、-0.237、-0.590、-0.549,P〈0.05)。病例组RNFL厚度与IL-2、IL-6水平、MD呈正相关(r=0.309、0.261、0.590,P〈0.05)。结论外周血IL-2、IL-6水平降低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伤相关,提示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和进展,IL-2、IL-6可能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保护性因素。
蔡春华黄翠玲李华吕莎张永烨宋胜仿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
原发性前房角关闭行LPI后眼前节形态学的UBM观察
2014年
观察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后眼前节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PAC并行LPI的患者28例(48眼)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LPI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各时间点颞上、正上、正下、颞侧、鼻侧共5个位点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ing distance,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rabecular-iris angle,TIA)、小梁睫状体距离(trabecular ciliary process distance,TCPD)、虹膜睫状体距离(iris ciliary process distance,ICPD)、虹膜晶体夹角(iris lens angle,ILA)、虹膜晶体接触距离(iris lens process distance,ILCD)、虹膜厚度1(iris thickness,ITl)、IT2、IT3以及中央前房深度(cental depth distance,ACD)的变化。结果:AOD500、TIA:术后较术前均增大(P<0.05);术后1周大于术后其余时间点(P>0.05)。TCPD:除个别位点较术前增加(P>0.05),其余时间点相应位点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周大于术后其余时间点(P>0.05)。ILA:术后较术前均减小(P<0.05);术后1天至术后3个月逐渐增大(P>0.05)。ILCD:术后较术前均增大(P<0.05),术后1天至术后3个月逐渐减小(P>0.05);IT1、IT2、IT3:术后较术前均减小(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P>0.05)。ACD:术后较术前增加(P>0.05)。LPI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平均ILA与平均ILCD的相关性显示二者呈高度负相关。结论:PAC患者行LPI术后周边前房明显加深,虹膜膨隆和瞳孔阻力减轻,但术后3个月内眼前节形态并不稳定,个别参考值有不同程度的回退,LPI术后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吴杨杨宋胜仿刘世纯李春华张永烨吕莎
关键词:UBMLPI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8眼)为对照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眼)为糖尿病组,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4例(44眼)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采用角膜内皮计对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角膜中央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计数,并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异系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00±349.23)mm-2、(390.65±118.55)μm2、(46.18±9.24)%以及45.01±6.1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2251.83±368.41)mm-2、(390.12±231.44)μm2、(42.73±8.75)%以及48.81±5.04,二者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和细胞变异系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进一步降低,分别为(40.72±4.60)%和(36.91±7.35)%,细胞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分别为50.55±9.25和55.25±9.8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状况较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差;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在超声乳化术中都更易受到损害。
吕莎宋胜仿李华徐霁苏杨吴杨杨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高血压角膜内皮细胞超声乳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