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
- 作品数:48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组织6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粗针穿刺病理活检对于乳腺肿块术前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64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行穿刺组织病理活检的乳腺肿块的资料,对其穿刺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活检结果对比,从而评估穿刺组织病理活检在乳腺肿块病例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64例患者中良性病变33例(51.6%),其中包括炎症疾病6例(9.4%),纤维腺瘤25例(32.8%),良性叶状肿瘤2例(3.1%);恶性肿瘤28例(43.8%),包括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7例(42.2%),淋巴瘤1例(1.6%)。本组病例阳性率为95.4%,准确率为98.4%。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具有方便、创伤小、有较高的阳性率及准确率,在乳腺肿块的早期诊断方便具有重要意义。
- 夏娟刘建平刘智夏勤李林丰秦海银
- 关键词:乳腺肿块超声引导活检
- 左心室肌间脂肪瘤侵及腱索、乳头肌1例
- 2023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左胸闷痛6^(+)月,加重2^(+)d”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生左胸闷痛,能自行缓解,无头痛、无晕厥病史,无口唇发绀、杵状指,无蹲踞现象,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近日左胸疼痛加剧,且疼痛持续未缓解,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6.3℃,P 96次/min,R 20次/min,BP 118/88mmHg,身高157 cm,体质量80 kg。胸廓正常,胸骨无压痛。双侧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无增宽,双侧触觉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 洪伟张永恒唐龙唐龙刘建平
- 关键词:胸闷痛肋间隙杵状指
- 3D打印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AAA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破裂的风险随动脉瘤直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尽管择期手术的死亡率通常低于4%,但肾下AAA(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破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即使接受修复死亡率也高达30%~50%^([1])。
- 刘建平夏娟张永恒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 胸膜巨大孤立性纤维瘤
- 2010年
- 刘建平张永恒夏洪韬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胸膜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胸闷
- 再次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成功治疗位于两段未重叠覆膜支架间的支架源性新破口: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支架源性新破口(stent graft induced new entry,SINE)是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在排除了TEVAR腔内操作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和自然病程进展,由支架本身引起的、发生于支架两端(近端和远端)的新破口[1-2]。当前文献报道的SINE绝大多数位于支架的近端和远端,并分别被称为近端SINE(proximal SINE,pSINE)和远端SINE(distal SINE,dSINE)[3-6],而无其他类型SINE被报道。我院在临床工作中成功诊治1例位于两段未重叠覆膜支架间的SINE患者,这在当前文献中尚未见报道,现复习相关文献并报道如下。
- 严高武贺一伟范小萍刘建平杨国庆李勇赵林伟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左侧髂总动静脉瘘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 2018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患者6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水肿,伴腹胀、食欲减退。于广东省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行经皮右心导管检查+左下肺动脉造影术,测右心房压28/10(18)mmHg,右心室压67/5(32)mmHg,肺动脉压60/16(37)mmHg,肺小动脉压51/16(29)mmHg,高流量吸氧10min后复测肺动脉压44/17(31)术中行左下肺动脉造影示各级肺动脉显影良好.
- 葛静张强张永恒张永恒刘建平江继端
- 关键词:文献复习动静脉瘘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劳力性呼吸困难误诊右心导管检查
- CT显示脐尿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1年
- 脐尿管癌在临床中较为罕见,由于部位隐匿、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临床易漏诊、误诊;疾病潜伏期较长、易发生膀胱外浸润,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本院CT显示1例脐尿管癌患者,行扩大部分膀胱切除切术+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5个周期,治疗效果可。本文作者回顾本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症状、CT影像表现、膀胱镜检查特征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 陈小康蔡俨张永恒奉友刚夏娟刘建平
- 关键词:脐尿管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期不适症状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期不适症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36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54例、女206例,年龄(59.7±14.3)岁。采用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表调查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较高,其中疼痛(53.6%),咳嗽与气短(42.3%),疲劳与困倦(25.6%),心悸(19.7%),睡眠障碍(16.4%)。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疼痛(OR=3.681)、心悸(OR=2.053)、睡眠障碍(OR=1.932)、焦虑(OR=3.882)、食欲不佳(OR=3.014)、沮丧(OR=2.505);年龄>60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咳嗽与气短(OR=2.247)、疲劳与困倦(OR=2.195);LVEF<50%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疲劳与困倦(OR=2.401)、双下肢水肿(OR=3.001)和食欲不佳(OR=0.534);手术时间(OR=2.401)、心房颤动(OR=2.437)、机械瓣膜(OR=5.792)分别是患者术后疼痛、心悸和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期存在多种不适症状,不适症状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心房颤动、LVEF、瓣膜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 陈小康张远强童华杰邓皓文刘建平张永恒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
- 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重塑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及其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单中心诊断为急性期TBAD并行TEVAR治疗的217例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RadiAnt Dicom Viewer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测量主动脉峡部、肺动脉分叉、膈肌、腹腔干、左肾动脉开口及腹主动脉分叉平面的真腔、假腔直径和总直径,记录假腔血栓化程度。结果主动脉峡部、肺动脉分叉平面真腔增大、假腔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血栓化率高;膈肌、腹腔干、左肾动脉开口平面真腔增大、假腔缩小,真腔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缩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血栓化率较高;腹主动脉分叉平面真腔增大、假腔增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血栓化率低。各平面术后总直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VAR术后胸降主动脉段重塑良好,真腔明显扩张,假腔明显缩小、血栓化率高。腹主动脉段重塑不良,可能与远端破口旷置有关。远端假腔直径和总直径变化不显著提示夹层可能稳定,远端破口暂无需手术处理,但严密影像学随访远端破口尚未处理患者十分重要。
- 葛静刘建平张永恒邹坪益马蓉唐小娇严高武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重塑
-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的外科围术期处理策略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围术期的处理策略。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19例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及策略。结果本组19例患者中18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术中左心室破裂死亡;1例术后因低心排综合征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死亡率10.5%。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心律失常4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切口感染1例,均给予相应的处理。出院后随访17例,随访时间为8~44个月,均正常存活。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例,Ⅱ级7例。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6.5±5.4)mm,射血分数48%~75%。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临床症状严重,一旦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术后极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危象及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术前积极维护心功能、纠正全身情况,术中正确决策手术方式,术后加强监护、合理应用缩血管药物及适当补液纠正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可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 刘建平张永恒唐小娇周琴江继端曹霖龚晟张强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小左心室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