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琴
- 作品数:40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构及VEGF阳性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球囊损伤的动脉血管壁血管重构及VEGF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组,构建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对照组只喂标准兔饲料,实验组喂标准兔饲料及重组人脑利钠肽0.1 mg·kg^(-1)·d^(-1)皮下注射20 d。术后4周,活体取损伤的动脉组织。制作常规病理切片以及VEGF免疫组化切片。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重构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血管内弹力膜下面积、外弹力膜下面积、残余管腔面积较对照组增大(P<0.05,P<0.01),面积狭窄率较对照组缩小(P<0.01),2组中膜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内皮细胞浆、平滑肌细胞浆内VEGF表达减弱。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改善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构,抑制VEGF阳性表达。
- 刘树琴于艳云谢宏文于珂
-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血管重构血管重建术再狭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141例异常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孔敬博刘树琴刘瑞菊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32例)和螺内酯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另加螺内酯20mg,2次/d,观察期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螺内酯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1.3%,P<0.05);两组治疗后BNP、LVEDd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螺内酯组血浆BNP浓度由(839±67)ng/L降至(359±51)ng/L(P<0.01),LVEDd由(66.01±3.7)mm降至(59.1±2.4)mm(P<0.05),LVEF由(36±1.2)%升至(49±5.9)%(P<0.01),且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
- 刘树琴庞英周敏张雪松
- 关键词:螺内酯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72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浆H-FABP、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存活组治疗前血浆H-FABP、NT-proBNP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H-FABP浓度明显升高,检测血浆H-FABP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王晓华刘树琴金跃王英丽
- 关键词:肺栓塞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预后
- 硝普钠雾化吸入治疗肺心病并右心衰竭的护理观察
- 2006年
- 目的:观察硝普钠雾化吸入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右心衰竭病人57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7例)予以常规抗炎,解痉,平喘,持续低流量吸氧,适当强心,利尿,雾化吸入等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雾化器内再加硝普纳50mg雾化吸入,2次/d,观察疗效。结果:入院第5d显效者:观察组10例(33.3%),对照组3例(11.1%),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70%,对照组37%,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入院第10d总有效率:观察组93%,对照组74%,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入院第15d两组疗效及总有效率则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雾化吸入硝普钠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有助于早期缓解症状,且应用安全。
- 庄芳刘树琴
- 关键词:硝普钠肺心病
- 螺内酯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及VEGF阳性表达的影响
- 刘树琴孔敬博薛玉增任海舟周敏路玉桥冯亚新
- 本课题旨在揭示螺内酯与血管重塑的关系,螺内酯对损伤修复的动脉血管壁VEGF阳性表达的影响,以及血管重塑与VEGF阳性表达的关系,并探讨螺内酯是否能成为PCI术后防治再狭窄的药物。结果显示:实验组内弹力膜下面积、外弹力膜下...
- 关键词:
- 关键词:螺内酯
- 氨氯地平与地尔硫卓缓释片联合治疗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地尔硫卓缓释片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初诊轻中度EH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5~10 mg,1次/d)与地尔硫卓缓释片(90 mg,1次/d)联合治疗组(联合组,n=56)或氨氯地平单用组(氨氯地平组,5~10 mg,1次/d,n=55),随防12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随访12月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联合组血压下降幅度为-36 mmHg,单用组为-22 mmHg,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FMD提高[氨氯地平组,治疗前(7.3±1.9)%比治疗后(9.6±2.2)%;联合组,治疗前(7.4±2.0)%比治疗后(11.1±2.3)%],一氧化氮升高,内皮素1降低(均P<0.05);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联合组降低血压,增加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内皮素1,改善肱动脉的血管内皮功能都较明显(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校正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后,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是FMD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地尔硫卓缓释片联合治疗改善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降低血压、减少内皮素1分泌、增加一氧化氮水平有关。
- 任海舟刘树琴刘以林
- 关键词:氨氯地平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
- 食管裂孔疝四例误诊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00年
- 谢佳平刘树琴谢宏文李森林付博
- 关键词:隔疝误诊病例报告
-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收治的的行介入手术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术后40 mg/d口服30 d,30 d后改为维持剂量20 mg/d;对照组术前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肌损害标志物水平。结果 2组患者术后CTnI、CKMB值均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较研究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第1天2组患者CRP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患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7 d的Pro-BNP值均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组术后Pro-BNP值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及体内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 王晓华刘树琴王英丽金跃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型
- 吗啡、乌拉地尔静脉缓注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吗啡、乌拉地尔联用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18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联用吗啡、乌拉地尔进行治疗,观察心率、血压、临床表现及肺部体征变化。结果总有效率100%,心率、血压、肺部体征得到良好改善。结论联用两者较常规治疗抢救成功率更高,不良反应少。
- 刘树琴郭春明高航于珂庄芳
- 关键词:吗啡乌拉地尔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