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静月
-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植物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 1990年
-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显著改变(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或二相界面张力的物质,由于其分子中含有极性或亲水和非极性或疏水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液体中趋向集中于该液体和另一相的界面,形成薄分子膜而降低张力,从而发生润湿、乳化、分散、起泡等作用,由微生物产生的这种化合物称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工业上用量很大,但因合成工艺复杂,还常具有毒性及难于被微生物降价分解,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日益受到重视。
- 华静月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植物致病
- 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
- 从广东、湖南、湖北和山东4省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流行区马铃薯和花生地采集植株和土样,并进行细菌分离获得了细菌菌株550株。经平板离体抑制实验表明,其中120个菌株对青枯菌有不同程度的...
- 唐银东何礼远张长龄华静月
- 关键词:生物防治番茄青枯病拮抗细菌
- 文献传递
- 马铃薯叶盘愈伤组织再生苗抗青枯病变异株的筛选被引量:10
- 1993年
- 摘要从340株马铃薯叶盘愈伤组织再生苗中经过试管苗接菌初筛选、温室抗性鉴定、人工病圃和田间自然病圃进一步鉴定获得了2株抗青枯病能力比母体显著提高的变异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抗性变异株的酶活性都比母体高,其酶图谱比母体多了两条带,间接证明了它们在遗传上与母体有一定差异.
- 张永祥华静月何礼远滕建勋
- 关键词:马铃薯愈伤组织再生苗青枯病
- 马铃薯青枯病抗源筛选被引量:1
- 1995年
- 马铃薯青枯病抗源筛选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张长龄,何礼远,华静月,唐银东马铃薯青枯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E.F.Smith)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中南美洲、大洋洲、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各国马铃薯上严重为害。在我国,从70年代中...
- 张长龄何礼远华静月唐银东
- 关键词:马铃薯青枯病抗病性选种
- 一种防治线虫的真菌——淡紫色拟青霉被引量:20
- 1989年
- 淡紫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土壤兼生腐生菌,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土壤中。此菌对线虫的寄生性是秘鲁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P.Jatava博士首次从南方根结线虫的卵中分离证实的,于1979年首次作了该菌寄生线虫的报道。
- 华静月张长龄王东
- 关键词:拟青霉线虫真菌
- 广西烟草青枯菌菌系及其主要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20
- 1998年
- 65个烟草青枯菌菌株均分离自广西的21个产烟县(市)。全部菌株鉴定属于茄科假单胞(Pseudomonas solanacear E.F.Smith)。对它们的生化变种、生理小种类型及其他一系列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烟草青枯菌的菌系类型较为单一,除3个菌株不能利用甘露醇,暂定为生化变种Ⅲ-1外,其余均属典型的生化变种Ⅲ。根据几种鉴别植物寄主和烟叶组织注射渗透的测定结果,所有菌株也均属生理小种1号。其他15种生理特性测定结果,除菌株的耐盐能力有一定差异外,其余结果均与国内外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 黄福新陈永惠华静月张长龄
- 关键词:烟草青枯菌生理特性青枯病
- 花生种子带青枯病菌对传播青枯病的影响被引量:1
- 1993年
- 从我国花生主要产区广东、湖北两省的花生青枯病病株的荚果种子中分离出了花生青枯病菌,病株种子带菌率为5%。采用人工接种花生种子的方法证明花生种子所带病菌的存活力与其含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种子含水量下降时,病菌的生存力也随之降低。当花生种子含水量降到8.9%时青枯病菌失去了在花生体内的生存能力。表明在播种时花生种子含水量在8.9%以上,则病菌在种子体内仍可存活,并有传播病害的能力。若在花生收获后使含水量控制在8.9%以下,有可能防止带菌种子对青枯菌的传播。
- 张永祥华静月何礼远
- 关键词:花生青枯病菌种子带菌
- 马铃薯抗青枯病抗源亲本筛选和创新
- 何礼远张长龄滕建勋罗安国王东宋伯符华静月刘介民郑宏启郭振国康耀卫张永祥田祚茂高占旺唐银东
- 该项研究来源于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农业部“七五”重点课题、以及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合作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主持,与四个马铃薯育种研究单位协作,经10年努力工作,坚持不懈,取得了如下主...
- 关键词:
- 关键词:马铃薯亲本筛选抗性育种青枯病抗源
- 青枯菌的菌种保存被引量:19
- 1993年
- 青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细菌病害,在我国已查明为害十几种重要经济作物和树木,如番茄、马铃薯、花生、烟草、姜、木麻黄、桑、油橄榄等,为害损失严重。青枯菌菌系分化复杂,从事各方面研究均需特定的菌株,而青枯菌在保存过程中很易死亡或发生致病性变异,据陈文彦报道,某些青枯菌菌株保藏过程中对某些生化物质的利用会发生变化,这对分类或遗传研究都有影响。
- 张长龄华静月王东郑宏启
- 关键词:青枯病青枯菌菌种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