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秀红

作品数:31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4篇术后
  • 4篇切除
  • 4篇微生物酵素
  • 4篇肝细胞
  • 3篇蛋白
  • 3篇流感
  • 3篇甲型
  • 3篇甲型H1N1...
  • 3篇肝切除
  • 3篇肝硬化
  • 3篇部分肝切除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性
  • 2篇血清
  • 2篇压力性
  • 2篇压力性尿失禁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

机构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通辽市传染病...

作者

  • 31篇刘秀红
  • 14篇李宁
  • 7篇闫惠平
  • 4篇赵艳
  • 4篇赵晓飞
  • 3篇孔祥沙
  • 3篇孙莉波
  • 3篇廖慧钰
  • 3篇赵元顺
  • 3篇张爱英
  • 3篇张欣
  • 3篇赵一鸣
  • 3篇刘静
  • 3篇张倩
  • 2篇佟瑄
  • 2篇戴洁
  • 2篇李莉
  • 2篇张永宏
  • 2篇赵丹彤
  • 2篇檀玉芬

传媒

  • 7篇北京医学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2010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9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测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1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例,其他肝功能异常患者147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CA及其他相关自身抗体,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患者中,ANCA阳性16例,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7.6%。16例ANCA阳性患者中AIH11例,PSC3例,慢性乙型肝炎1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41例AIH中,11例ANCA阳性(11/41,26.8%),同时伴有ANA阳性,核型以均质型为主(8/11,72.7%);30例ANCA阴性者中,25例ANA阳性,核型多样化,均质型仅占20.0%(6/30)。结论本研究中AIH中的ANCA阳性率仅为26.8%,以高滴度为主;ANCA阳性AIH患者ANA均阳性,其核型以均质型为主,且未观察到特殊的临床特征。
孔祥沙闫惠平廖慧钰赵艳冯霞檀玉芬刘秀红张海萍李俊强
关键词: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应用及临床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实验室诊断季节性流感和世界大流行流感的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病毒培养被视为“金标准”方法,它敏感度特异度较好,但需要特殊的实验条件,费时耗力,不适用常规检测。血清学方法敏感性高,
张欣闫惠平刘秀红李宁金荣华赵艳檀玉芬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世界大流行血清学方法
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病毒核酸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通过对2009年6月1日-2009年12月8日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91例(死亡8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确诊住院病例的分析,了解发病期间H1N1病毒感染患者H1N1病毒核酸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简单易掌握的诊断数据。方法用实时RT-PCR检测H1N1病毒核酸及血常规,并对1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1N1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毒核酸阳性率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呈强负相关性(r=-0.950,P<0.001);H1N1病毒感染且并发肺炎的患者H1N1病毒核酸为阴性时其淋巴细胞百分数大于病毒核酸阳性时的淋巴细胞百分数(42.96±2.50>31.63±3.03,P<0.01);在发病前7天,随着发病天数的增加,肺纹理清晰的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数有平滑上升趋势,而肺纹理增粗和肺炎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数上升趋势呈巨齿样波动;8例死亡病例死亡前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20%,并在5%-15%范围内无规律波动。结论甲型H1N1病毒能引起淋巴细胞数量上的降低,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的高低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病情的轻重,当淋巴细胞百分比持续小于20%,预示病情危重。
刘秀红赵一鸣李莉张欣孙莉波闫惠平李宁
关键词:H1N1病毒核酸淋巴细胞百分比住院患者
微生物酵素对大鼠肝再生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服用微生物酵素(MF)活体肝移植术后患者肝脏再生速度比不服用的快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由于肠黏膜损伤而引发肠源性内毒血症,而MF能防止肝移植早期感染,其作用是否能促进肝再生值得研究。
刘秀红李宁赵晓飞戴洁周以健李勇陈铭佟瑄
关键词:微生物酵素肝再生活体肝移植部分肝切除肠黏膜损伤肝脏再生
微生物酵素和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切除后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微生物酵素对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模型[1],通过与对照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pHGF)组比较,在PH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20小时和168小时,留取血清,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stransferase,ALT)、血清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结果在PH12小时~120小时,促肝细胞生长素组AS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酵素组在48小时和72小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在12小时、24小时、72小时和120小时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酵素组在12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H后24小时、72小时~168小时,促肝细胞生长素组TB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H后24小时、120小时,微生物酵素组与对照组相比TB是降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促肝细胞生长素在72小时和120小时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酵素组在168小时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H后的某些时间点上,微生物酵素同促肝细胞生长素一样具有降低AST、ALT、TB和提高ALB合成,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刘秀红赵晓飞李宁夏仁品孙桂珍陈铭佟瑄
关键词:微生物酵素促肝细胞生长素部分肝切除肝功能
GPC3在肝细胞癌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s)家族的一员。通过糖基化的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表面。GPC3突变导致Simpson-Golabi-Behmel综合症(SGBS)。GPC3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细胞及血清中表达,包括肝细胞癌(HCC)、黑色素瘤和卵巢透明细胞癌。GPC3是H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GPC3与WNT形成复合体,激活经典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抗GPC3的单克隆抗体GC33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评估。人源化的hGC33单独用药或者与索拉菲尼联合治疗晚期或转移期肝癌患者,目前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
张爱英赵元顺张永宏刘秀红金伯旬李宁
关键词:GPC3HCC肿瘤标志物免疫治疗WNT信号通路
融合蛋白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2014年
目的构建人类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重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人类肝脏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出GPC3基因产物,与pMD-18 simple T载体进行连接构建出T克隆载体;从T载体上获取基因片段,并对pET-32a(+)空载体进行双酶切,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出pET-32a(+)-GPC3原核表达载体;对构建好的载体再次测序,并进行诱导表达。结果 PCR产物长度为837 bp,即扩增的GPC3 C末端长度,与NCBI网站的相比较,序列完全一致,说明pET-32a(+)载体中正确插入了目的片段,并且诱导表达出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Pet-GPC3载体,蛋白诱导表达成功。
刘秀红李宁武彦宁赵焕英李莉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表达融合蛋白
盆底器官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矫治手术治疗后护理的探讨
本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盆底器官脱垂矫治手术同时采用TVT-O治疗盆底器官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护理进行了探讨。其护理要点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患者健康教育、手术...
张倩刘秀红
关键词: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矫治手术术后护理
文献传递
微生物酵素对部分肝切除大鼠肝再生的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微生物酵素能否促进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模型[1],通过与对照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pHGF)组比较,在pH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20小时和168小时,留取相应肝组织,检测反映肝再生的指标肝再生率(Hepatic Regeneration Rate,HRR)、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在pH后12小时和24小时、微生物酵素组同促肝细胞生长素组一样与对照组相比,肝再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后12、24、72、120小时,微生物酵素组的P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5和P<0.05)。在pH后72小时和168小时PCNA出现高峰,微生物酵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酵素同促肝细胞生长素一样具有早期促进肝再生的作用。
刘秀红李宁赵晓飞夏仁品娄金丽戴洁周以健李勇
关键词:微生物酵素肝部分切除肝再生
科研技术平台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2016年
科研平台是医学研究生从事科学实践的重要基地。科研技术平台在医学研究生基本科研技术能力、科研创新思维培养、自我统筹管理能力提升以及课题完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晓霓王爽刘秀红许坚吉寇卜心陈德喜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思维管理能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