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合印

作品数:4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工学院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三角洲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珠江河口
  • 2篇珠江三角
  • 2篇珠江三角洲
  • 2篇值模拟
  • 1篇地貌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水下地形
  • 1篇台地
  • 1篇丘陵
  • 1篇河网
  • 1篇长周期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史合印
  • 3篇吴超羽
  • 3篇雷亚平
  • 3篇任杰
  • 3篇何志刚
  • 3篇包芸
  • 2篇唐兆民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珠江河口“门”的地貌动力学初探被引量:32
2006年
珠江河口由河网区与河口湾区构成,连接两部分的是珠江口独特的地貌单元“门”。末次海进盛期古珠江海湾可分为内海湾和外海湾,现代三角洲平原与河网均发育在古内海湾。内、外古海湾通过峡口相连,这些峡口演变为现代的“门”。本文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地形图、钻孔资料,应用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对珠江河口的“门”6000年来地貌动力学进行探讨:(1)现代“门”双向射流动力系统,(2)“门”的演进阶段,(3)“门”对古潮汐能量的集聚作用,(4)珠江河口各“门”与相应的三角洲平原的同步耦合演进,(5)“门”对珠江河网形成的作用。
吴超羽任杰包芸史合印雷亚平何志刚唐兆民
关键词: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及河网形成演变的数值模拟和地貌动力学分析:距今6000-2500a被引量:51
2006年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尺度河口系统,具有独特的河网体系和河口湾.为了探讨距今6 000 a以来珠江三角洲和河网的形成演变,提出一个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PRD-LTMM)并讨论长周期模拟方法的建模和验证思想,重建了距今6 000 a海进盛期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水下地形作为模型的初始边界.在模型中考虑的驱动力和控制因素包括代表潮、河流流量、泥沙输入、海平面变化、沉积物压实率及新构造运动等.分析和计算了三角洲总沉积量、有效堆积空间和沉积速率,用于模型控制和校验.应用必要的模型约减技术,实际模拟了长周期模型.34个14C测年钻孔资料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一些古文化遗迹证据可以印证模拟结果.地貌动力学分析进一步论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阐述了模型输出的地学意义.现阶段的研究揭示出海进盛期以来珠江三角洲的时空演进过程具有一些与已有研究成果大不相同的新的特征.提出距今6 000 a以来珠江三角洲等沉积时间线和若干沉积模式.珠江三角洲发育演变及其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继承性的地质地貌构造所造成的独特的古海湾构造形态及其对河流和海洋动力分布的重塑.珠江河口的“门”及其双向射流动力体系对珠江三角洲和河网主干,特别对口门的形成演变起了控制性的作用,模拟结果还表明,古珠江河口湾中散落的众多基岩岛丘边沿沉积是影响珠江三角洲长期演变的重要因素.
吴超羽包芸任杰雷亚平史合印何志刚
关键词:长周期珠江三角洲
珠江河口‘门’的地貌动力学初探
珠江河口由河网区与河口湾区构成,连接两部分的是珠江口独特的地貌单元‘门’。末次海进盛期古珠江海湾可分为内海湾和外海湾,现代三角洲平原与河网均发育在古内海湾。内、外古海湾通过峡口相连, 这些峡口演变为现代的‘门’。本文根据...
吴超羽任杰包芸史合印雷亚平何志刚唐兆民
关键词:三角洲
文献传递
丘陵和台地在珠江三角洲及其网河形成中的作用
该文通过钻孔资料恢复6000年前的珠江河口湾的水下地形,利用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PRD-LMM)对三角洲发展演进行了长期(千年尺度)的数值模拟,并着重分析珠江三角洲的部分丘陵和台地在三角洲及其网河形成中的作用,动...
史合印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丘陵台地水下地形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