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安
- 作品数:18 被引量:96H指数:4
- 供职机构:文登整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威海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 杜全红隋海明史永安
- 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治疗伴小关节绞锁的胸腰段骨折脱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绞锁的患者应用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外固定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完全恢复33例,恢复至90%以上3例,脱位完全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矫正至术后平均3°,神经功能25例有1~3级恢复,未发生断钉弯钉现象。[结论]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铰锁疗效确切,是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法。
- 张卫周纪平陶君张恩忠史永安
- 关键词:胸腰椎脱位内固定
- 吻合隐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胫前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修复胫前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吻合受区隐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4年4月,收治伴有胫前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4~ 56岁,平均34.5岁,经全身支持治疗并多次清创结合VSD治疗后行创面修复手术,术前均设计采用吻合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 结果 14例按术前设计进行,2例改用吻合健侧胫后血管的交腿皮瓣修复(1例隐动脉管径过细,1例隐动脉长段损伤变性栓塞,均不适合行血管吻合),14例吻合隐血管的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2例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尖部部分坏死,经换药后逐渐愈合.13例经过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观无臃肿、质地优良,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满意. 结论 胫前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可选择吻合受区隐血管。
- 周洪杰隋海明杜全红史永安迟涛胜丛海波
-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显微外科技术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48岁,平均32.5岁。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7~18个月,平均8.6个月。15例伴局部贴骨瘢痕,范围为8 cm×4 cm^15 cm×8 cm。CT多平面重建检查示,11例为节段性骨硬化,长度为1.5~3.8 cm,平均2.6 cm;12例为部分骨硬化,范围为骨周径的1/3~2/3。在病灶彻底清除基础上行VSD控制感染,然后采用VSD联合开放植骨修复骨缺损,待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根据创面情况选择游离植皮或局部皮瓣移位修复。结果术后2例出现外固定架针道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修复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5个月。11例节段性骨硬化患者感染控制治疗时间为7~14 d,平均8.8 d;骨愈合时间32~40周,平均34.4周;VSD治疗3~6次,平均4.5次。12例部分骨硬化患者感染控制治疗时间为7~12 d,平均8.3 d;骨愈合时间24~31周,平均27.3周;采用VSD治疗3~5次,平均3.6次。1例于术后3个月感染复发,患者放弃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结论 VSD联合开放植骨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 杜全红丛海波史永安姜辉隋海明
- 关键词:创伤性骨髓炎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 微创接骨板技术在胫骨平台骨质疏松性复杂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脊柱和髋部多见。胫骨平台骨质疏松性骨折比例较低,但因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关节面,治疗重点为纠正关节面塌陷和负重力线紊乱,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对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切口相对较大,极易出现骨折的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同时骨质疏松易导致螺钉拔出、钢板应力集中断裂,还可能出现过分依赖外固定时间过长而导致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因此是创伤骨科的治疗难点之一。
- 杨庆民齐超鹏吴红军隋海明史永安
-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质疏松
- 游离髂骨移植重建外踝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髂骨移植重建外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因外伤导致外踝骨、皮肤缺损的5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23。56岁,平均35.4岁。骨缺损部位:左侧2例,右侧3例,骨缺损均为下胫腓韧带以远,骨缺损长度3.2-4.5cm。采用分期治疗:一期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二期行游离髂骨移植重建外踝。结果5例一期游离皮瓣移植全部成活。随访时间33-38个月,平均35.4个月;骨愈合时间5.5—8.0个月,平均6.8个月。术中发现距骨外侧关节面有部分剥脱的1例患者术后11个月出现关节炎表现,术后35个月随访有跛行步态;余4例未见明显跛行步态和疼痛,踝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关节面匹配,关节间隙正常,无二次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均大于90分。结论游离髂骨移植重建外踝临床疗效肯定,远期随访效果理想。
- 杜全红史永安丛海波隋海明翟建国杨庆民迟涛胜马秉珺
- 关键词:髂骨修复外科手术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三种镇痛方案的对比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价不同镇痛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90例,随机采用三组,分别采用"鸡尾酒"关节腔灌注(关节灌注组)、关节周围多点注射(多点注射组)及股神经阻滞(神经阻滞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间术后VAS评分、哌替啶使用例数、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 h及72 h,三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神经阻滞组后关节囊疼痛明显,VAS评分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加用哌替啶患者数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三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诉股四头肌无力比例较高,自主直腿抬高及下地活动时间方面均不如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三组间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灌注"鸡尾酒"配方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面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且操作简单,在术后早期活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 张印史永安余攀乔宗瑞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镇痛
- 创伤性骨髓炎的分型及治疗经验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髓炎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创伤性骨髓炎患者61例,男49例,女12例;年龄18-65岁。依据病变部位、骨的完整性、骨屏障的完整性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分型,综合多种治疗方法,分类治疗。[结果]60例获随访,时间10-38个月,1例因累及多关节,患者放弃治疗。其中58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复发,出现红肿及分泌物及坏死骨质,再次清创后Ⅱ期愈合。[结论]本院的创伤性骨髓炎分型,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 史永安杜全红马秉珺隋海明
- 关键词:骨髓炎创伤
- 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 髋部骨折为老年多见病、常见病,随着近年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发病率逐年增高,老年髋部骨折死亡率亦较高,且该疾病易合并一些内科疾病,目前依旧采用手术治疗,但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治疗的危险性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围手术期的护...
- 隋海明杜全红史永安
- 关键词: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
- 大面积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与切取:附28例报告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切取方法及修复创面的疗效。方法依据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的解剖特点设计皮瓣。切取皮瓣时保留一支较粗大的肌支或源血管的终末支,在皮瓣近端或远端选取一支口径适宜的穿支,将两者吻合以扩大血管供血范围,皮瓣皮血管为肌皮穿支型的供吻合的穿支自肌肉穿出点切断,皮瓣皮血管为肌间隙穿支或直接皮动脉型的广泛游离供吻合的肌皮穿支。自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采用该术式临床应用于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创面修复28例,术中测量穿出肌肉浅出处切断穿支的血管口径,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随访供区有无并发症出现。结果18例皮血管为肌皮穿支型的皮瓣自肌肉穿出点切断供吻合的穿支,术中测量该处血管口径为1.3—1.8mm,平均1.45mm,均可用于吻合。28例28块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22.0em×15.0em一42.0em×14.0em。其中2例皮血管为肌皮穿支型的皮瓣术后发生动脉危象,为血肿压迫吻合口并形成血栓,清除血肿后重新吻合,皮瓣成活。无感染病例发生,皮瓣受区与供区均一期愈合,未发现皮瓣皮缘坏死。2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供区未见明显塌陷畸形、肌肉坏死、肌力减退和肌疝等,皮瓣外观平整、颜色接近正常、质地好。结论采取吻合穿支的手术方式可切取大面积的股前外侧皮瓣,用于创面的修复,手术安全、有效。
- 隋海明翟建国吴红军史永安丛海波
-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皮瓣移植显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