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彦婷

作品数:22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皮肤
  • 5篇光老化
  • 4篇小鼠
  • 4篇激光
  • 3篇全反式
  • 3篇全反式维A酸
  • 3篇痤疮
  • 3篇激光治疗
  • 2篇点阵激光
  • 2篇点阵激光治疗
  • 2篇血管
  • 2篇增生
  • 2篇上皮
  • 2篇染色
  • 2篇痤疮瘢痕
  • 2篇瘢痕
  • 2篇细胞
  • 2篇美容
  • 2篇活动性
  • 2篇激光美容

机构

  • 2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2篇刘彦婷
  • 12篇曾维惠
  • 9篇耿松梅
  • 5篇马慧群
  • 5篇易清玲
  • 4篇牛新武
  • 3篇彭振辉
  • 2篇肖生祥
  • 2篇迟玉菲
  • 2篇涂晨
  • 2篇郭坤
  • 2篇李庆研
  • 2篇李张军
  • 1篇姚翠萍
  • 1篇王军文
  • 1篇赵阳
  • 1篇张镇西
  • 1篇杨元元
  • 1篇张鼎伟
  • 1篇钟世玉

传媒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规培及进修医生皮肤激光美容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20年
皮肤激光美容专业实践性较强,因涉及患者外貌美观程度,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为提高规培及进修医生教学质量,该文分析了皮肤激光美容专业特点、教学特点,以及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指导学习,加强激光器工作原理的学习,培养审美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多媒体形式、基于问题学习法(PBL)和微课等多种手段的应用,使规培、进修医生高效、便捷地获得教学资源,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了皮肤科临床教学效率和质量。
郭坤涂晨张鼎伟刘彦婷霍佳吴佳纹曾维惠
关键词:进修临床带教
BMI-1影响全反式维A酸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全反式维A酸(ATRA)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故可应用于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辅助治疗。然而肿瘤治疗抵抗机制复杂,本研究针对干细胞更新因子BMI-1在cSCC中对ATRA作用敏感性的影响,初步探讨沉默BMI-1增强ATRA作用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选择BMI-1基因高表达的A431细胞系,沉默BMI-1基因,检测BMI-1沉默前后ATRA对培养A431细胞增殖的作用;检测沉默BMI对肿瘤细胞耐药蛋白及维A酸受体RARβ表达的影响;小鼠成瘤实验进一步阐明BMI-1抑制cSCC增殖及对ATRA作用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沉默BMI-1能够显著降低A431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并且增加A431细胞对ATRA作用的敏感性(P<0.05);BMI-1沉默能够降低耐药蛋白表达并上调RARβ表达;小鼠成瘤实验中,沉默BMI-1能够显著增强ATRA对cSCC增殖的抑制。结论在cSCC中,沉默BMI-1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耐药蛋白表达及上调维A酸受体RARβ表达,从而增加ATRA对cSCC抑制作用的敏感性。
刘彦婷张欣悦曾维惠马慧群牛新武耿松梅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BMI-1全反式维A酸药物敏感性
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良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改良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制作一种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装置,利用装置中紫外线(UVA 315~400nm;UVB 280~315nm)照射ICR小鼠,3次/周,共12周,累计照射剂量:UVA为151.20J/cm2,UVB为22.68J/cm^2;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测定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比较,模型组皮肤出现粗糙增厚、弹性丧失、粗深皱纹、毛细血管扩张、脱屑及皮革样外观;组织病理可见表皮不规则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变性,断裂减少,排列紊乱,分布不均;超微结构显示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周期性横纹不清,横断面胶原纤维直径增大,粗细不等;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P<0.01)。提示造模成功。结论利用改良的自制造模装置建立ICR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可复性强的方法。
李张军牛新武肖生祥Khan Abidullah刘彦婷马慧群彭振辉
关键词: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
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与表型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利用新一代16S rDNA全长测序技术比较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细菌表型差异。方法纳入12例银屑病患者,以12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测序分析粪便样品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和表型特征。结果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较健康人显著降低(P<0.05),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明显区别于健康人。在菌门水平上,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分别在对照组和患者组中高度富集(P<0.05)。从菌科到菌种水平上,6个菌科、8个菌属以及6个菌种的相对丰度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表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中厌氧型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兼性厌氧型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细菌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以及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增强(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较健康人显著降低,其菌落结构和多种细菌表型都发生了明显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涂晨王爽刘彦婷钟世玉肖生祥赵阳
关键词:银屑病肠道菌群多样性表型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一例
2015年
患者女,43岁。因右下肢皮下结节1年于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右下肢出现一花生米大蓝青色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节生长缓慢,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否认既往患有其他皮肤疾病,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下肢大腿中部可见一花生米大小的蓝青色隆起性结节(图1),表面光滑,无破溃,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基本正常,真皮中下层可见一包块,包膜完整,其内可见海绵状血管区域和实性区共存,海绵状血管区可见扩张的薄壁血管,大小不一,内衬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实性区内可见扩张的血管间散在分布梭形细胞,未见明显的核异形和病理核分裂象,并见较多类圆形上皮样细胞成簇分布其问,可见胞质空泡化(图2~4)。免疫组化染色:CD31和CD34:血管管腔阳性。诊断: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治疗:手术完整切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刘彦婷李庆研耿松梅
关键词: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皮肤科检查皮下结节免疫组化染色遗传病史上皮样细胞
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瘢痕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观察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非剥脱性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25例,其中16例表现为活动性痤疮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合并痤疮后凹陷性瘢痕,3例为痤疮瘢痕不伴活动性皮损,6例为活动性皮损不伴瘢痕形成。治疗1~3次,每次间隔3~4周,于末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活动性皮损22例,痊愈2例(9.1%)、显效14例(63.6%)、有效6例(27.3%)、无效或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72.7%;痤疮凹陷性瘢痕19例,痊愈2例(10.5%)、显效10例(52.6%)、有效7例(36.8%)、无效或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63.2%。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逐步提高。术后仅出现轻度红肿,平均2~3天消退,均无色素沉着、水疱等不良反应,无1例恶化,患者满意率达84%。结论: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均有显著疗效,且安全、不良反应轻,患者满意率高。
易清玲曾维惠刘彦婷迟玉菲
关键词:痤疮痤疮瘢痕点阵激光
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瘢痕
目的观察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25例,其中16例表现为活动性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合并痤疮后凹...
曾维惠易清玲刘彦婷迟玉菲李智
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一个新的GJB6基因突变
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也称为Clousten 综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三联征:毛发缺失、甲发育不良和掌跖角化.本病的发病与染色体13q11 ~ q12.1 的GJB6基因错义突变有关至今,在该...
刘彦婷
一例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
刘彦婷
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18、IL-18BP及IFN-γ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重度(I V级)痤疮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8(I L-18)、白介素18结合蛋白(I L-18BP)和γ干扰素(I FN-γ)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度痤疮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12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I L-18、I L-18BP及I FN-γ表达水平,分析两组间表达水平有无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重度痤疮组血清中I L-18、I L-18BP及I 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重度痤疮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 L-18、I L-18BP及I FN-γ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I L-18、I L-18BP及I FN-γ三者均参与了重度痤疮的发病机制,可能由于三者所形成的负反馈循环失衡所致。
刘彦婷曾维惠徐磊易清玲
关键词:重度痤疮白介素18Γ干扰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