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天鹏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9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口服凝血酶治疗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
- 2001年
- 应激性溃疡是烧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规止血方法显效慢,常难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1994年2月~2000年1月,作者采用口服凝血酶治疗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2例,并以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和云南白药40例作为治疗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本组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82例,其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1~72岁。平均烧伤面积54.2%,平均Ⅲ°伤面积24.6%,伤后出血时间4~18天,平均10.2天。
- 吉天鹏杨晓东
-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出血凝血酶蛋白酶
- 内毒素、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NF_(-k)B活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和地塞米松(Dex)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中NF-KB活化的影响,以及AM中NF-KB活化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AM体外培养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LPS和Dex寸 AM中 NK-KBP~(65),IKB-α、TNF-α和 ICAM-l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LPS能使培养的AM中 NF-KBP~(65),TNF-α和ICAM-l的表达增加,IKB-α的表达降低;Dex的作用与 LPS恰相反。结论LPS促进AM中的NF-KB活化,可能是急性肺损伤肺内炎症损害发生的启动及促进因素;Dex抑制 NF-KB的活化,可能是其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李文军宗城吉天鹏杨晓东张宏张斌李二红赵广贺
- 关键词:肺泡巨噬细胞地塞米松内毒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IΚB-Α
- 吸入性损伤并发全身感染386例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59~1995年收治的1539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对386例并发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结果 1539例吸入性损伤中死亡333例,其中237例与...
- 张宏杨晓东刘军辉吉天鹏袁仕安王峰
- 关键词:吸入性损伤全身感染
- 文献传递
- HIV感染者外周血IL-4和IL-6水平测定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在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3例HIM感染者和6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IL-4、IL-6水平。结果 IL-6 HIM感染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4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IL-4、IL-6的测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文进张斌吉天鹏李兵李惠成王佑珍
- 关键词:IL-4IL-6感染者外周血
- 21655例烧伤病例治疗结果分析
- 2001年
- 在过去的41年中我科共收治烧伤病人21655例。我们对这些烧伤病人的治疗结果分两个时期进行了分析,前期为1959~1982年,后期为1983~2000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2.4:1,学龄前儿童占41.7%,青壮年占39.2%,老年人占2.8%。热力烧伤居第一位,占87.83%;电烧伤占7.63%,化学烧伤占4.54%。烧伤面积(TBSA)50%以下者占90.78%;51~71%占5.2%;71%以上者占4.02%。
- 吉天鹏杨晓东刘军辉
- 关键词:烧伤患者烧伤病人TBSA病例
-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5 9~ 1995年收治的 15 39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对 386例并发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结果 15 39例吸入性损伤中死亡 333例 ,其中2 37例与全身感染有关 ,占吸入性损伤总死亡人数的 71.17% ;烧伤面积、休克、吸入性损伤程度和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影响感染的发生及其预后 ;改善抗感染治疗措施后 ,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 ,吸入性损伤治愈率提高。结论 感染是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 ;
- 张宏杨晓东刘军辉吉天鹏袁仕安王峰刘霞
- 关键词:烧伤吸入性损伤全身感染
- NF-κB活化在烟雾吸入性损伤发生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被引量:14
- 2002年
- 为探讨NF κB活化在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发生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NF κB活化的影响 ,制作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致伤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伤前及伤后 2、6、12、2 4、48、72h肺组织NF κBP65、IκB α、TNF α、ICAM 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烟雾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NF κBP65、TNF α、ICAM 1蛋白表达升高 ,IκB α表达降低。而地塞米松治疗组则下调NF κBP65、TNF α、ICAM 1表达 ,上调IκB α表达。提示NF κB活化参与了烟雾吸入损害的发生、发展 ,而地塞米松则抑制NF κB活化 ,部分阻断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产生 ,从而减轻炎症性损害。NF κB活化可能是烟雾吸入性损伤炎症发展的关键点 ,从而为从转录水平作为靶点治疗烟雾吸入性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文军杨宗城吉天鹏杨晓东张宏张斌李二红赵广贺
- 关键词:烟雾吸入损伤NF-ΚB地塞米松I-ΚB胞间粘附分子1
- 医务人员HIV职业性接触危险的预防
- 2004年
- 文进张斌吉天鹏李兵李惠成王佑珍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医务人员
-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
- 2000年
- 目的:探讨吸人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59~1995年收治的1539例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对386例并发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结果:1539例吸人性损伤中死亡333例,其中237例与全身感染有关,占吸人性损伤总死亡人数的71.17%;烧伤面积、休克、吸人性损伤程度和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影响感染的发生及预后;改善抗感染治疗措施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吸人性损伤治愈率提高。结论:感染是吸人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针对影响感染发病的诱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提高吸人性损伤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 张宏杨晓东刘军辉吉天鹏袁仕安刘霞
- 关键词:烧伤
- 吸入性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几个问题
- 2000年
-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气管切开在适应症的选择、切开时机的掌握、切开后的处理等问题上时有争议。本文通过对162例气管切开病例的回顾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发现气管切开指征过严、时机过晚将导致严重后果,认为积极的气管切开有利于休克的复苏,但也有增加肺部感染的危险。
- 杨晓东张宏刘军辉吉天鹏袁仕安
- 关键词:气管切开切开术呼吸道烧伤吸入性损伤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