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梅 作品数:27 被引量:14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唐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AFP-L3浓度与AFP-L3百分含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的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是甲胎蛋白(AFP),但其在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脏疾病中亦可见不同程度升高,临床检测的敏感度较低[1]。研究发现,AFP具有糖链异质性,以小扁豆凝集素(LCA)作为外源性凝集素可将AFP分为LCA非结合型(AFP-L1,AFP-L2) 赵洪焕 黄彩云 韩素桂 张景华 李世龙 周秀艳 刘启为 胡文俭 马龙滨 刘洪梅 杨颖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AFP-L3 肿瘤标志物检测 小扁豆 慢性肝脏疾病 良性肝病 肝癌 甘露寡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甘露寡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甘露寡糖相关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环磷酰胺制造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给予甘露寡糖11 d后观察小鼠体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滴度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强度变化。[结果]甘露寡糖组体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抗体积数和左右后足重量差均较模型组提高(P<0.01)。[结论]适当剂量甘露寡糖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 马志红 张庆波 史相国 王哲彦 朱延军 刘洪梅关键词:甘露寡糖 脾脏指数 迟发型变态反应 小鼠 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的价值分析 2021年 分析体检期间肺癌筛查时肿瘤标志物与CT检测价值。方法:为分析胸部CT与肿瘤标志物检测价值,本院分析了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1年当中健康体检人群中早期肺癌筛查情况,选出确定肺癌患者4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肿瘤标志物检测)与观察组(胸部CT检测),各20例,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同时选出健康体检期间健康人群40例为健康组,观察阳性检出率,且对比不同检测方法临床效果。结果:健康者与肺癌患者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UFRA21-1)、癌胚抗原(CEA)对比显示,肺癌组升上明显;对40例患者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发现,观察组阳性例数较多,且阳性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由对比结果发现,胸部CT阳性检出率较较高,且肿瘤标志物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临床检测价值高。 刘静 刘洪梅 夏长金 赵林关键词:胸部CT 肿瘤标志物 唐山市城区女性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调查唐山市城区女性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降低女性肺癌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女性患者250例,同时选择250例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女性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后建立数据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15个暴露因素与唐山市城区女性肺癌发病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被动吸烟、住宅附近有大型污染工厂、职业接触粉尘、精神创伤、工作强度、曾服用口服避孕药为唐山市城区女性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常吃蔬菜水果、经常饮茶、经常关注自身健康为保护因素。结论:被动吸烟、住宅附近有大型污染工厂、职业接触粉尘、精神创伤、工作强度、曾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城市女性更容易患肺癌。 刘静 刘洪梅 李天一 夏长金关键词:女性 肺癌 顺铂联合1,25(OH)2D3对原代肺癌细胞凋亡和侵袭迁移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顺铂(DDP)与1,25(OH)2D3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肺癌细胞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肿瘤组织分离的原代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1,25(OH)2D3组、DDP组、DDP联合 1,25(OH)2D3组(联合作用组)。各组细胞经相应药物作用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Tran swell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DP组、 1,25(OH)2D3组、联合作用组具有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其中联合作用组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最强。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DP组、1,25(OH)2D3组、联合作用组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迁移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DP组、1,25(OH)2D3组、联合作用组的划痕愈合距离显著缩短,联合作用组的划痕愈合距离明显短于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2D3可提高DDP抗癌敏感性,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刘洪梅 刘静 李安平 王希柱 邱斌 韩素桂 李玉凤关键词:1,25(OH)2D3 凋亡 迁移 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检测联合CT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14年 0引言肝癌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约占全球的40%~45%,每年约有20余万人死于肝癌。目前,临床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理诊断、肝肿瘤标志物诊断以及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为诊断HCC的"金标准",但是临床标本的获得较为困难,实际操作技术难度较大,这就使得病理诊断HCC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甲胎蛋白(AFP) 黄彩云 韩素桂 张景华 杨颖 胡文俭 周秀艳 赵洪焕 刘启为 刘洪梅 马龙滨 徐康 李颖关键词:甲胎蛋白异质体 CT扫描 肝细胞癌 酵母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为维护人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每批20只小鼠随机分为酵母多糖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酵母多糖组每天灌服0.2 ml浓度为80 mg/ml的酵母多糖溶液,正常对照组每天灌服0.2 ml 0.9%氯化钠溶液,11 d后处死,测定小鼠各项免疫指标。(1)固有免疫:半体内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2)细胞免疫:小鼠后足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3)体液免疫:血凝法测定小鼠血清中溶血素含量;(4)免疫系统:对脾脏和胸腺称重计算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酵母多糖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29.3±1.95)%、0.43±0.03,明显高于正常小鼠组的(25.7±2.05)%、0.39±0.18(P<0.01);酵母多糖组小鼠左右后足重量差为(22.1±2.4)g,与正常组小鼠的(17.9±3.3)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酵母多糖组小鼠抗体积数为33±4,高于正常组小鼠的32±7(P<0.05);酵母多糖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分别为5.50±0.20、2.21±0.35,分别较正常组小鼠的5.01±0.28、1.87±0.33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酵母多糖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食用发酵食品有助于身体健康。 刘丽 郑全辉 张庆波 葛淑芝 刘洪梅关键词:酵母多糖 食品卫生 免疫功能 食管癌抗原联合金葡素诱导杀瘤性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体外应用超抗原金葡素C型(SEC)联合食管癌可溶性抗原(TSA)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产生细胞毒T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探讨其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经TSA、超抗原SEC联合作用,进行体外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和细胞毒试验测定细胞因子含量和杀伤活性。结果:经TSA与超抗原SEC联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在刺激后72h达到峰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EC、TSA以及SEC与TSA联合刺激,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从第1天开始升高,在3d达峰值;并且联合刺激的淋巴细胞组诱导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0.05),对TSA来源的食管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结论:肿瘤可溶性抗原与超抗原SEC联合应用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并产生高效特异性的抗肿瘤效果。 李树义 刘洪梅 张庆波关键词:肿瘤可溶性抗原 超抗原 食管癌疫苗抗癌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食管癌可溶性抗原和超抗原SEC构建的肿瘤疫苗的抗癌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培养食管癌细胞Eca109,提取其抗原成分,和超抗原金葡素SEC构建成肿瘤疫苗;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肿瘤疫苗联合作用,进行体外培养,进行增殖,成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效应细胞表型;细胞毒试验检测其杀伤活性,FCM测定效应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肿瘤疫苗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最强,于72 h达到高峰,并且上调CTLs中CD8^+T细胞群。肿瘤疫苗刺激的淋巴细胞组诱导的CTLs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0.01)。经效应细胞作用后,靶细胞的凋亡率为32.44%,而对照组仅6.38%的细胞凋亡,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抗原与超抗原构建的肿瘤疫苗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并产生高效、特异的抗肿瘤效果,效应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马淑芹 郑全辉 张庆波 幺文博 刘洪梅 杨雷 刘丽关键词:肿瘤疫苗 肿瘤可溶性抗原 生物治疗 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4例有效性观察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起始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治疗组)及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每日胰岛素用量、体质量指数、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餐后2 h C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和体质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和结束时每日胰岛素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降糖效果显著,不会增加患者体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并能够促进胰岛功能修复。 杨柳 田丽 孟宪杰 刘洪梅 张晋冀关键词:阿卡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