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洁
- 作品数:19 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射性肺改变相关因素高分辨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 ,高分辨CT(HR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5 80例胸部肿瘤中放射性肺损伤的 86例行HRCT检查 ,观察其征象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总结 7种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将HRCT表现分为 4种类型 :片状渗出型 (8例 ) ,补丁实变型 (18例 ) ,含气不全型 (2 7例 )和浓密纤维化型 (33例 ) ,其HRCT表现不可逆 ,治疗只能缓解症状。结论 阐述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及HRCT表现与各型放射性肺炎预后的关系。正确使用肺组织的放射剂量 ,定期HRCT检查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 李而周卢惠珍刘雅洁夏丽天
- 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高分辨CT预后胸部肿瘤临床分型
- 喉风散加金因肽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
- 2005年
- 目的:观察双料喉风散加金因肽喷剂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作用。方法:125例鼻咽癌患者,其中37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为预防组,51例在出现放射性口腔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为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处理为对照组。结果:放疗剂量在DT20Gy时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分别是29.7%、70.6%和78.4%,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的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的放射性口腔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结论:双料喉风散加金因肽喷剂预防用药可推迟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均可降低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并可促进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 任浙平李先明吴超权吴冬陈善义刘雅洁闫茂生
- 关键词:放射性口腔炎双料喉风散
- 1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1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了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所有患者均经免疫组化证实ER、PR、Her-2为阴性。结果1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乳腺癌患者(774例)的17.1%,绝经前患者(91例)占68.9%,53.8%的患者(71例)发病时肿块大小为T2,39.4%患者(52例)腋窝淋巴结阳性。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共有33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20例死亡,23例同时出现2个部位以上的转移,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73.8%,总生存率为85.7%。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较淋巴结阴性患者明显增加(P=0.00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大多在治疗后2—3年发生多发转移,仅淋巴结状况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
- 曹华闫茂生郑涛许瑞莲陈亦欣王树滨刘雅洁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期的输液策略与肺水肿并发症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期的输液策略及肺水肿情况。方法选择ASAⅡ-Ⅲ级、心肺功能良好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3例,用红外线辐射体表加热技术,在静脉全麻下实施全身热疗26人次。连续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尿量,定期进行动脉、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和血糖监测,并以此调节输液量和成分。记录热疗各时段输液和肺水肿情况。结果热疗期输液:升温早期为(23.6±3.2)ml/(kg·h),恒温期(19.1±2.9)ml/(kg·h),降温期(9.3±3.6)ml/(kg·h);输液总量:晶体液(5168±578)ml,胶体液(1890±391)ml;热疗期体液呈正平衡约5000ml;热疗期肺水肿发生率为15.4%,热疗后24h内有53.8%的患者出现轻度肺水肿,热疗中发生肺水肿者,气道峰压持续升高(〉30cmH2O,1cmH2O=0.098kPa),肺氧合各指标明显下降,其输液速率和总量均高于无肺水肿者(P〈0.01)。结论热疗期应分时段输液管理,升温期较快、恒温期减慢、降温期控制输液;热疗期肺水肿发生率高,输液过快和过量可能会增加肺水肿的发生,热疗期呼吸力学和肺氧合等监测,对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陶明哲李涵葳袁静赵雷任永功刘雅洁
- 关键词:全身热疗输液肺水肿肿瘤
- 三乙醇胺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8
- 2005年
-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Trolamine Cream)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9月治疗125例鼻咽癌患者,其中37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作为预防组,51例在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作为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放射性皮炎较慢,在照射DT20Gy时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是29.7%(11例),而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6%(36例)和78.4%(29例),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27%和59%,均未出现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而对照组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达78%,其中Ⅲ度为5%,Ⅳ度为3%,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放射性皮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分别为5天、9天和13天。结论:三乙醇胺乳膏对急性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减轻皮肤放射性损伤和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为减轻患者痛苦、顺利完成放疗计划提供了良好保障。
- 任浙平李先明吴超权吴冬陈善义刘雅洁闫茂生
-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皮炎三乙醇胺乳膏
-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01年
- 刘雅洁蔡伟明
-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疗法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
- 超分割放疗联合同时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超分割放疗同时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远期疗效的影响及毒性反应。方法 59例Ⅲ、Ⅳ_a期初治NPC病人随机分为超分割放疗+化疗组;超分割放疗组;常规分割放疗组。鼻咽原发灶采用^(60)Co外照射,颈部淋巴结引流区采用^(60)Co前切线照射加β线或深部X线垂直照射。结果 放疗结束后3个月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分别为80.0%,68.4%和55.0%,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部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82.4%、52.9%和50.0%,其中化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生存率(70.0%,73.7%,65.0%)、局部肿瘤控制率(75.0%,68.4%,55.0%)、远处转移率(20.0%,31.6%,35.0%)和远地转移发生时间(16.8,14.7,12.1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化综合治疗组毒性反应以消化道和放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为主,均与常规放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超分割组急性口腔粘膜反应亦重于常规分割组(P<0.05)。结论 超分割放疗同时联合化疗可提高近期颈部淋巴结的完全消退率,但未能提高长期生存率、改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远地转移率,其毒性反应可耐受。
- 刘雅洁王瑞芝鄂明艳刘大为
- 关键词:鼻咽癌超分割放射治疗化学疗法
- 乳腺癌组织中三种耐药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包括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 MRP1)、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
- 王树滨刘雅洁隋广杰李玉莲陈辉树杨纯正
-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组织耐药蛋白肿瘤病理学蛋白表达
- 文献传递
- 30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含量检测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307例有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0例无复发转移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SGF含量,并对复发转移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TSGF含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复发转移患者血清TSGF含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0.01);无复发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TSGF含量无差异(P>0.05);复发转移患者化疗有效者化疗后血清TSGF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进展者化疗后血清TSGF含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稳定者化疗前后血清TSGF含量变化不大(P>0.05)。结论血清TSGF含量检测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疗效判断及随访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曹华闫茂生郑涛陈亦欣许瑞莲刘雅洁
-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比浊法
- 喉风散加金因肽防治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双料喉风散加金因肽喷剂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作用。
方法:2002年8月~2004年9月治疗了125例鼻咽癌患者,其中37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预防组),51例在出现放射性口...
- 任浙平李先明吴超权吴冬陈善义刘雅洁
- 关键词:双料喉风散鼻咽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