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珍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流动医院服务模式实践总结被引量:1
- 2018年
- 对北京市怀柔区中医流动医院启动1年多以来的实践经验和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中医流动医院能够让优质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健康知识走进偏远山区,让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山区医务人员的整体诊疗水平,增强山区百姓的健康保健意识。
- 谢春荣谢公芬曹凌梅王光明刘宝珍
-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1],属中医学吐酸、噎膈、胃脘痛等病范畴,《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本病称为食管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抑制反流、杀灭幽门螺杆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但由于对RE中医证候及辨证基本规律缺乏统一的认识,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降低了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及可信度。
- 王万卷宗湘裕杜长海刘宝珍赵景成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证候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中医补心通脉法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降糖、降脂、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心通脉汤。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肥胖程度、脂肪肝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餐后2h血糖(2h P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AST、GGT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中医补心通脉法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关婕婷刘宝珍呼永河周东海邵桂军李莲英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结合疗法BMI血脂转氨酶
- 内镜下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观察内镜下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采用内镜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40例,采用单用大剂量奥美拉唑组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52例(92. 86%),无效1例(1. 78%),再出血3例(5. 36%);对照组有效32例(80. 0%),无效3例(7. 50%),再出血5例(12. 5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镜下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 宗湘裕刘宝珍杨天翼王亮
- 关键词:胃肠出血非静脉曲张内镜止血奥美拉唑
- 应用浊毒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应用浊毒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5例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浊毒理论给予口服中药煎剂,14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9%和74.54%,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出院时评定病残程度,改善中医证候及血脂、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应用浊毒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关婕婷刘宝珍李莲英呼永河张亮王建周东海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浊毒理论化浊解毒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胰岛素抵抗(IR)、脂质代谢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肝郁气滞组、脾虚湿蕴组、湿热内蕴组、痰瘀互结组,分析4组间体重指数、肝功、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各因素与NAFLD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脾虚湿盛、湿热内蕴、痰瘀互结体重指数(BMI)逐渐增高。轻度NAFLD中以肝郁气滞多见,中度NAFLD中以脾虚湿盛、湿热内蕴多见,重度NAFLD中以痰瘀互结多见。4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最低者为肝郁气滞证,最高者为痰瘀互结证。4组间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差异,痰瘀互结组的TC、TG较其它3组均增高,肝郁气滞组的HDL-C较其他3组均增高。湿热内蕴组、痰瘀互结组的空腹血糖(FPS)、空腹胰岛素(FINS)、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与肝郁气滞组、脾虚湿盛组有显著性差异;肝郁气滞组、脾虚湿盛组间的FPG、FINS、IR、ISI无显著性差异;湿热内蕴组与痰瘀互结组2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AFLD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BMI、血生化指标、IR指数对脂肪肝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其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 宗湘裕杜长海刘宝珍赵景成王万卷刘海臻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中医证型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0
- 2015年
-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6例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观察比较各证型的中医证候分布与H.pylori感染、萎缩程度、肠化、异型增生程度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按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H.pylori的阳性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总感染率为58.49%。肝胃不和证中轻度萎缩所占比例偏高。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中重度萎缩所占比例较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高。5组证型中度萎缩、轻中度肠化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络瘀血证、脾胃湿热证中轻度异型增生所占比例较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比例高。胃络瘀血证胃癌前病变程度最高,其次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癌前病变程度最低。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ylori感染、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及病理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宗湘裕王万卷刘宝珍杜长海赵景成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幽门螺杆菌病理组织学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痰瘀阻络型、阴虚阳亢型、肾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加用痰瘀阻络型络活颗粒、阴虚阳亢型降压颗粒、肾虚型长生降压颗粒,观察2个月,比较两组降压疗效及中医证候。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西药组治疗后诊室血压均下降,中西医结合组在降低患者诊室血压的收缩压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证候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仅在眩晕、头痛、心悸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眩晕、腰痠、失眠、耳鸣、胸闷、急躁易怒、便秘、健忘、气短、乏力、夜尿频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头重如裹方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降压疗效良好,可以改善诸多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
- 王静刘宝珍马友合孙龙牛卫洲刘艺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中西医结合中医证候
- 21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症状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记录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证候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排名前4位的症状是倦怠乏力、形体肥胖、肝区不适、胸脘痞满;前4位的舌脉象是腻苔、薄白苔、弦脉、淡胖舌。涉及的临床主要证型为脾虚湿盛型(32.41%);肝郁气滞型(24.53%);痰瘀互结型(18.52%);湿热内蕴型(17.13%)。肝郁气滞型、脾虚湿盛型、湿热内蕴型到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轻度NAFLD中以肝郁气滞型多见,重度NAFLD中以痰瘀互结型多见。结论:脾虚湿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是NAFLD的主要证型,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密切相关。NAFLD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有助于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
- 宗湘裕王万卷刘宝珍杜长海赵景成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
- 四步教学法在中医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四步教学法在中医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四期共65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名在临床见习中采用四步教学法,对照组32名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两组学生均参加中期考试和结束考试,以及结束时对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结束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操作技能水平、激发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临床分析归纳能力、构建临床诊疗思维模式及掌握临床诊疗流程这些方面效果更佳(P<0.05)。结论四步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中医临床见习学习,值得在中医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 关婕婷周东海王海燕刘宝珍
- 关键词:四步教学法中医临床教学临床见习