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任
- 作品数:42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普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腹主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抵抗素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抵抗素(RETN)-420C﹥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155例AAA患者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年龄、性别配对条件同期纳入310例门诊筛查的非AAA为对照组,分析AAA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RETN-420C﹥G的相关性。结果吸烟、高血压、症状型外周动脉疾病(PAD)、血脂异常均是发生AAA高危险因素(P﹤0.05)。AAA组患者的RETN-420C﹥G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AAA组的G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小A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可增加小AAA发展为大AAA的风险(P﹤0.05),且校正吸烟、饮酒、腰臀比(WHR)、高血压、PA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卒中、血脂异常因素后GG基因型仍可增加小AAA发展为大AAA的风险(P﹤0.05);RETN–420C﹥G隐性模型结果显示,与CG/CC基因型相比,GG可增加AAA发展为大AAA的风险(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受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因素影响,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RETN-420C﹥G无明显相关性,但腹主动脉瘤的进展与RETN-420C﹥G有明显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吴忠隐赵艳军刘双庆张弘卫任熊江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抵抗素基因多态性
- 透光直视下超声刀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顽固性溃疡的临床体会
- 2012年
- 下肢静脉顽固性溃疡是由下肢局部软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其主要病因为静脉曲张、静脉炎或深浅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导致静脉回流不畅或静脉血液反流,使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在局部组织长时间淤滞所造成[1-2].近年来,透光直视下超声刀技术的出现为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处理方法,并在国内多家中心得到开展.本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该技术对5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及体会报道如下.
- 李红普卫任仝现州张应选史帅伟张耿杰仝麟龙
- 关键词:超声刀交通静脉溃疡下肢静脉顽固性
- 9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的护理
- 2011年
- 目的探讨9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9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特点。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52±5)岁。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腹痛症状均得到缓解,平均住院时间(7±2)d。住院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6±2)个月,所有患者均可正常进食,未发现病情反复或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应注意观察患者腹部及全身症状的细微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注意有无肠缺血坏死和(或)肠系膜上动脉破裂发生。另外,阶段性饮食控制和调整,使用抗凝药物期间的出血迹象观察,也是本病护理的重点。
- 潘孝霞董艳芬卫任郭伟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护理保守治疗
- 膝下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并文献回顾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膝下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对3例膝下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腔内治疗,其中2例为外伤性胫前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为白塞病所致胫腓干假性动脉瘤。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X线透视下覆膜支架在破口处经球囊扩张后释放,封闭动脉瘤,之后造影观察支架位置变化、瘤腔封闭情况及远端动脉血流情况。结果修复胫腓干假性动脉瘤时支架远端刺破腓动脉,遂转行弹簧圈支架内栓塞,其余2例均成功完成支架置入。术后随访2~15个月,患肢均可负重活动。2例支架成功置入的患者超声或CT造影均显示支架内通畅性良好。结论覆膜支架治疗膝下假性动脉瘤早期效果确切,适宜临床中开展。但对于白塞病血管病变,支架置入需慎重。其远期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卫任熊江贾鑫郭伟刘小平彭军路
- 关键词:动脉瘤膝下动脉白塞病
- 肾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肾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护理规范措施。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自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动脉瘤规范护理观察要点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本组共9例患者,其中6例行栓塞术,2例行支架植入术,1例行支架植入术联合弹簧圈栓塞。患者平均住院(10±2)d,1例出现术后尿潴留,1例术后腹膜后出血其余患者未发生与医疗及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肾动脉瘤的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董艳芬潘孝霞栾韶亮卫任
- 关键词:肾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护理并发症
-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现状
- 2024年
- 腔内修复已成为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治疗的首选策略。近些年腔内技术迅猛发展,面对不同类型的AAA,涌现出以“开窗”“烟囱”、分支技术为代表的创新技术,而且基于这些技术也设计出了诸多成品化的新型支架。本文从技术、循证、指南三个角度对现阶段不同解剖类型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现状进行述评,并对备受关注的并发症问题进行阐述。
- 卫任郭伟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 内脏动脉瘤腔内治疗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所谓内脏动脉,是指供应胃肠道、肝、脾及胰腺的动脉[1]。内脏动脉瘤(viseral artery aneurysm,VAA)即为腹腔干、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及各自分支处的动脉瘤。因此,严格地讲,VAA并不包括肾动脉瘤,但因为后者在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上与VAA大体相仿,所以一些文献也将二者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2,3]。VAA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0.1%~2%,其中以脾动脉瘤比例最高,约为60%,肝动脉瘤为20%、肠系膜上动脉瘤5.5%、腹腔动脉瘤4%。
- 郭伟卫任
- 关键词:肾动脉瘤内脏动脉瘤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瘤腔内技术
- 覆膜支架和裸支架在主髂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中的循证与经验被引量:1
- 2023年
- 支架植入已成为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的常规性操作,而覆膜支架(CS)与裸支架(BMS)孰优孰劣尚无定论。本文以重建腹主动脉分叉与否,对已发表的对比性研究证据分节阐述,发现不同设计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大宗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得出CS与BMS的中期结果相仿,而仅有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凸显CS的优势。临床决策中,除了参考循证学的证据外,还需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 卫任郭伟
- 关键词:主髂动脉闭塞覆膜支架裸支架腔内治疗
- 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及与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与脂联素+276G/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155例AAA患者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配对条件同期纳入310例非AAA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质谱分析法测定DNA样本脂联素+276G/T位点,回归分析法探讨基因型和AAA的关系。结果 吸烟(OR=4.088,95%CI=2.297~7.275,P<0.001)、高血压(OR=2.105,95%CI=1.331~3.327,P=0.001)、外周动脉疾病(OR=2.328,95%CI=1.399~3.874,P=0.001)、血脂异常(OR=2.673,95%CI=1.651~4.328,P<0.001)是AAA发生的危险因素。病例组患者与对照组的脂联素+276G/T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276G/T基因型频率在大、小AAA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A发生受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外周动脉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暂未发现AAA与脂联素+276G/T有明显相关性。
- 吴忠隐刘双庆张弘卫任熊江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 国产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对比
- 2023年
- 目的比较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DCBA)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治疗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SFA-ISR)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9例SFA-ISR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12及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次要终点为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2和24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比例、免于靶病变再干预(TLR)率,以及重大血管相关不良事件(MAVEs)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DCBA组43例,POBA组36例,两组靶病变长度分别为(160.2±65.5)mm和(151.4±69.4)mm,支架内闭塞发生率分别为69.8%(30/43)和77.8%(28/36)。术后12个月DCBA组一期通畅率优于POBA组(74.4%比54.8%,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8%比22.6%,P=0.200)。两组患者术后12及24个月临床症状改善率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75.6%(28/37)比58.3%(17/24),P=0.67;24个月:46.1%(6/13)比30.0%(3/10),P=0.72];但免于TLR率方面,DCBA组均优于POB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83.2%比59.8%,P=0.021;24个月:63.5%比33.4%,P=0.049)。两组均无严重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术后24个月两组各发生MAVEs 2例。结论DCBA较POBA在治疗SFA-ISR中有更好的临床获益。
- 卫任黄伯儒刘杰贾鑫郭伟
-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股浅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