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敬旻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原发性
  • 4篇切除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手术
  • 3篇切除治疗
  • 3篇螺杆菌
  • 3篇肝癌
  • 3篇肝段
  • 2篇胆管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结石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保肝
  • 1篇胆管结石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机构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叶敬旻
  • 7篇陈燕凌
  • 3篇朱金海
  • 3篇陈辉星
  • 3篇韩圣华
  • 3篇杜强
  • 1篇佘菲菲
  • 1篇李秀金
  • 1篇林旭
  • 1篇王晓茜
  • 1篇唐南洪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2008年中...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保肝手术的探讨
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复杂,局部肝组织内结石、胆管狭窄、胆管梗阻感染、肝实质病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治疗上难以彻底,术后存在残石率高、再次手术率高、结石复发率高,仍然是肝胆外科一个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改进和内...
陈燕凌朱金海韩圣华陈辉星叶敬旻杜强
关键词:肝段切除肝门部胆管肝结石
螺杆菌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人类肝癌的发生是否与螺杆菌有关。 方法:1、取80对新鲜的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螺杆菌培养和组织PCR检测,PCR引物为两对螺杆菌属特异的16S—RNA引物,采用巢式PCR方法:用细菌16SrRNA...
叶敬旻
关键词: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PCR幽门螺杆菌
文献传递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手术治疗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primary splenic lym-phoma ,PSL )作为结外型淋巴瘤的一种,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被误诊,常常被忽视。为提高PS L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本研究复习文献并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6月手术治疗26例 PSL 病例资料,探讨PSL的诊断及治疗。
叶敬旻陈燕凌
关键词:脾肿瘤淋巴瘤脾切除术
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保肝手术的探讨
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复杂,局部肝组织内结石、胆管狭窄,胆管梗阻感染、肝实质病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治疗上难以彻底,术后存在残石率高、再次手术率高、结石复发率高,仍然是肝胆外科一个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改进和内...
陈燕凌朱金海韩圣华陈辉星叶敬旻杜强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88例细菌性肝脓肿病原菌菌群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分析肝脓肿患者脓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谱。方法取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为肝脓肿行穿刺引流采集的脓液标本进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2002-2007年在肝脓肿感染中革兰阴性菌居多,占84.09%,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尤以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占69.32%,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占15.91%;药敏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整体上升趋势,近年来革兰阴性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随着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阳性率改变而改变。结论6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ESBLs为细菌耐药重要因素。
叶敬旻陈燕凌
关键词: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肝组织中螺杆菌的检测及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检测并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组织中螺杆菌的存在情况。方法取配对的80对肝癌、癌旁组织标本及13例正常肝组织标本,抽提组织DNA,分别以细菌特异性和螺杆菌属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引物进行巢式PCR检测,RCR产物T-A克隆后进行测序和基因进化树分析;对16SrRNA基因归属于幽门螺杆菌的组织样品,PCR检测幽门螺杆菌特异性26KDa基因及cagA、vacA、rps4、g1mM四个功能相关基因,进一步验证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应用抗幽门螺杆菌抗体对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标本进行免疫组化验测。结果39份肝癌组织标本(39/80,48.75%)及37份癌旁组织标本(37/80,46.25%)检出螺杆菌属16SrRNA基因,其中,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阳性的共有20例,正常肝组织无一例阳性(P〈0.01)。对其中50份16SrRN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提示它们与幽门螺杆菌的同源性超过99%,与此相关的组织样本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26KDa基因阳性37份,cagA基因阳性8份,g1mM基因阳性9份,vacA基因以及rps4基因未检出。免疫组化显示26份癌组织(26/80,32.5%)及24份癌旁组织(24/80,30.0%)检出幽门螺杆菌,且主要分布于肝窦、汇管区及小肝管,正常肝组织无一例阳性(P〈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癌组织及(或)相应的癌旁组织内存在螺杆菌,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陈燕凌叶敬旻佘菲菲唐南洪李秀金王晓茜林旭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64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8年7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64例,男60例,女4例。非手术治疗44例,其中32例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E)治疗中,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其余30例均顺利出院;而12例单纯采用输血、输液及止血剂等对症治疗者,均在短期内死亡。手术治疗组20例预后良好,16例获得随访:其中6例术后1年内复发死亡,8例生存1年以上。中位生存期19.5个月。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切除手术止血,患者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叶敬旻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
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保肝手术的探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总结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采用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38例。其中左肝内外叶胆管均有结石12例,单纯左肝外叶胆管结石26例,合并胆囊结石19例,胆总管结石30例。同时伴有左肝管口狭窄10例;伴肝门部胆管狭窄3例。结果:S2切除26例,S3切除12例,另附加S4a切除5例,S4a+b切除3例。合并行带蒂自体组织瓣肝门部胆管及左肝管狭窄部成形13例;加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者29例,术中经纤维胆道镜通路高能震波碎石者1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无手术死亡。疗效总优良率97.36%。结论:解剖式肝段切除术能够有效清除结石,并发症少,可防止术后胆石复发及肝脏旋转变形。
陈燕凌朱金海韩圣华陈辉星叶敬旻杜强
原发性肝癌与幽门螺杆菌被引量:1
2006年
叶敬旻陈燕凌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幽门螺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