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正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2篇新复方
  • 2篇药物
  • 2篇药物应用
  • 2篇药物应用分析
  • 2篇用药
  • 2篇色谱
  • 2篇剖宫产
  • 2篇切除
  • 2篇子宫肌
  • 2篇子宫肌瘤
  • 2篇子宫肌瘤切除
  • 2篇围术期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2篇抗菌药物应用
  • 2篇抗菌药物应用...
  • 2篇肌瘤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刘正
  • 6篇冯欣
  • 3篇王奕博
  • 2篇王爱华
  • 2篇倪健
  • 2篇韩朝宏
  • 2篇李心蕾
  • 2篇马小磊
  • 2篇宋宝玉
  • 2篇李轶凡
  • 2篇肖黎明
  • 2篇尹兴斌
  • 2篇周京伊
  • 1篇姜英
  • 1篇冯迟
  • 1篇吴琦
  • 1篇袁偲偲
  • 1篇吴琦

传媒

  • 3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辨证分型及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本文将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治疗分为热、虚和瘀3个证型,包括虚热型、实热型、肾虚型、脾虚型及血瘀型,需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指出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强调辨证论治,注重补肾固本,滋阴养血,清热止血,行气化瘀;在中药的选择上注重选取滋而不腻,补气而不生热的中药。同时配以少许止血活血之品。同时本文总结了常用的中药,通过对近十几年相关文献的总结归纳,从现代药效试验的角度分析了中药药效的差异,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和用药进行探索。
姜英刘正冯欣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辨证论治中药
新复方珍珠散及其膏剂的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研究新复方珍珠散和膏中冰片、人工麝香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石油醚-甲苯-乙酸乙酯(9∶3∶2)为展开剂,鉴别异龙脑和龙脑;以石油醚-二氯甲烷(2∶3)为展开剂,鉴别麝香酮。采用Agilent 7890 B气相色谱仪,FDI检测器,色谱柱为Thermo-TG-WaxMS GC(0.25 mm×30 m,0.25 mm);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1 mg/ml;进样口温度200 ℃;检测器温度250 ℃;分流比为10∶1;进样量1 μl;程序升温。结果 异龙脑、龙脑、麝香酮在0.001~1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回收率在95%~105%范围内。薄层中异龙脑、龙脑、麝香酮得以较好鉴别。结论 该方法简便合理,可用于新复方珍珠散和膏中冰片、人工麝香的质量控制。
杜梓萱丁杨明李雅楠王奕博尹兴斌王爱华刘正冯欣倪健
关键词:色谱法色谱法人工麝香异龙脑龙脑麝香酮
复方珍珠膏药效学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复方珍珠膏药效学及安全性。方法:以KM小鼠为模型进行抗炎、止痒、镇痛、经皮急性毒性实验;以豚鼠为模型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多次给药皮肤刺激、皮肤致敏及经皮急性毒性实验;以雌性SD大鼠为模型进行肉芽肿实验及破损皮肤瘢痕实验。结果:皮肤刺激实验、皮肤过敏实验药物观察期间未见豚鼠皮肤有红斑和焦痂形成;破损皮肤瘢痕实验药物观察期间未见大鼠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且其皮肤在2周内恢复;豚鼠和KM小鼠1d内以最大给药量(5000 mg·kg^(-1))经皮给予2次复方珍珠膏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复方珍珠膏具有抗炎、止痒、镇痛、抗增生的作用,外用无刺激性、过敏性及毒性,且不会造成皮肤瘢痕,预期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刘正杜梓萱王奕博王爱华冯欣
关键词:刺激性过敏性
180例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切除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医院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1年1月至5月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以单一用药为主;97.22%的患者为术后用药,97.22%的患者给药疗程大于48 h。结论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但用药时机存在一定问题,需加强监督管理。
肖黎明周京伊李心蕾吴琦宋宝玉刘正韩朝宏
关键词: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随访研究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随访继续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均给予地屈孕酮首次剂量40 mg/次口服,之后改为30 mg/次,2次/d。按照治疗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收集两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300例患者治疗有效245例(81.67%),治疗无效55例(18.3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的年龄、孕次、流产次数、产次、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率较小,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孕次(较多)、产次(较多)、流产次数(较多)、EMAb阳性是影响地屈孕酮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β-HCG(较高)、P(较高)、E_(2)(较高)是影响地屈孕酮治疗效果的保护因素(P<0.05)。随访结果显示:继续妊娠的245例患者平均分娩孕周(39.43±1.06)周,产妇结局:出现产后出血6例,产后胎盘粘连17例;新生儿结局:Apgar评分为(9.43±0.20)分,出现早产2例,畸形1例,永存右脐静脉1例。结论:年龄、孕产次数、流产次数、EMAb阳性、血清β-HCG、P、E_(2)是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效果的影响因素,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是否会增加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仍需进一步研究。
马小磊冯迟李轶凡刘正冯欣
关键词:地屈孕酮先兆流产疗效影响因素
我院180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5月份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单一用药为主;97.22%的患者为术后用药,9...
肖黎明袁偲偲李心蕾吴琦宋宝玉刘正周京伊韩朝宏
关键词:围术期抗菌药物
文献传递
我国妇女人群安全用药知信行现况的多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结构方程构建安全用药的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模型,分析各因子间的作用机制,并比较不同教育情况差异,为有针对性地提升我国妇女人群安全用药水平提供干预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科协“智爱妈妈行动”项目《中国妇女用药安全行为风险KAP调查研究》2017~2020年数据库,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产生KAP水平差异的人口学特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安全用药KAP模型拟合度和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多组结构方程探索不同教育情况下各潜变量的内部关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知识得分(27.88±6.36)分(10~50),态度得分(15.19±5.03)分(6~30),行为得分(35.22±7.75)分(10~50),不同居住地在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教育情况和工作状况在知识和态度得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构方程模型潜变量间作用机制,知识对安全用药行为影响的直接效应为-0.128,而通过态度产生影响的间接效应为0.078,安全用药知识对安全用药行为影响的总效应为-0.050。安全用药态度对行为的直接效应是0.154。多组结构方程结果,不同教育水平KAP模型形态基本一致,结构权重检验不一致(Δχ^(2)=386.71,Δdf=23,P<0.01)。不同教育情况安全用药KAP模型作用机制,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作用强度存在差异。结论知识不足和行为误区是导致受我国妇女人群用药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知识通过态度对行为起影响作用,并不直接影响行为。不同教育水平的KAP模型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教育水平应采取不同的安全用药KAP水平提升策略。
李轶凡冯欣马小磊王安妮刘正
关键词:安全用药问卷调查妇女人群
新复方珍珠膏的质量控制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新复方珍珠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新复方珍珠膏中猪胆粉的薄层色谱(TLC)以胆酸、猪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为对照品,异辛烷-乙醚-冰醋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鉴别。新复方珍珠膏中猪胆粉的牛磺猪去氧胆酸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采用LC-20AT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SPD-20A检测器;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_(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03 mol·L^(-1)磷酸二氢钠(磷酸调pH=4.4),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薄层色谱中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分离良好。牛磺猪去氧胆酸在0.095 2~1.904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方法回收率为99.45%,RSD=2.41%(n=6)。结论:对新复方珍珠膏中猪胆粉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合理,可用于新复方珍珠膏的质量控制。
杜梓萱倪健王奕博张海英刘正冯欣尹兴斌
关键词:猪胆粉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