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坚
- 作品数:47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表现为蛋白丢失性肠病的狼疮样结缔组织病一例
- 2009年
- 患者女,27岁。因反复腹胀、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3个月前出现水肿、腹腔积液,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低蛋白血症(白蛋白16~18g/L),予输注白蛋白及利尿剂治疗后好转;1周后症状复发,查尿蛋白阴性,肝功能正常,行^99Tc^m标记的人白蛋白闪烁显像发现蛋白经肠道丢失,诊断为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PLE),
- 叶红坚杨岫岩梁柳琴
- 关键词:蛋白丢失性肠病结缔组织病^99TC^M标记狼疮人白蛋白尿蛋白阴性
- 新腹膜透析患者30天内非计划再住院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 李剑波余婧王丹彭媛黄娜娅易春燕叶红坚阳晓余学清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被引量:29
- 2019年
- 目的探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无隧道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行CRRT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和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病原学特征;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64例CRRT患者(中心静脉置管437例次)入选本研究。与未感染组相比,导管相关性感染组患者入住ICU(P=0.007)、置管时合并休克(P=0.030)、接受过免疫抑制药物治疗(P=0.002)和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P=0.001)的比例较高;血红蛋白(P=0.017)、血肌酐(P=0.004)、血清脑钠素(P=0.005)水平较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导管腔内定植的感染率分别为3.565例/千导管日和2.228例/千导管日。导管相关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37.5%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20.0%的腔内定植感染是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2.151,P=0.029)、合并糖尿病(HR=2.807,P=0.016)、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HR=2.655,P=0.012)和免疫抑制状态(HR=2.203,P=0.037)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RT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腔内定植的感染率为3.565例/千导管日和2.228例/千导管日,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女性、合并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和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 刘晓天叶红坚郑勋华郑智华陆苗青钟忠詹翠芳温穗溱陈崴余学清
- 关键词:肾替代治疗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并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一例暨文献复习
- 2020年
- 目的报道一例罕见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并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疾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改变特征和诊疗思路。方法收集和报道患者临床资料、磁共振成像(MRI)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效果。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和探讨PNH并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其发病机制。结果患者被诊断PNH 30余年,外周血PNH克隆阳性,尿比重1.012,尿pH值6.0~7.0,尿蛋白(+),尿糖(3+),尿红细胞(2+),血肌酐259μmol/L,血乳酸脱氢酶800 U/L。MRI示T1及T2加权像双侧肾皮质信号降低。肾脏病理检查示慢性小管间质病变,普鲁士蓝染色及电镜检查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经小剂量泼尼松控制溶血发作及对症治疗,患者肾功能长期稳定。结论PNH合并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起病隐匿且易被忽视。MRI和肾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确诊、早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余健文李培莉陈文芳许娴杨宇齐黄锋先李志坚邱亚桂叶红坚陈雄辉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肾脏病理
- 腹膜透析患者内脏脂肪面积、骨骼肌量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 刘新辉易春燕吴海珊黄蓉吴娟叶红坚余学清阳晓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为防治腹膜炎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D中心进行规律PD且年龄≥18周岁、透析时间≥3个月的患者,排除有血液透析史、肾移植史、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数据。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转至其他中心或随访终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根据PD患者的基线血清25(OH)D3水平三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25(OH)D3≤12μg/L]、中水平组[12μg/L<25(OH)D3≤17μg/L]和高水平组[25(OH)D3>17μg/L]。应用多因素调整的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有64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41例(53.12%),年龄为(47.58±14.10)岁,血清25(OH)D3为(13.83±6.41)μg/L,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67.19%)。在中位42(19,59)个月的随访期内,有139例患者发生了共232次腹膜炎。校正了性别、年龄、白蛋白、体重指数(BMI)、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糖尿病史、Charlson指数以及药物使用,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腹膜炎发生的危险性分别为高水平组的92%(95%CI 0.62~1.38,P=0.690)和1.74倍(95%CI 1.19~2.54,P=0.004),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密切相关,低水平25(OH)D3是PD患者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肖梦姣钟忠叶红坚林建雄易春燕阳晓余学清
- 关键词:骨化二醇腹膜透析腹膜炎终末期肾病
- 发热、溶血性贫血并发急性肾衰竭一例
- 2017年
- 患者男性,50岁,因“反复发热2周余,排酱油色尿伴尿量减少6d”于2016年7月23日人院。患者于2周余前饮用“国茅酒”,次13开始反复低热,伴咽痛、咳嗽。1周前出现畏寒、高热,最高体温达40.O℃,自服“祛湿王”治疗;
- 杨光叶红坚陈文芳杨琼琼余学清
-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溶血性贫血并发酱油色尿反复低热高体温
- 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分析
- <正>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本中心门诊随访、年龄18岁以上并且行维持性腹膜透析3个月以上的腹膜透析患者。排除听力障碍、语言...
- 易春燕叶红坚吴海珊黄旋余学清
- 文献传递
- 血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的交互作用对腹膜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交互作用对腹膜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新置管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基线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随访至2018年12月。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分析探究不同eGFR组间尿酸与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124例腹膜透析患者,年龄(47.0±15.2)岁,其中男性1269例,糖尿病患者536例,血尿酸为(429±96)μmol/L,eGFR为6.69(5.17,8.61)ml·min-1·(1.73 m2)-1。经过中位42个月的随访,554例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其中275例为心血管事件死亡。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及eGFR与患者全因死亡存在交互作用(P=0.043)。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与中三分位组(血尿酸384~460μmol/L)相比,高eGFR组[eGFR>6.69 ml·min-1·(1.73 m2)-1]中低三分位组(血尿酸<384μmol/L)及高三分位组(血尿酸>460μmol/L)病死率显著增加(χ2=9.338,P=0.009),而在低eGFR组中则无统计学意义。校正相关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生化结果等指标后,在高eGFR组患者中,血尿酸每增加1μmol/L,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0.2%(HR=1.002,95%CI 1.000~1.003,P=0.019);与血尿酸中三分位组相比,高三分位组患者与较高的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HR=1.670,95%CI 1.242~2.245,P=0.001)。结论eGFR和血尿酸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存在交互作用,高eGFR组中较高的血尿酸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肖希叶红坚彭媛易春燕林建雄余学清阳晓
- 关键词:腹膜透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
- CAPD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本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并且有完整生化检查结果的3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72例(19.20%)患者发生低钾血症,食欲差和每天透析剂量大是CAPD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钾血症在长期CAPD治疗患者中较为常见,临床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从改善患者食欲、保护残余肾功能和腹膜功能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
- 张小丹林建雄叶红坚易春燕黎渐英毛海萍郭群英阳晓
- 关键词:腹膜透析低钾血症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