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青

作品数:10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淮河流域
  • 5篇洪涝
  • 4篇灾害
  • 4篇涝灾
  • 4篇暴雨
  • 4篇暴雨洪涝
  • 3篇气候
  • 3篇淮河干流
  • 3篇洪涝灾害
  • 3篇干流
  • 3篇暴雨洪涝灾害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重现期
  • 2篇格网
  • 2篇脆弱性
  • 2篇脆弱性评估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信息熵
  • 1篇营养元素

机构

  • 10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安徽省气象信...

作者

  • 10篇刘青
  • 8篇高超
  • 5篇张正涛
  • 4篇翟建青
  • 2篇金高洁
  • 2篇胡春生
  • 2篇苏布达
  • 1篇潘益农
  • 1篇唐怀瓯
  • 1篇陈实
  • 1篇王艳君
  • 1篇戴娟
  • 1篇田红
  • 1篇陆苗

传媒

  • 3篇地理研究
  • 2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暴雨洪涝灾害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中的格网尺度效应——以淮河干流为例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日趋严重;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工业化水平等较低,但抵御灾害的能力...
刘青
关键词:淮河干流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
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被引量:31
2014年
采用淮河流域内1959—2008年11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流域1978—2008年农作物旱涝灾害受灾面积数据,基于降水致灾因子与农作物承灾体受损程度等研究,提出旱、涝致灾气候阈值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旱涝灾害发生的时空特征,确定淮河流域合理的旱涝致灾气候阈值区间并建立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致灾气候阈值可通过计算发生旱涝事件时间段累积降水量除以1959—2008年相应时段累积降水量的平均值来定义,得到的旱、涝致灾气候阈值在不同尺度下对旱、涝灾害事件均有较好地稳定反映,可满足研究区旱、涝事件分析需求;②洪涝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干旱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相关系数高达0.96,构建了基于干旱致灾气候阈值的农作物受灾面积预测模型。
高超陈实翟建青张正涛刘青
关键词:干旱洪涝淮河流域
改进的AHP在县域尺度暴雨洪涝风险评价的应用被引量:16
2014年
以淮河流域为例,选取降水、土地利用、经济、人口等指标作为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指标,利用信息熵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的风险评估指标权重,并应用于县域尺度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部高、北部低,东西高、中部次之的形态。(2)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得到的高风险区比传统方法的面积减少,市县个数下降,而次高风险区、中风险区、次低以及低风险区面积比之传统方法均有增加。同时风险平均值升高,导致受灾程度可能加大。(3)改进方法得到的岳西县风险等级由高风险区降为次高风险区,低于金寨县风险等级。宿州市风险等级由次高风险区降为中风险区,较灵璧、泗县风险低,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提高了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精度。
戴娟潘益农刘青唐怀瓯
关键词:洪涝层次分析信息熵
1959-2008年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强度和频率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淮河中上游主干流两侧13个水文站点1959-2008年逐日径流量的年最大值序列和超门限峰值序列,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21种分布函数和Pearson III分布,分析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强度和频率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径流强度6个站点呈增加趋势,7个呈减少趋势;极端径流发生频率8个站点呈增加趋势,5个呈减少趋势。2极端径流在径流值上的频率分布,年最大值序列总体较服从Weibull分布,而非普遍采用的广义极值分布;超门限峰值序列总体仍较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3基于超门限峰值序列和广义帕累托分布估算的50年一遇的极端径流值精度最高,大部分地区误差率低于0.2,精度优于工程标准Pearson III分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径流频率特征发生变化,流域上游地区工程标准可能需要调整。受函数形态影响,极值序列最优拟合函数估算精度不如广义极值分布和广义帕累托分布。
姚梦婷高超陆苗刘青胡春生
关键词:重现期淮河流域
非点源污染防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2013年
非点源污染主要集中在农村和矿区,城市也有分布,受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影响。防治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不足、技术落后、重视不够、责任不明确、污染原因多样等方面。研究提出将非点源污染按污染源、污染范围不同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污染,进行分类防治与管理,并对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鄱阳湖为例,阐述利用GIS技术建立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对种植业、养殖业非点源污染提出不同的防治措施。针对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开发出一套低成本的循环利用新方式,为营养元素引起的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青金高洁高超张正涛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的最优格网化方法——以淮河干流区暴雨洪涝灾害为例被引量:18
2018年
选取淮河干流区基于社会经济数据的9种脆弱性指标,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运用Arc GIS与Mat Lab软件实现面积权重法、面积占优法、中心点法和长度占优法对各脆弱性评估指标的格网化表达;利用熵值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值并进行4种算法下的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1)面积权重法是单指标格网化过程中的最优算法,格网化结果与源数据间的均方根误差最小。(2)4种算法得到的格网化结果均无面积损失,面积权重法对所得评估结果的极值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所得脆弱性评估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与实际灾损情况一致。(3)淮河干流区暴雨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高值区域主要沿高值区的两侧向东西扩展,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两角。
高超张正涛刘青阮甜
关键词:脆弱性评估暴雨洪涝承灾体淮河干流
RCP4.5情景下淮河流域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模拟被引量:22
2014年
利用CCLM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CP4.5情景预估数据与淮河流域1960-2005年日尺度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模式在试验期(1960-2005年)和预估期(2006-2040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①试验期模式数据能较准确地模拟流域逐月平均温度时间变化特征,相关系数达0.99(通过95%置信度检验);日均温空间分布特征相关系数达0.72;但在南部高海拔地区(安徽省霍山县和金寨县)精度不高;极端最高(低)气温的空间相关性达0.77(0.88)。②模式在试验期模拟的逐月平均降水量总体趋势与实测值变化一致,相关系数达0.63(通过95%置信度检验);对干旱的模拟与观测数据存在一定误差,但整体趋势与其一致;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空间分布相关系数分别达0.90和0.93,模拟效果较好;整体上,模式对温度的模拟效果要好于降水模拟。③RCP4.5情景下,空间尺度上淮河流域未来温度和降水与观测期相比变幅小,时间尺度上年均降水量无显著变化,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率约0.21℃/10a,极端高温持续增长,低温持续下降。
高超张正涛陈实刘青
关键词:气候模式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气候变化与淮河干流径流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气温、降水量、径流量数据和NCAR-CCM3、CSIRO_MK3和ECHAM5/MPIOM三个气候模式数据对该流域气候变化和淮河干流径流量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上,春秋两季气温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暖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1958-2007年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预估表明,淮河流域未来气温增幅明显,2011-2060年间三模式平均增温相对1961-1990年距平达2.61℃,降水相对1961-1990年距平变幅达-84.6至168.0mm之间波动,相对1958-2007年观测期淮河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2011-2060年淮河径流量可能存在上升趋势。
张正涛高超翟建青金高洁刘青
关键词:气候变化淮河流域径流量
不同重现期下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被引量:48
2014年
为探讨不同重现期情景下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变化,利用不同类型共20种分布函数拟合得到最大日降水量结果,并将其作为致灾因子,结合其他11种指标,定量化评价淮河流域不同重现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研究发现:①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为流域中上游干流蓄洪区及周边地势低洼地,流域中部、西南部以及东部部分地区为中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分布于流域北部与中南部。②随重现期增加(10a一遇至1000a一遇),最大日降水量空间分布变化为流域东部整体危险性逐渐减弱,西南部高值区域增幅较大;而最终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变化则表现为中高风险区保持相对稳定;高风险区与低风险区逐渐缩小,占流域总面积分别由8.3%、42.4%减小至3.2%与30.8%,风险高值保持稳定但区域集中程度越来越明显;中风险区则由28.3%增加至40.9%;整体呈现"流域东部大灾减少、小灾不断,西部高值区遇水成灾,北部中南部相对安全"的空间分布变化格局。
张正涛高超刘青翟建青王艳君苏布达田红
关键词:重现期暴雨洪涝灾害分布函数淮河流域
不同尺度和数据基础的水文模型适用性评估研究——淮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6
2013年
在淮河流域蚌埠站以上区域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NN)、HBV-D模型和SWIM模型等水文模型,评估不同时间、空间尺度和数据基础下水文模型的适宜性。得出:①时间尺度上三个模型对数据要求不同,ANN模型需要月尺度数据即可建立降水-径流关系且能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HBV-D和SWIM模型为日尺度水文模型,需逐日降水、温度和径流量等数据,SWIM模型还需作物管理、营养盐和土壤侵蚀等数据;②空间尺度上,ANN模型适应于大尺度,HBV-D模型适用于1×104km2及以上流域,SWIM模型更适合于1×104km2以下小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建立;③模拟效果分析,月尺度统计上ANN模型对水文模拟的整体效果较好,但不适合用于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文水资源等研究,而有物理基础的HBV-D和SWIM模型虽模拟的纳希效率系数不及ANN模型,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仍是较好的工具。
高超刘青苏布达翟建青胡春生
关键词:水文尺度水文模型淮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