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绍龙

作品数:41 被引量:1,223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5篇翻译
  • 8篇英语
  • 7篇心理
  • 7篇双语
  • 7篇习得
  • 6篇词汇
  • 5篇知识
  • 5篇口译
  • 5篇二语水平
  • 4篇语言
  • 4篇实证调查
  • 4篇教学
  • 4篇词语翻译
  • 3篇心理学
  • 3篇心理学研究
  • 3篇学习者
  • 3篇研究方法
  • 3篇语词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机构

  • 19篇浙江工业大学
  • 17篇广东外语外贸...
  • 12篇扬州大学
  • 3篇广东警官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 1篇莱斯特大学

作者

  • 40篇刘绍龙
  • 12篇王柳琪
  • 3篇胡爱梅
  • 3篇曹佩升
  • 2篇肖善香
  • 2篇傅蓓
  • 1篇康丽英
  • 1篇章琦
  • 1篇刘学敏
  • 1篇吴华佳
  • 1篇仲伟合
  • 1篇操维维
  • 1篇夏忠燕

传媒

  • 4篇外语与外语教...
  • 4篇中国翻译
  • 4篇解放军外国语...
  • 4篇中国外语
  • 3篇现代外语
  • 2篇外语电化教学
  • 2篇外语教学
  • 2篇外语研究
  • 2篇外国语
  • 1篇西安外国语学...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外语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二语词汇深度习得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被引量:26
2003年
传统的词汇习得观认为,习得一个单词即指掌握它的形式和意义。长期以来,这一观点较少受到质疑,以致在外语教学中涌现出大量的以形式和意义相互匹配为核心的词汇练习和测试。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以意义为驱动力或目标的语言学习认知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介绍和讨论了与词汇知识深度相关的若干问题并且说明:个体词汇的完整知识和习得远远不只是形式和意义的简单匹配,而是一个“知识”与“能力”交互作用的多维集合的习得过程。
肖善香刘绍龙
中国翻译认知研究:问题、反思与展望被引量:25
2008年
本文基于对近10年来发表于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翻译认知研究文章的抽样分析,归纳出我国目前翻译认知研究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1)宏/微观研究:取向单一、深度不足;2)理论应用研究:层面单一、视野较窄;3)研究方法:"实证"短缺、"思辨"盛行;4)研究对象:趋轻避重、"扬长避短"。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本文就我国未来的翻译认知研究做出了探索性分析和展望,以期在理论视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诸方面给今后的同类研究提供启示。
刘绍龙夏忠燕
双语翻译过程中的译语词汇提取机制研究——基于双语语言提取理论的认知思考被引量:13
2011年
多年来双语语言提取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形成规模,但却较少涉及翻译的内在过程,尤其是双语翻译过程中的译语词汇提取。鉴于翻译与双语转换具有相似性,本文在梳理、分析双语言语产生中词汇提取的非特定与特定理论的基础上,思考与翻译转换过程中译语词汇提取相关的问题,并探索其运行机制和内在过程。
章琦刘绍龙
关键词:双语转换
双语词汇表征类型及其翻译通达(方向/质量)效应研究——一项基于不同二语水平的实证调查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旨在探索中国不同水平二语者的双语词汇表征类型及其对翻译词汇通达的影响效应。为此,研究者设计了两项实验并根据其数据归纳出以下结论:(1)双语间的联系类型和联系强度有赖于双语者的二语水平:低水平二语者倾向词汇联结型,高水平二语者倾向概念调节表征型;(2)双语词汇心理表征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连续体"状态:低二语水平者则靠近"连续体"的始端位置,高水平二语者趋向"连续体"的终端位置;(3)双语词汇表征类型的词语翻译通达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基于不同翻译方向的翻译质量的显著影响;(4)不同翻译方向上所呈现的速度和准确度的非对称性诠释了层级修正模型词名和概念之"联系"和"发展"的具体内涵。
刘绍龙操维维王柳琪
口译的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连续传译“过程”模式的构建被引量:32
2008年
本文凭借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并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翻译过程模式的分析和借鉴,提出了连续传译的神经心理语言学模式。该模式的整体设计、环节内容、五大区别性特征(如:口译流程的非线性、中介环节的突显/链接性、记忆系统的中心/纽带作用等)和其蕴涵的十七条理念不仅使之有别于同类翻译过程模式,而且使之具备较强的(连传)针对性和心理现实性。
刘绍龙仲伟合
关键词:连续传译
英语中介语错误及其动态范式——儿童及大学生BE动词习得错误的个案调查被引量:48
2000年
本文依据中介语理论、错误分析理论 ,对我国学龄儿童及大学生的英语助词习得展开了纵向的跟踪调查和研究。通过对大量习得事实的搜集、描述和定性分析 ,指出了英语助词习得的动态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点假设。
刘绍龙
关键词:二语习得
Researching L2 Word Knowledge Depth and Its Acquisition Patter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the Classroom Setting
L2 vocabulary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setting in China belongs in one of the major aspects of foreign langua...
刘绍龙
关键词:中文
文献传递
论双语翻译的认知心理研究——对“翻译过程模式”的反思和修正被引量:40
2007年
长期以来,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者大都将兴趣集中在对翻译产品(译品或译作)的描写、解释和争论上,而对译品的产生过程(即翻译的心理过程)的研究尚处在对国外成果的引进和介绍阶段。相关成果颇少,批评性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本文通过对"翻译过程模式"及其理论的七点修正和对"主体"研究的再思考,旨在说明:1)翻译过程的实质是心理的而非物质的;2)译品是由过程实现的,译者只有理解过程才有望改进翻译技巧,提高译作水平;3)贝尔的翻译心理模式并非真理,对其进行再认识、再反思将有益于学术心理的不断创新和翻译心理科学的早日建立。
刘绍龙
关键词:双语翻译
浅谈涉外广告翻译中的文化缺失被引量:1
2007年
涉外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目前我国涉外广告翻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以下三种:忽视西方文化的个体倾向;忽视受众国的文化传统及消费心理;文化霸权主义。
曹佩升刘绍龙
关键词:文化缺失
第二语言习得及其逻辑问题探析被引量:8
2000年
围绕第二语言习得逻辑问题介绍、分析两种观点:1) 语言模块假说; 2) 非语言模块假说。前者围绕UG ( 普遍语法)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又表现为“有神论”和“自然神论”之争; 而后者针对UG 对第二语言习得解释的局限性提出了各种“非UG”假说, 如认知/ 意动模式、联通模式。各种假说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注入了新的思想, 尽管争论的结果远未一致。
刘绍龙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