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江

作品数:35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定年
  • 6篇锆石
  • 6篇花岗岩
  • 6篇藏南
  • 6篇拆离
  • 5篇同位素
  • 4篇淡色花岗岩
  • 4篇地震
  • 4篇地震断裂
  • 4篇地震断裂带
  • 4篇地质
  • 4篇断层
  • 4篇断裂带
  • 4篇汶川地震
  • 4篇汶川地震断裂...
  • 4篇裂带
  • 4篇变质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杂岩

机构

  • 20篇北京大学
  • 1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2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中国地震局
  • 4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5篇刘江
  • 14篇张进江
  • 8篇郭磊
  • 7篇王晓先
  • 6篇闫淑玉
  • 5篇戚国伟
  • 3篇李海兵
  • 3篇王化齐
  • 2篇张波
  • 2篇董英
  • 2篇刘江
  • 2篇王佳敏
  • 2篇张茂省
  • 2篇李彦娥
  • 2篇罗立群
  • 2篇张戈
  • 1篇张新社
  • 1篇李鹏远
  • 1篇刘永健
  • 1篇陈博

传媒

  • 3篇地质科学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岩石学报
  • 2篇西北地质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矿冶工程
  • 1篇西北水电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1985
  • 1篇198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负面清单法的地下空间资源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负面清单法的地下空间资源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通过信息采集、传输、存储等技术建立地下空间利用的负面清单数据库;从设备中调用负面清单信息,从负面因素的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危害性进行全...
张茂省王化齐董英孙萍萍李林张戈刘江
华北北缘大青山小井沟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加深对华北北缘晚古生代构造背景以及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的认识,对华北北缘大青山地区小井沟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分别利用LA-MC-ICP-MS,ICP-AES和ICP-MS等方法进行锆石U-Pb测年,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以及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小井沟岩体侵位于二叠纪,侵位年龄为275±1 Ma(MSWD=0.93)。该花岗岩具有高硅(Si O2=70.72%~72.64%)、高钾(K2O=4.19%~4.23%)的特点,A/CNK均约为1.1,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87.67~101.51μg/g,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微弱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K,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Y,Yb,Lu等),应该是由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该花岗岩的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9.56^-5.00),模式年龄(TDM2)在1.91~1.61 Ga之间,表明华北陆块古元古代的地壳岩石应该是其主要物源,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参与。结合整个华北北缘二叠纪花岗岩的岩浆演变特征,小井沟岩体应形成于由俯冲向碰撞-后碰撞转变的过渡时期,古亚洲洋可能在晚二叠世之前已闭合。
莫南郭磊童英王涛刘江李建波
关键词:华北北缘锆石U-PBHF同位素二叠纪后碰撞
氮分子激光器泵浦的红外染料激光器和NdPs O/14晶体的激光感生荧光光谱及上转换荧光
刘江
关键词:荧光光谱
内蒙古大青山-盘羊山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对华北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
2024年
内蒙古大青山和盘羊山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对华北克拉通北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大青山以北的盘羊山逆冲体系,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古亚洲洋的闭合,晚侏罗世可能受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影响而重新活动。大青山地区发育4期中—新生代变形构造,从老至新依次是:SE-NW向伸展形成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NW向逆冲的大青山逆冲体系、以不变形花岗岩为核心的构造穹窿、大青山山前断裂及高角度正断层。发生于约142~132 Ma的SE-NW向伸展,形成于造山增厚地壳的重力垮塌,并形成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和相关的拆离体系。大青山逆冲体系形成于约130~120 Ma,代表造山过程中地壳荷载与板块汇聚的抗衡导致的构造反转,另一可能是古太平洋俯冲的远程效应。自约120 Ma以来,大青山处于一个构造-热松弛期,导致该区约120~90 Ma的冷却事件被广泛记录,并形成以不变形花岗岩(约114 Ma)为核心的穹窿构造;这些事件可能与华北克拉通的峰期破坏相关。大青山山前断裂和相关的高角度正断层开始于始新世,可能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和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的远程效应所致。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次克洋的闭合导致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壳增厚,引发早白垩世造山晚期的垮塌和伸展,形成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自120 Ma开始,大青山开始受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影响,并形成后造山伸展。新生代,大青山受新特提斯和太平洋构造域的远程影响。
张进江郑剑磊王海滨郭磊刘江戚国伟
关键词:新生代逆冲华北克拉通北缘
内蒙古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中生代逆冲构造活动的40Ar-39Ar定年被引量:25
2009年
内蒙古大青山呼和浩特段北侧发育3条走向北东东、指向北西的逆冲断层,并与被其分割的3个逆冲席体及一个原地系构成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逆冲断层上盘底部发育较深层次的糜棱岩,下盘顶部多发育低温的千糜岩。本研究在构造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宏-微观岩石矿物学分析,采用^(40)Ar-^(39)Ar定年对该逆冲体系的活动时间进行约束。逆冲断层带内3个千糜岩绢云母^(40)Ar-^(39)Ar年龄范围为120~119Ma,另一样品给出了120Ma的概率统计峰值年龄。千糜岩为低温同变形变质产物,细粒绢云母为同变形新生矿物,其^(40)Ar-^(39)Ar年龄可代表变形年龄。侵位在断层内弱变形的花岗闪长岩为同构造晚期侵位,角闪石^(40)Ar-^(39)Ar年龄限定其冷却时间下限为121Ma,概率统计峰值年龄为119Ma。逆冲断层上盘底部发育较高温的糜棱岩,而低温千糜岩的形成时间应属于变形后期。因此,120Ma至119Ma期间,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的逆冲作用应已是处于变形晚期。
张进江戚国伟郭磊刘江
关键词:逆冲作用千糜岩
非晶型碳断层脉--汶川地震断裂带地震信息记录
刘江李海兵
关键词:汶川地震断裂带
大青山伸展拆离断层运动学涡度研究及构造指示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在华北北缘的大青山伸展拆离断裂带叠加在中生代逆冲断层之上,其韧性剪切带在变质核杂岩南北两侧出露,运动学指向为上盘向南东向拆离。运动学涡度分析表明,大青山拆离断层剪切带早期(较高温)简单剪切分量不断增加直至简单剪切;拆离断层总体平均涡度Wm简单剪切分量沿拆离断层上盘运动方向增大,与韧性剪切带先垂向颈缩、后水平伸展的被动式伸展有关。晚期(较低温)简单剪切分量降低、纯剪切分量增加,即拆离断层剥露过程中,脆韧性-脆性破裂面形成的变形分解导致纯剪切分量的增大。
刘江张进江郭磊戚国伟
关键词:运动学涡度伸展断层
“双碳”目标下矿区减排增汇潜力挖掘及路径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矿区作为碳排放的重要区域,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治理区。减排增汇的潜力挖掘和路径分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双碳”目标实现,深入分析矿区减排增汇的紧迫性、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矿区增汇减排的提升路径,促进矿区逐渐步入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王化齐李彦娥李彦娥刘江孙芳强李成柱
内蒙古大青山晚中生代构造演化
晚中生代,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地区经历复杂构造演化,具体包括盘羊山逆冲断层、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和高角度正断层等主要构造体系。本文在野外考察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它们的空间切割关系和时间顺序。  上...
刘江
关键词:逆冲构造变质核杂岩晚中生代
藏南错那淡色花岗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1
2016年
藏南错那淡色花岗岩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部。对其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结晶年龄为17.7±0.3Ma,代表中新世的地壳深熔作用。淡色花岗岩样品具有高的Si O2(74.46%~75.57%)、Al2O3(14.07%~14.64%)和K2O(4.19%~4.85%)含量,高的K2O/Na2O值(1.09~1.31)和A/CNK值(1.15~1.25),富集Rb、Th和U,亏损Ba、Nb、Sr、Zr等元素,显示高的Rb/Sr值(17.75~29.50)和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18~0.26),属于壳源成因的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样品具有高的Isr值(0.78982~0.79276)和低的εNd(t)值(-19.5^-18.2),可与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GHC)中的变泥质岩对比,暗示其来自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样品的Isr值较高,而Sr浓度较低,且随着Ba浓度的增加,Rb/Sr值逐渐降低,表明淡色花岗岩是无水条件下白云母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熔融可能与藏南拆离系(STDS)伸展拆离导致的构造减压有关。错那淡色花岗岩的形成反映了地壳伸展减薄背景下,构造减压导致的中下地壳中含水矿物脱水熔融,并沿STDS上升侵位的动力学过程。
王晓先张进江闫淑玉刘江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SR-ND同位素藏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