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添皇 作品数:25 被引量:52 H指数:5 供职机构: 梅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中我们选取2010 年1 月至 2015 年 12 月在我院住院有完整病历资料的 158 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详细分析病历资料,记录每个患者的24h内最差临床和实验室数据,以3个月时患者是否存活分为A组(存活组)和B组(死亡组),对两组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水平(ALB)、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总胆固醇(TC)、胆碱酯酶(ChE)、CTP评分(Child Turcotte Pugh, CTP)、钠离子(Na+)、MELD评分(model for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MELD-Na评分、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因素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BIL、CTP评分等升高、Na+离子水平降低和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是乙肝肝衰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TBIL、Na+水平降低、CTP评分升高、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是乙肝肝衰竭的预后不良因素,早期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对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刘添皇 邓丽红 何宗运 罗可关键词:乙型肝炎 肝功能衰竭 预后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联合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2004年 钟志雄 陈湘光 刘添皇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 溶栓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动脉栓塞 干扰素α-2b联合α1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2015年 目的探究干扰素α-2b联合α1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经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经α1胸腺肽治疗。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ALT、AST复常率分别为45.0%、50.0%,对照组分别为18.8%、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9、12个月HBs Ag转阴率分别为21.3%、3.2%、32.5%,对照组分别为5.0%、1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9、12个月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8.8%、62.5%、62.5%,对照组分别为31.3%、36.3%、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12个月QOL各领域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生理、社会关系评分分别为(63.1±10.2)分、(60.4±1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评分分别为(65.4±11.1)分、(64.6±13.5)分、(62.4±1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α-2b联合α1胸腺肽治疗,可有效清除HBV,提高患者免疫力,控制发生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雷南凤 刘添皇关键词:干扰素Α-2B Α1胸腺肽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免疫调节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ALT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周以及第24周时,治疗组ALT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4周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Be Ag恢复情况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12周,HBe Ag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以及治疗结束时,HBe Ag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药物临床起效较快,药物用作较明显,同时对于HBV的抑制效果较干扰素治疗更为明显和有效。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不断的探索、研究。 邓丽红 刘添皇 何宗运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脂微球携载前列腺素E_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围术期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004年 钟志雄 雷南凤 刘添皇关键词:脂微球 不稳定型心绞痛 介入治疗 围术期 纤溶系统活性 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阿德福韦酯是新型的核苷(酸)类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分别于2002年12月和2005年3月获美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FDA)批准上市。其抗病毒疗效已得到前期药效学和全球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实,可使患者获得病毒学、 刘添皇 何宗运关键词:阿德福韦酯 HBEAG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型肝炎病毒 大规模临床试验 DRUG 一种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评估并且优于MELD的预后评分系统 目的试图建立一种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评估并且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的预后评分系统。方法对存活组203例和死亡组196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进行MELD评分,同时选择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酐、肝性脑... 刘添皇 朱建芸 张绍全 谢仕斌 柯伟民 高志良文献传递 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320例,按照其治疗效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腹水、肝性脑病、肌酐、血氨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负相关,凝血酶原活动度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正相关。结论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刘添皇关键词:重型肝炎 预后 HBV感染不同阶段HBsAg水平的变化及与HBV DNA关系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阶段表面抗原定量(HBs Ag)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与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的1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V感染不同阶段将其分为IT(免疫耐受期)组40例,IC(免疫清除期)组42例,LR(低复制期)组50例,ENH(再活动期)组32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表面抗原定量水平,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患者HBV DNA水平,比较不同阶段患者HBs Ag水平与HBV DNA的关系。结果 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HBs Ag抗原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免疫耐受阶段表面抗原水平最高,对照组为45 766.81IU/m L,观察组为41 183.19 IU/m L,且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HBs Ag水平明显高于接受治疗的观察组(P<0.05);免疫清除期患者HBs Ag定量水平与HBV DNA呈明显相关性(r=0.57,P<0.05)。结论在HBV感染不同时期,患者HBs Ag滴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免疫耐受期最高,但患者血清HBs Ag水平仅与早期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时乙型感染病毒的复制相关,主要发生于免疫清除期。 何宗运 邓丽红 刘添皇关键词:HBV HBS AG 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早期乙型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对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早期乙型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72例早期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与病毒携带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TBIL、ALT、HBV-DNA分别为(267.27±87.25)μmol/L、(156.46±32.22)U/L、(3.24±1.47)log10 IU/ml;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HBV-DNA分别为(124.68±64.42)μmol/L、(97.95±21.37)U/L、(3.09±1.26)log10 IU/ml。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5.37±9.46)d,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为(4.27±1.25)d,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26.64±7.58)d,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为(2.83±0.63)d。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早期乙型重症肝炎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刘添皇 何宗运 邓丽红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恩替卡韦 抗病毒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