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敬

作品数:22 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1篇电子电信
  • 7篇机械工程
  • 6篇理学

主题

  • 7篇选通
  • 7篇距离选通
  • 7篇距离选通成像
  • 6篇偏振
  • 6篇激光
  • 5篇光电
  • 4篇渥拉斯顿棱镜
  • 4篇棱镜
  • 4篇光电成像
  • 3篇水下
  • 3篇水下成像
  • 3篇探测器
  • 3篇图像
  • 3篇激光成像
  • 3篇红外
  • 3篇成像
  • 2篇电子快门
  • 2篇视域
  • 2篇水下激光
  • 2篇图像校正

机构

  • 2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22篇刘敬
  • 22篇金伟其
  • 17篇王霞
  • 5篇李海兰
  • 5篇裘溯
  • 5篇黄有为
  • 4篇夏润秋
  • 4篇曹峰梅
  • 3篇杜岚
  • 3篇许凯达
  • 2篇管文
  • 2篇徐超
  • 2篇陈振跃
  • 2篇梁建安
  • 2篇王亚慧
  • 1篇丁琨
  • 1篇储开丽
  • 1篇蔡毅
  • 1篇李力
  • 1篇田莉

传媒

  • 4篇红外与激光工...
  • 4篇红外技术
  • 2篇光学学报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光学技术
  • 1篇兵工学报
  • 1篇应用光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分离渥拉斯顿棱镜同时偏振成像系统设计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实现对动态目标场景的偏振成像,设计了双分离渥拉斯顿棱镜同时偏振成像系统。该系统将分振幅与分孔径相结合,在两个探测器上同时获得四幅偏振分量图像,实现动态场景的偏振成像。在简述系统设计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系统光学系统、核心器件以及系统光机结构的设计,并分析系统的偏振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偏振分光性能较好,四幅8 bit偏振消光图像的残留灰度均在15以下;外触发信号同步控制透射和反射光路,系统最高帧频可达90 Hz,在帧频为25 Hz时同步采集了动态场景的偏振图像,并分析了场景的偏振度和偏振方位角信息,实现了动态场景的偏振成像;系统能够对最近成像距离以外的任意距离的目标清晰成像,系统分辨率达到76.9 cyc/mrad。
刘敬金伟其王亚慧王霞
关键词:成像系统渥拉斯顿棱镜
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与脉冲展宽的时序模型被引量:12
2010年
基于距离选通原理,深入分析了水下脉冲传输和探测器选通接收间的时序关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距离选通时序模型;基于搭建的水下脉冲激光距离选通实验平台,设计了专门的模型验证实验。实验与仿真结果的一致性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水下距离选通成像过程,预测成像对比度随延迟时间的变化,可用于实际选通系统的性能预测和优化设计。此外,还借助模型讨论了各参量对成像对比度的影响,并介绍了利用距离选通技术直接测量水下脉冲时间展宽的方法。
黄有为王霞金伟其丁琨李海兰刘敬
关键词:水下成像激光成像距离选通
THz焦平面连续波透射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积及对比度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了THz辐射和THz焦平面器件的特性,分析了THz焦平面探测器连续波透射成像系统的能量传输过程。考虑大气衰减、器件限制等影响因素以及连续激光照射、目标场景与焦平面探测器之间的信号传递关系,推导出了连续波透射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积及对比度两个重要的参量模型。然后设计并组建了连续波THz透射成像系统。根据所建模型分别对信封中的环三亚甲基三硝铵(RDX)粉末和塑料盒中的金属刀片两种不同被测物体的成像面积及对比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理论推导的两种实例其最大成像面积可达4.74cm×6.32cm和3.534cm×4.712cm,图像对比度分别为0.242 2和0.306。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成像系统进行了对比,该系统的成像面积为3cm×3cm或4cm×4cm,与本文推导结果处于同一数量级,由此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田莉金伟其蔡毅刘敬王霞
关键词:照明系统
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及其组合应用模式综述被引量:4
2012年
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与热成像系统组合应用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发展趋势之一。简要阐述了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结合国外最新出现的主/被动成像组合模式,介绍了四种典型实验系统:单纯的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短波红外距离选通成像+热成像组合系统、热成像+激光雷达共光路组合系统、多波段双模成像系统,分析了各组合系统的结构组成、核心器件和技术优势;介绍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着重介绍了两种新的成像模式——非视域成像模式和双基成像模式。分析了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发展新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和装备具有参考价值。
许凯达金伟其裘溯刘敬张强辉
关键词:距离选通成像
水面波动和水体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方法被引量:5
2017年
水面波动对水下图像造成的畸变和水体湍流造成的模糊等严重制约了空中对水下目标探测、水下透空目标警戒、海上搜救等的应用,实现畸变和湍流校正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复原水面波动和水体湍流引起的图像失真的研究进展,给出了基于幸运块(lucky patch)选择的校正、基于图像配准的校正、基于水面波形估计的校正和基于图像退化模型的校正四大类方法的特点及典型的图像复原效果,并分析了复原水面波动和水体湍流退化图像复原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鲁啸天杨天鸣金伟其刘敬温仁杰
关键词:图像复原图像配准
海面环境中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被引量:7
2016年
诸多实验证明海面辐射具有偏振特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海面目标探测能力的相关理论。利用T.Elfouhaily提出的海浪方向谱模型反演出海浪高度分布;通过一种基于Monte-Carlo光线逆追踪的方法分析了海面的红外偏振辐射特性;根据Stokes矢量分量的噪声特性建立了Stokes矢量各分量的最小可分辨温差值(MRTD)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tokes矢量分量的MRTD与场景的表观温差(ATD)的差异建立了海面环境中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
夏润秋王霞金伟其梁建安刘敬
基于可见光偏振成像的实时非接触水面波纹测量方法
一种基于可见光偏振成像的实时非接触水面波纹测量方法,首先利用偏振成像系统获取水面反射光的多偏振态图像,根据多偏振态图像计算反射光的偏振度和偏振方位角;然后利用偏振度,结合菲涅尔定律计算出入射至水面光线的入射角;最后基于偏...
金伟其刘敬王霞裘溯陈振跃管文
文献传递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进展被引量:41
2014年
不同物体不同状态存在明显的红外偏振差异,可以构成目标探测信息。简述了利用红外偏振成像技术进行目标探测的物理本质,重点阐述了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原理,列举了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模型,介绍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优势,归纳总结了偏振成像系统结构分类及其特点,叙述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在目标探测与识别领域的进展,详细叙述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理论、实验基础研究和在目标探测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分析了中/长波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特点,并对发展国内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提出了建议。
王霞夏润秋金伟其刘敬梁建安
关键词:偏振特性
基于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的非视域成像应用被引量:16
2012年
非视域成像是国外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成像模式,能够绕过拐角对难以直接观察的场景进行成像。介绍了基于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的非视域成像模式,给出了国外的几个典型非视域成像实验及其结果。搭建了基于532 nm激光器和ICCD探测器的距离选通成像系统,以窗户玻璃和墙面瓷砖作为中介反射面,分别获得了50 m和20 m处目标的非视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非视域成像的效果与中介反射面的反射特性有关,许多具有一定镜面反射特性的建筑材料均可作为中介反射面,用于非视域成像;非视域成像模式在城市巷战、公安侦察以及抗灾救援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光电成像模式。
许凯达金伟其刘敬裘溯田训卿
关键词:距离选通成像激光成像
透明物体面形偏振成像测量技术综述被引量:3
2014年
无偏漫射光被物体反射后变为部分偏振光,菲涅尔定律阐明了入射角和反射光偏振度的定量关系。入射面的方位角和反射光的偏振角存在90°的方位差,由此可以获得入射面的方位角。综述了透明物体面形偏振成像测量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Lawrence B Wolff提出的反射模型及透明物体反射光类型;进一步介绍了基于镜面反射光偏振特性的透明物体面形偏振成像测量原理,并针对测量中存在的入射角和入射面方位角歧义问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消除入射角和消除入射面方位角歧义的方法。鉴于已有算法均假定反射光线平行于偏振成像系统的光轴,但实际应用中常常不能满足这个假设,为此简单介绍了作者提出的基于向量运算的透明物体面形偏振成像测量方法;最后分析了透明物体面形偏振成像测量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刘敬金伟其王霞王亚慧夏润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